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蕭斯塔科維契:第四號交響曲的故事與分析(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4)
2018/08/18 08:16:10瀏覽6358|回應5|推薦78

我喜歡的唱片,普列汶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演奏,封面更是傳神

蕭士塔高維契的第四號交響曲不只是他編制最大的交響曲,也是最瘋狂可怕的作品,每次聽的時候,總感到恐怖而戰慄,那真實的感覺若沒經歷過,是無法想像。

個人一直認為老蕭早年,才是他天才發揮最完全的時候,那時他還沒被史達林迫害,而「第四號交響曲」算是他早年的總結,從開始到完成花了八個月,對作曲很快的他已是難得,演奏起來也相當棘手,尤其第一樂章的賦格,簡直是電光石火,不像是人演奏的而像是電波行進,拉圖指揮柏林愛樂的影片正是以此段為宣傳。

他在寫作這首曲子時,自己的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遭到官方報紙批評,時為1936年1月,說他這齣歌劇「荒唐無稽」,「難以理解」,結果這齣本來大受歡迎的歌劇沒法再上演,讓老蕭膽寒,那時畢竟他還不老(連三十歲都還沒滿啦),雖受到驚嚇,還是把作品寫完,但也認為這個「第四號交響曲」,會帶給他更大的麻煩,說不定會送去西伯利亞勞改...

他無奈取消年底的首演,使得這可能是他最高傑作的交響曲,要到25年後,1961年才首演,總譜還是用當年練習時樂器的分譜組成的,原來的手稿已經遺失。

以我看來,這首交響曲隱含了他對未來的不安,還有悲劇,所以也是首「預言性」的作品,這樣可能會讓人聯想到馬勒,確實,這首交響曲也深受馬勒的影響,據說寫作時,馬勒的第三與第七號交響曲的總譜在他身旁,第二樂章也出現了蘭德勒舞曲,第三樂章最後也類似大地之歌,以鋼片琴斷斷續續結束。但第一樂章布魯克納的影響也很明顯,除了有三個主題外,管弦樂也充滿了布魯克納式的重量感。

但老蕭就是老蕭,當時三十歲不到的他完全可用「魔童」來稱呼,主題可以一下莊嚴,一下又變成老鼠跑來跑去。可以像仙女一樣優美,也可以突然露出惡魔的獰笑,與其說讓人目不暇給,不如說讓人對這樣的善變膽寒,看到熟悉的主題變成這樣,甚至有被朋友出賣的感覺...(大誤),再加上各種跳死人不償命的鬼怪節奏,世間的善變與殘酷,已透過音樂極為確實的傳達。

而老蕭音樂的技法,更已超越傳統奏鳴曲式範圍,什麼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的分界已不重要,而是以基本的動機貫穿全曲,常常在第一主題中,就可能蘊含第二主題,然後再讓兩個主題對撞,倒置等,產生火花,也不斷引進外部主題,或前樂章的主題,來與自己樂章的主題對抗,融合,這是一種很新穎的交響概念。

以上影片是我能找到這交響曲最迷人的版本,還有附帶總譜,可惜目前已被刪除,保留時間標記。雖然被分成了好幾段。第一樂章剛開始是由木管部,吹出暗示a小調的下降音階(0:01)a-g-f,連續二度下行,配合強敲的鑼聲,木琴聲,讓人有種京劇的感覺,但也好像民俗的「出山」,給人不祥的觀感,然後強烈的張力得到了釋放(0:11),不過隱藏了一個大跳音程,這就是序奏部分。

在八個八分音符呈現的進行曲節奏上(注意每個音都加上重音記號,所以相當笨重及機械性),第一主題(0:21)由小號與長號吹出,是個上升音階,然後將第一個及第四個八分音符都變成了三連音(0:24),最後是有點諧謔的下降半音階(0:36) ,第一主題又開始(0:39),三連音之後來兩個重音的方式有點戲謔(0:41)…這裡的和聲常是擠壓性的二度,配合機械性的節奏,就像被坦克輾過一樣。

隨著序奏的連續二度下降出現(0:55),以及大跳音程(1:01),上升音階又接到像滑跤一樣的三十二分音符(1:07),開始輾壓(1:17),直到上升音階反向成了破壞性的下降音階(1:30), 序奏的連續二度下行節奏成了附點(1:41),好像被摜壓。經短暫過門,接到第二主題(2:19),是先下降後上升,類似旋轉,一次又一次(2:39),第一主題好像在低音由大提琴奏出蠢動(2:46),也有序奏的連續三個二度下行(2:51),第二主題又在低音部出現(3:02),然後開始詭異,迷離的變奏,開頭的三個音成了反抗般地往上(3:51)。

