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貝多芬的摯愛:莊嚴彌撒曲(Beethoven Missa Solemnis)
2014/07/04 21:12:25瀏覽10305|回應9|推薦67



貝多芬最著名的畫像:手拿的正是「莊嚴彌撒曲」的總譜

貝多芬的摯愛,是誰呢?難道是那千古之謎,所謂的永遠的愛人嗎?懷疑當然不是啦~我想應該是莊嚴彌撒曲(MISSA SOLEMNIS),貝多芬以為這是自己最完美的,也是最摯愛的作品。一般聽古典音樂的人或許很少關注彌撒曲這個樂種,但在西方,能否寫出好的彌撒曲除了是檢驗其宗教信念外,也是判定其崇高程度的準繩,因為彌撒是天主教最隆重的儀式,其經文可以完整表達信仰的精髓,也總結了西方人對神的理解,這點必須用音樂去描寫,當成功的表現出「神性」時,崇高的感覺當然就產生了~例如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就常被認為是西方最崇高的藝術品之一,莫札特的c小調彌撒曲也被推為他的最高傑作之一。

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長達兩個小時,不但空前,到目前也罕見,可說極其完整的詮釋了宗教信仰與神性,成為經典自是必然,莫札特c小調彌撒曲同樣有這種雄心,只可惜未能完成,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雖然創作動機是為祝賀好友當上大主教,但也是想藉此替宗教音樂作一總結,這從他努力研讀過往大師的作品即可得知,他的朋友辛德勒也記錄了創作本曲的艱辛,結果想儘速完成的曲子竟拖了五年才完工,甚至連大主教登基式都趕不上,可見他對此曲的用心之深。

莊嚴彌撒曲的整體規模超過貝多芬同時寫作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所需要的技巧尤其困難,有人認為超過了聲樂的界限,確實如此,試看那首信經的二重賦格,以及榮耀頌的熱情結尾,常常是不給合唱團換氣的空間,特別是後者有著半音上昇的衝刺,與後來的華格納有相似之處。後人多認為是耳聾惹的禍,因為這使他脫離現實發聲的可能性,全心構築心中的抽象音樂建築,最後導致演出困難。

在表現神性方面,貝多芬是考慮過的,他仍用各聲部互相模仿的方式寫作合唱,與前人看似相同,可是當賦予這些曲子節奏的衝力時,他的特色就顯現出來了。這些衝力使他的曲子更加壯麗,另外小號與法國號與長號的銅管組音響厚實,並適時加強節奏,讓整體充滿莊嚴盛大的氣氛,這正是貝多芬,要他安安靜靜專注在祈禱上都是很難的...

彌撒的經文我就不詳述了,要把如此長而複雜的經文寫成音樂當然是相當困難,看上面影片,這是由著名合唱指揮家柯林戴維斯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在英國的逍遙音樂會演出,有英文字幕。開始的「垂憐經」(7:50)經文是在祈求天主與基督垂憐,在「基督請垂憐」那段用了大規模的賦格曲式(11:35),獨唱者與合唱團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很有其老師約瑟夫-海頓神劇「創世紀」的味道,但既然連垂憐經都像神劇,那其他的樂章更不用說了,自然是充滿戲劇性。

榮耀經(17:32)是讚頌天主與基督的榮光,音樂自是風起雲湧,小提琴與長笛都將聲音拔高,還刻意排除了長號這比較陰暗的樂器,直到「除免世罪者,請垂憐我們」這段才安靜下來(23:04),貝多芬在這裡進行了大段的演繹,像是罪人的懺悔,最後還把「請垂憐我們」的經文前面加了O(噢)與A(啊),以加強感情(27:25),這應是他的創舉。後來描述三位一體的經文「耶穌基督,你與聖神,同享天主聖父的光榮」(29:54)時,貝多芬照往例在這使用賦格曲,雖是四拍子,但其中「阿們」的呼喊卻是三拍子,其中妙趣難以描述:

意外的是,彌撒經文在「阿們」後就已結束,貝多芬竟又把經文開頭的「天主在天受光榮」叫回來(34:59),用狂熱的頌讚,以及半音的衝刺到達興奮的頂點,這樣離經叛道的安排,常被後人當作本曲缺乏宗教性的證據。

信經前面的音樂比較傳統,這是信徒宣告信仰的誓詞(36:47),合唱團唱著: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聖父...耶穌基督,是他的獨生子,到了「他是聖父所生,而非聖父所造」這段,又是由賦格曲的互相模仿來表示兩者的同一性(39:28),描述耶穌是由童貞聖母瑪利亞而取得肉身的段落,則是用長笛的高音,好似漂浮在空中的聖靈(42:18)。直到以無伴奏合唱方式大聲宣告基督復活時,出現了四度與六度的和聲配置(47:54),很有文藝復興時代的古風。整個樂團隨後狂喜的爆發,小提琴部份很華麗,銅管與鼓又出現了光榮頌剛開始的節奏,到了宣告信仰聖神與教會時,又巧妙的以合唱聲部的對調表現,用的同樣是半音級進(49:47)。至於造成全曲顛峰的結尾合唱「我信仰來世的生命」,則是用二重賦格寫成(51:33),喜歡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樂章的人絶不可錯過此段,兩者是姐妹作,而且此段對位技巧更高,還有他最美麗的半音和聲,傾力描寫他心中的來世,四個合唱聲部用不同旋律,卻完整的結合在一起,令人驚嘆,若問什麼是神性,這也許就是吧:

