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05 11:53:23瀏覽5699|回應8|推薦79 | |
本書從羅斯柴爾德家族發跡講起,該家族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陰謀者,由梅耶‧A‧鮑爾這位德國猶太銀行家開始,他把自己的姓改成"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德語是"紅色盾牌"的意思,他之所以成功,靠的是放貸給政府,而非個人或公司,由此取得更穩定的收益與和王室間的良好關係。他的三子南森(Nathan Mayer Rothschild,1777-1836)更是謀略與膽識過人,利用密切構築的情報網路,提早知道1815年法國拿破崙與英國威靈頓的滑鐵盧戰爭勝負,而全押英國政府債券(先前他還做假動作導致英國債券大跌後才進場),從此獲得了二十倍以上的報酬,富上加富,更可怕的是從此英國債券為其掌控,也就掌控了英國的經濟命脈,在當時政府只要印鈔,是必須發行債券的,政府以其稅收作為抵押,而付利息給持有債券的銀行家,所以南森等於控制了英國的貨幣供應,其他幾個兄弟也以類似手法控制了法國,奧匈帝國與義大利,從此後,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金融巨頭,而家族成員間的封閉關係與緊密合作也讓他們更加團結壯大。 南森的名言: "我不管哪個魁儡在英國的王位上,統治著這龐大的日不落國,誰控制了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那個人就是我!" 羅斯柴爾德與他誓不兩立,為了報復美國,他聯合歐洲銀行家對其收緊銀根,造成美國嚴重不景氣,還成立"輝格黨"(Whig Party),目的是恢復銀行制度,後來輝格黨的人選上美國總統,卻又不聽掌控,於是接下來的二位總統也都"死得很快",其中的泰勒總統(Zachary Taylor)更只有執政一年就因病死去(1849-1850),後人為了解釋這一連串的慘事,提出當時白宮的水源有問題,並不是什麼謀殺或陰謀論... 此時美國的舊金山又挖出了大量黃金,陷入淘金熱,美國在得到這些黃金後,財政更穩固,更不需要靠這些銀行家,他們於是又策畫了美國南北戰爭,欲將美國分裂,德國首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早知此陰謀,現今卻解釋是南北雙方對奴隸制廢除的歧見所致... 銀行家們再度找上當時的林肯總統(Abraham Lincoln),說要贏戰爭只能跟他們貸款,但利息卻高得驚人,林肯拒絕了這些勒索,自行對人民發行美國政府債券(俗稱綠幣),但仍嫌不夠,還是必須對銀行家做出讓步,戰爭勝利後,林肯又想要廢除這些讓步,他就被槍殺了... 後來想要效法的賈菲德總統(James Abram Garfield)也被行刺死亡,而兇手都被說是"精神病患者"...而政府與銀行家的鬥爭以1913年美聯儲(常稱為聯準會)的成立告終,象徵銀行家的全面勝利,可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快就開打了,這怎麼回事?...目前還是眾說紛紜。而現在美國政府不能直接發行美元,需要透過聯準會,每一分美元的發行,都增加了每一分美元的國債,由此可知此國債不能完全還清,因為這樣也就不再有美元了... 而聯準會的組成,原始股東極其重要,查其名單,多半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或其合夥人組成(例如有名的JP摩根),這些都是可繼承的,也就是一代一代下來,美國政府與人民對這些銀行家永遠負債,永遠要付利息給他們。 好了,這其中或許有誤解,但也有真實,羅斯柴爾德家族表示自己只是一家很普通的銀行,絕不是什麼世界金融黑手,更與這一連串的事件無關。美國聯準會也說他們的股東組成只是當時的重要人士代表,所賺的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交給了美國財政部,主席與委員也要國會通過,所以縱然非公立機關,但也是受監管下的機構... 不過這樣的說法我認為無法掩蓋兩個事實,其一是很多現代事件羅斯柴爾德家族都有參與,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其二是聯準會仍然不是公立機關,美國國會也太多利益團體代表,而決定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利率決策,攸關景氣榮枯的聯準會,仍然是全世界最具權力的機構,也並不是為美國大眾所有,還是由金融業菁英所掌控。 再來就是金本位的問題,所謂金本位,是指以多少美金就能兌換多少黃金,是有固定比例的,這制度行之已久,也讓貨幣的濫發濫印被限制,但這當然抵擋不了各國政府的急需用錢,經過一步步與黃金脫鉤的嘗試,終於在1971年由尼克森總統正式終結了金本位,從此美國得到了無限制發行美元的權力,讓負債不斷創新高到現在。 中間有1963年甘迺迪總統想要以白銀為本為支撐美元,從聯準會手中奪回美元發行權,結果又遭到槍殺,至今全案仍有極多疑點。而為了避免人們對不斷增發的美元不信任去搶購黃金,聯準會與財政部聯手,不斷打壓黃金價格,讓其沒有吸引力,1973年,當時著名經濟學家薩謬爾森(Samuelson)認為黃金已無價值,每盎司七十五美元的價格可能還要再砍半,但因為後來石油危機帶來的高通膨,反而漲到了八百五十美元,讓這位學者的眼鏡碎滿地...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