第一主題的上升音階又出現’(4:16),在不斷旋轉向上中,大提琴奏出一個過門主題(4:31),與第二樂章主題是相關的。第一主題配合序奏般的宣示(4:42),第二主題由小號高聲奏出(4:53),與第一主題合在一起,兩主題的撞擊加上木管樂高音顫音魔音穿腦,幾乎要天翻地覆,最後以砍劈般的音形結束(5:41),這是序奏大跳的變形,有明顯的下降四度,最後只留下那八個四分音符的僵硬節奏。

一堆戲謔的音階 (6:07),第二主題進行有點民俗風的變奏(6:33),安靜下來後,好像有什麼大事要發生,果然鈸用力一敲(8:01),法國號宣示著四度上升,配合其他樂器的連四個32分音符召喚(8:02),好像情勢危急,這段相當有布魯克納的味道。。

然而卻很快安靜,第三主題由低音管安靜吹出(8:17),前面正是四度上升,將是整首交響曲最美的旋律,隨後的六個十六分音符動機也很重要(9:35)。

見以上影片,低音豎笛吹出第三主題(0:06),但經過的旋律又是一堆四度下降(0:23),鋼片琴奏著沉靜的音階(0:50),發展部開始,先是法國號的第三主題(1:02),也可聽到第一主題的變形(2:09),小號也吹著第一主題其餘的部分(2:19),經過呈示部砍劈的音型(2:36)後,六個十六分音符節奏出現(2:43),又是一堆下降的大跳音階(3:09),低音號則偷偷潛伏著演奏第三主題(3:16),第一主題也成為戲謔(4:19),然後是情勢危急的動機(5:14),第二主題也在木管部出現(5:29)。

摜壓動機出現(6:16),小號使用花舌奏,配合木管部高升的第一主題,然後是可怕又快速的賦格,主題由第一小提琴拉出(6:32),為第一主題的變形,迅雷不及掩耳,中提琴在奏出相同主題(6:47),以及第一小提琴(6:59),大提琴(7:31),後來又與低音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題(7:49),還有序奏的連續三個二度下行(7:58),隨後是他擅長的大鼓與小鼓等的打擊段落(8:20),法國號又吹出第一主題(8:22),漸趨狂亂,在頂點奏出序奏連續三個二度下行的變奏(8:51),雖然不祥的感覺更加強烈,但似乎要回到了開始,此時出現的音型(9:13),預示了第二樂章剛開始的音型,然後第二主題由此展開(9:26),是以舞曲的形式,再現部似乎是由此開始。

第三主題此時幻化成極美的旋律(9:46),降D大調的調性在這常以C大調記譜的曲子中更顯妖豔,還跳起了圓舞曲~~

見以上影片,圓舞曲在短笛與長笛鐘聲般的音響中,由大提琴奏出(0:31),尾聲好像回到a小調(1:14),鼓聲與弱音器的小號像警告般的聲響,漸次增強,最後到達幾乎是把音階都疊在一起的超不和諧音響(1:40)。序奏的連續二度下型又出現(2:07),但配合好像鬼片的半音上行進逼,還有突然變速的拍子(2:11),配上極喧囂的短笛。隨後第一主題的僵硬進行曲節奏又開始,只是改成了八分之九拍子,但出來的竟然是第三主題(2:38),隨後由獨奏英國管,奏出該主題後面的部分,尤其是砍劈般的音型(4:00),這在前面都很猛烈,現在卻顯得寂寞。

然後是一堆四度音型下降(4:27),如同前面,讓人想到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的開頭。第二主題也平靜的奏出(4:51),連摜壓動機也有點沉默(5:28)….

最後回到開頭的四拍子,低音管吹出第一主題(6:12),很神奇的,幾乎與呈示部的旋律一致,只是配器單薄,力度也弱,輾壓也平靜到嚇人(7:17),這是個讓人省思的樂段,第一主題由木管等強調最後一次(7:44),最後就在四度下降音型(8:09 英國管),與a小調的半減七和絃中靜靜結束。第一樂章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當代最傑出的交響樂章之一,也將布魯克納與馬勒的交響手法發展到極限,甚至有超越之處。

第二樂章大致是個A-B-A-B-A形式,演奏時間不到第一樂章的三分之一,寫法也比較室內樂,對比很大。見以上影片,A的開始音型(0:01)正如前所述,在第一樂章中段就先預示過了,開頭很像是d小調,低音提琴也斷續奏出d音,但這真的不是重點,那天旋地轉一樣地展開才是,先是中提琴奏出的上升音型(0:05),由此展開一段賦格,隨後大提琴也奏出賦格主題(0:18),小提琴卻奏出下降音型的對題(0:19),也預示了B段的主題,這就是天旋地轉的效果,開頭的音型在許多聲部上出現(0:30 0:49),還有第一樂章的摜壓音型,此時往上走,但兩短一長的節奏一樣(1:01 1:12),這樣的作曲法是偏室內樂的,也展現高度的多聲部技巧。