再來的聖哉經」是由前奏曲與兩段小賦格曲組成(59:37),同樣是頌讚天主,但比榮耀經節制多了,為後來的降福經作準備。降福經」經文十分簡單,只有「奉主名而來的,當受讚美,歡呼之聲響徹雲霄」幾個字,貝多芬卻把它寫成十幾分鐘的大曲,而且還有極優美的小提琴獨奏陪伴(1:05:54),氣氛感人,有些人認為此段是他的最高傑作,但毫無疑問的,如此的長度嚴重超過了儀式所需。

最後的羔羊經」也只有「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請你垂憐我們,請你賜給我們平安」等幾句經文而已(1:17:26),而他同樣也寫了十幾分鐘以上的音樂,還有間奏曲加上小號與定音鼓(1:27:33),聽來像是軍樂的節奏,獨唱者隨後以更急切的祈禱與呼求,要天主的羔羊賜我們平安,這裡還不如說是祈求和平,在古今的彌撒曲中,誰還有如此獨特的思維呢?之後是一個管弦樂的賦格曲,製造出緊迫的效果,同樣令人想到在「快樂頌大合唱」後的管弦樂間奏曲(1:31:06),氣氛越來越激烈,彌撒曲最後在不含定音鼓的總奏下結束,也屬罕見。但我以為曲子並沒有真的結束,因為合唱的女高音聲部最後是落在F音而不是全曲的主音D音(1:35:07),總給人依依不捨的感覺,若與前面總譜的巨大性比較,好似燦爛的陽光已近黃昏...

這首彌撒曲處處充滿了貝多芬獨特的作風與創意,可說是他研究古樂的成果,許多段落甚至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他大概覺得用那樣純淨的語法,可以表達宗教信仰的神聖與熱忱,雖然其長度與難度超過了宗教儀式之所需,但這仍是不折不扣的宗教音樂,只有信仰虔誠的人才能寫得出來~貝多芬認為這是他最完美的作品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把最高的作曲技術,與他對「神性」的理解與描述,都放在此曲中了...


延伸閱讀: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大事年表(Beethoven Symphony No 9)


文/總譜註解  夏爾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4744728

 回應文章

謙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21 14:05

夏爾克安

*這首彌撒曲處處充滿了「貝多芬獨特的作風與創意」,可說是他研究古樂的成果,許多段落甚至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他大概覺得用那樣「純淨的語法」,可以表達宗教信仰的神聖與熱忱,雖然其長度與難度超過了宗教儀式之所需,但這仍是不折不扣的宗教音樂,只有「信仰虔誠的人才能寫得出來」~貝多芬認為這是他最完美的作品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把最高的作曲技術,與他對「神性」的理解與描述,都放在此曲中了」...*

寫的很好喔。

純淨清美的神性,是你我的故鄉呀!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22 23:16 回覆:

謙水晚安

對貝多芬的詮釋,讓你見笑了,神性就是人超脫自己後,才能仰望到的吧,那的確是無限美好。


念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1 12:12

欣賞您才華

請好友注意網路的敗類

專門偷盜人家照片

回家自慰自爽的花x阿嬤

請小心防患 注意不要被偷盜

不要成為牠下一個目標

我善意提醒 我的好友

祝安康 如意 平安 順心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12 07:17 回覆:

花漾女孩早

謝謝妳,我會注意小心的,妳也別太在乎網路上的事,那些都只是暫時的,喜歡看妳文章的朋友還是會喜歡妳的,也祝福妳假日愉快。


宋子平老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10 20:18
貝多芬是逆轉勝人生的佳範^^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12 07:13 回覆:

子平老師早安

沒錯,他克服了耳聾的困擾,還是努力作曲,最終成為一代樂聖。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9 17:35

夏大哥您好

貝多芬~是一個讓感覺很棒一個人 她的音樂 真好聽

沒想到彌撒的經文~是她創作 ~如果您媒介紹 

冠慧 還真不知道了 今天賞完此篇 又多了解一些

感謝您分享 祝福 順心 如意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10 19:23 回覆:

冠慧妹妹晚安

這首彌撒曲是他寫的,不過經文是古人創作的,用的語言是拉丁文,貝多芬只是為之譜曲而已,他的音樂特色是無論怎麼用高深的作曲法,卻始終有旋律性,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也祝福妳順心愉快喔。


麵包琴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9 15:22

寫得太好了。

貝多芬是我最喜歡與敬佩的偉大作曲家。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10 19:18 回覆:
謝謝麵包姐稱讚,我其實也很敬佩貝多芬的,剛開始也是聽他的音樂入門,但古典聽越多,反而去喜歡其他的作曲家了,這竟然是我在這部落格寫他音樂的第一篇,真是對不起他啊~