弦樂的滑音讓人想到馬勒(1:16),這個樂章也有與馬勒的詼諧曲一樣,類似死神之舞的感受。此時開頭的音型從長號冒出來(1:58),定音鼓重打幾下後(2:21)。進入B段兩短一長的節奏持續著(2:31),第一小提琴奏先下降(2:35),後滑音大跳九度的掙扎旋律(2:39),這就是B段的主題,法國號也重覆此主題(3:06),期間一直由兩短一長的節奏陪伴,短笛逐漸上升到令人發麻的高音(3:34),又是定音鼓出現,小號奏出第一樂章重要的四度下降動機(3:47),這兩個樂章間,其實是有深度的聯繫。

A段又回來(3:36),與上一個A段相比,更加精巧,木管也用的多,但基本旋律與架構差不多,也是主要音型,還有兩短一長節奏,旋轉似的發展等,尤其木管的合奏更美妙(6:01),像是群鳥鳴叫,經過小號等管樂半音階的直升後(6:39),B段主題又出現在兩短一長節奏上,是直接由法國號奏出(6:42),兩短一長節奏大鳴大放,幾乎讓人麻木。最後卻由小鼓,響板,木魚等打擊樂器,小提琴加了弱音器,奏出節奏細分成三十二分音符的A段主要主題(8:09),又回到d小調,像鬼魅般的結束,那死之舞的氣氛,不輸給馬勒。

第三樂章的形式複雜,脫離了奏鳴曲式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的順序,完全是獨創性的樂章,老蕭驚人的多變性與綜合性展現無遺。見以上影片,剛開始由定音鼓,低音提琴等奏出下降的增四度(0:01),這無疑也是全曲的重要動機。低音管獨奏出第一主題(0:08),又是暗示a小調,開頭的節奏一再出現(0:52  0:54  1:04  1:29  2:21….),主要主題也一再重複,形態讓人想到第二樂章的A段主題開始。

第二主題還是由豎笛奏出(2:16) ,似乎轉到c小調,這主題也是由四度上升開始,讓人想到第一樂章那碾壓式的音樂主題,這裡卻有點偷偷摸摸。隨後出現的下降音型(2:54),也讓人想到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後來小號也奏出第二主題(3:09),第一主題的節奏也出現(3:28),達到高潮,然後小提琴又奏出第一主題的變奏(3:43),並一再強調第一主題節奏(4:33),然後開頭的下降的增四度又出現(5:27),在管樂迷路的音型中(5:52),大提琴與低音提琴(5:52)也奏出下降音型。

速度突然轉為快板(6:20),由此下降音型開始,使用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節奏(6:22),第一主題類似賦格的展開,可一再聽到下降音型(6:39  6:47),然後下降音型突然轉為上升,把剛剛的音樂都倒反了(6:51),隨後的段落相當機械性(7:23),像是強調那下降音型。

但所用的節奏卻是第一樂章那諧謔的三連音(見第一樂章第一段影片的0:24),可見這裡確實用了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元素。然後是下降音型與上聲音型的衝撞(7:48),下降的三個音也讓人想到第一樂章的序奏(8:37),低音則讓人想到第一樂章第一主題開頭(8:41)。

第二主題的輝煌型此時從混亂中勢破如竹,以D大調奏出(9:16),這是曲子中少數大調性明確的段落,但很快就被一堆變化半音給弄得方向錯亂,也停息了,只剩一堆摜壓音型(9:55)…

見以上影片,轉到了三拍子(0:43),大提琴奏出一個新的主題,大有圓舞曲的架式,稱為圓舞曲主題,很特殊的地方是在伴奏僅用豎琴,相當輕巧,但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動態還是存在(1:21)…

經過可愛的斷音(1:36),短笛與長笛的交替遊戲(2:11),讓人想到歌劇「魔笛」裡捕鳥人的歌曲,老蕭也太愛惡搞了,這段氣氛與前兩樂章簡直就像是不同時空的東西了...遊戲還沒結束,法國號就偷偷吹著下降音型(2:30),好像又要回到之前的混亂狀態,但可愛斷音又出現(2:54),隨後的音型像是美化過的第一主題(3:05),飄然的氣氛讓人陶醉,這圓舞曲就如同世外桃源,或一個圓不了的夢。

然後是第一樂章第一主題也出現過的上升音型,以及同樣的節奏(3:40),但那時是鋼鐵般的決然,現在卻是輕鬆愉快,但這樣並不會讓人感到無憂,反而像是裝瘋賣傻,旋律如果分析一下,會覺得有點像第一樂章第三主題的變形,而長號突強的加入(4:20)與弦樂的滑音(4:30),讓人更覺得像是小丑,長號終於來了段獨奏(4:46)。

 

後來又回到了像是圓舞曲的段落(5:31),但長號一再地加入破壞了這份優雅(6:11),第一主題的音型一再出現(6:27),也預告了此段的結束,隨後長號吹出下降音型(6:36),又開始了與前面快板開始的賦格類似的音樂,又接到第二主題的變形(8:03),此時與前面不同,只由雙簧管獨奏,相當寂蓼的感覺,C大調突然像一道閃光出現(8:14),一下就走了,又是長笛吹出的下降音型(8:57),還有已躺平的第二主題(9:24),音樂走入舒緩的夕陽。

定音鼓打出與下降音型相反的上升音型(見以上影片0:03),這是他在第一號交響曲就用過的手法,以此進入尾聲。

銅管強烈奏出剛剛一閃而逝的C大調信號曲(0:13),配合定音鼓節奏,隨後奏出的連續二度下行音階(0:21),與整首交響曲序奏相關,讓人強烈感覺交響曲即將結束,但升C音破壞了這一切(0:54),第一主題送葬的悲鳴(1:14),再加上砍劈音型(1:31),我們似乎又回到第一樂章那樣悲烈的世界…但又全力掙扎,好不容易再登頂C大調(2:17),結果力氣用盡,抵抗無效的平靜後,法國號吹出像是第一主題的旋律(2:47),然後此旋律漸漸化為片片段段,總讓我想到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或大地之歌的最後…此時剛好也出現了鋼片琴(5:28),交響曲就這樣到結束。

歷經了第一樂章的悲烈,殘酷,第二樂章的高度對位技巧,到第三樂章的葬禮,裝瘋賣傻的恐懼,桃花源的一閃即逝,終於走到了夕陽,在那裏,自由創作的精神將蒙上陰影,他接下來就寫了第五號交響曲,優秀依舊,大受歡迎,但那種如同魔童一樣的變化,是不可能再回來的了,第四號交響曲不同元素的對撞,終成了一團火球,帶著逐漸消失的光輝,化為灰燼。


文/夏爾克

推薦閱讀: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5)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13225841

 回應文章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16 19:38

前天聽NSO開季音樂會,現場聽到老蕭的第四號是讓人震撼驚悚的經驗,尤其第一樂章真能感覺那種極端的懼怕,與恐怖的戲謔,只看NSO的演奏家們為第一主題努力加重音就值回票價。雖然個人以為,呂總監的指揮常常太趕,有些細微的地方沒法好好聆賞,例如第一樂章的發展部,還有第三樂章轉到快板之後,低音部分也沒法與大群小提琴對抗,導致這本來說能逼死人的樂段,沒能折磨到人太多...(我是滿壞心啦)。

還有第三樂章,這個超級大雜燴是很不好處理的,昨天從頭到尾也是活力充沛,各種曲曲折折的風情少了點,低音管的部分演奏精彩,但第一樂章吹出第三主題時真的太強了,很難表達總譜「弱,有表現力」的指示,這個主題也難以在強大的第一主題威脅下,展現如小草般可憐,又堅韌的效果。雖說要有史達林時代那種雪花紛飛(或是將要"血花紛飛"... ),大難臨頭的氣氛,是並不容易的,那既然沒法給我一個死亡,就許我一個未來吧,祝今年NSO樂季順利,下個禮拜莫札特與魏德曼再見了(以上非樂評)。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30 23:57

如果不是擔心受到迫害

可能會有更多更棒的作品問世吧?

可惜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9-02 07:51 回覆:
我完全同感,老蕭其實可惜的程度,不輸給莫札特早逝。周日愉快。

tw2018
2018/08/21 16:08
不 错… …新竹汽車免留車

the flying kit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18 14:33
好高興我們有相同的信仰。關於音樂,老實說,我懂得的實在粗淺。幸虧您這個版,我多多少少增進了一些欣賞的能力。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8-19 08:17 回覆:
我也高興。我也是因為宗教音樂,從聖歌,彌撒曲開始,而喜歡上古典的呢。

lil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8/18 09:06
早安,謝謝分享!微笑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8-08-18 09:10 回覆:
早安,周末愉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