WW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8 21:11

貝多芬曲子總令人生畏

原來還隱含神性 

好友精彩解讀令人讚賞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10 19:15 回覆:

薇薇晚安

貝多芬有不少曲子有神性,除了這首外還有另外一首彌撒曲,只是不常演出而已,謝謝妳來看喔。


飛雪(星光駐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5 19:48

每次看金紡哥的樂曲介紹都要很專注

因為飛雪外行~有時需要句句推敲

還好金紡哥的樂評都不會太艱澀

深入淺出的書寫~

飛雪或許無法完全吸收

但學習了不少

--------

西方初期的繪畫與音樂

甚至是建築藝術幾乎都受到宗教的影響 

而且都是世界級家喻戶曉的創作

我想這也是宗教狂熱的一種表現

就像文裡提到的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

很難想像一首曲子竟然能長達2小時

可見其創作過程對宗教虔誠的那種欲罷不能

----------

哈~原來貝多芬這張經典的照片

手裡拿的就是「莊嚴彌撒曲」的總譜

剛聽了一小段

不得不佩服這位音樂天才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06 21:32 回覆:

飛雪晚安

其實寫這類東西有興趣的人很少我也知道,但我還是寫,一方面是記錄曲子的內容與感想,另一面則是希望這些經典作品能多為人所知,不然實在滿可惜的,只能請來訪的朋友多擔待了...

的確西方的藝術都深受宗教的影響,尤其是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所以若想要多了解西方的藝術,多少也要了解一下基督教,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更是古今宗教藝術的顛峰之一,不但內容豐富,多聲部技巧高超,對神性的描寫也是獨步古今,有機會我再來介紹這部作品,只是太長了,不知從何著手,才能寫的簡潔。


Oskar--耶和華是我牧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5 13:16

西方古典音樂的起頭,其實應該就來自於修道院的修士們,以拉丁語(中世紀時歐洲各地共同語言,就等於我們這時代的英語)所譜寫跟頌唱的讚美詩;巴洛克時期各巨匠創作的音樂,也幾乎都不脫基督教主日或天主教彌撒等範疇,但無論內容跟表現形式為何,真正的重心都是:宣揚上帝或基督的各種神性、恩典及作為、旨意、對於門徒或信眾的告誡;也就是焦點跟目光定睛於唯一真神:基督耶穌。

純演奏的音樂、能夠演唱的詩歌,在基督教或天主教裡的份量非常重,歌詞往往都是取材自全本《聖經》(無論新約或舊約)裡某節經文,所以這些音樂或歌曲當然也有傳揚福音、鞏固信仰等教導在內。

原來傳達貝多芬犀利目光的著名肖像畫,就是描繪創作《莊嚴彌撒》時的神情。或許樂聖之所以譜寫出夏爾克講解的「聲樂極限」,真是因為喪失聽覺,反而能夠掙脫想像力和理解力等,在理性及感性上的種種限制與框架之故?

聆賞音樂去,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大笑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06 21:09 回覆:

Oskar晚安

你說的沒錯,古典音樂的起源很大一部分確實來自於教會,尤其是音樂的技巧方面,更是學習自教會的作曲家,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多聲部對位法,後來發展到巴洛克音樂,以巴哈為例,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為教會而寫的,尤其是那數量龐大的教會清唱劇,以及兩部宗教音樂的經典:b小調彌撒曲與馬太受難曲,和他虔誠的信仰與教會的服事,再再證明了他對基督的讚美與信仰。

貝多芬喪失聽覺後,確實寫出了一些超越聲樂極限的作品,但器樂則否,很大的原因是他都習慣以器樂來思考,本來在聽得到時還會與歌手溝通,考慮一下歌手的換氣與音域,但在他耳聾後就很少考慮到這些了,平心說這是技術上的缺陷,雖然反面來說,他也確實因為這樣做出了一些突破。不是天主教徒也可以聽彌撒曲喔,尤其是有信仰的你,其實就算做為純音樂來欣賞,這彌撒曲也是極為可觀的藝術品。


詹于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5 09:38

夏爾克:

對於歌劇的喜愛 是否來自於宗教信仰?

與巴赫的《b小調彌撒》齊名貝多芬【莊嚴彌撒曲】

不管是伴奏或是歌唱 都需要 有相當的技巧

和協的音程能帶給人平靜的感覺

不和協音程卻有激發人心的一種獨特色彩

佩服夏爾克對音樂的喜愛~

瑀璇從你這也學習很多~祝福假期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4-07-06 20:54 回覆:

瑀璇晚安

其實我聽古典真的和宗教信仰是有點關係,因為我是算是天主教徒,只是現在已經不太去教堂了,我也因為這樣接觸了不少古典音樂的合唱曲目,尤其是彌撒曲,是所有宗教合唱作品的重頭戲,巴哈的b小調彌撒曲與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

看了妳的新文章,妳聽音樂的感想,充滿著詩意與想像力,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也讓我學到很多,假期愉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