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蠹自有天恩
2010/04/17 22:19:06瀏覽1528|回應14|推薦146

碌碌學期中。恐無暇細品每一課。幸運的是,充滿奧義的階段 (Lesson 151-170) 已近尾聲。剛好可在行程轉趨緊湊前結束,然後是複習。

回想當初開始,只憑傻勁承諾,而倥傯成習,根本不知如何守諾。如今漸漸意會到時間這玩意兒確是奇妙。說不忙是假的。可當修持漸漸化入日常生活,感覺上並未「佔用」時間。生活與修持似乎漸趨協調且漸相呼應。

這真是不可思議的經驗啊。回想數年前半途而廢的經驗。當時只感忙迫,總覺得很難騰出時間。其實該承認不無絲絲輕慢之心……總覺得太按部就班照規矩來,實非吾所長或所需……於是僅就 ACIM Text 一個勁來來回回……直到有那麼一天……終於挨了一「踢」上路。

上路迄今,最大的障礙該說仍是理性思辨的習性。事實上當年半途而廢,極大原因在於「求難」之心。老把 ACIM 當成待攻克的超級難題或任務,於是果真不愁找不到迷團疑點供吾努力「弄懂」,搞得勞碌不已。其實照 J 說,ACIM 只不過是用來加速學習歷程以達天恩的體驗而已。此學程無他,便是學習寬恕;寬恕無他,便是放下無謂的執著。而這是要為所謂的天恩體驗預備合宜的潔淨心田

目的既在於「體驗」,意思是說,這不是思辨,而該實修。所以……這麼多心得筆記,其實都是廢話。心頭雪然,卻又不知該如何不然。面對此皇皇「天書」,默誦之細品之固理所當然,可若自己不試著描摩敘說一番,總似若有憾焉。靜心證入可矣。……其實常有如是溫言提醒。莫非這回書寫成了超級任務?使不得使不得也。只好老實把書寫交託。

哎……世間必不乏書蠹如吾。難怪 J 要隱「聲」於一本書中,以「對付」所有喜玩語言思辨遊戲的傢伙。天恩果真常試圖以某種可感可探可解的「形式」存在,以待有緣。語言文字形式的存在,對書蠹如吾,或許才管用堪用。誰說這不正是天恩…?


.......平淺的一課?

近子夜矣。該睡了。可似乎記得 J 在哪兒說過,心靈無需睡眠,其實可以始終清醒的。嘿!J 逗吾或吾逗 J?雖惦記著該睡了,心中卻牽掛著晨間初始的 Lesson 170。

There is no cruelty in God and none in me.
上主並不殘酷,吾亦然。

這一課談的是「上主不是什麼」(What God is not),連帶談談源自上主的「我」,不是什麼 (What I, being from God, am not)。既旨在談否定、負面,震撼力因而談不上。不過能感受到 J 的深意。無非要鞏固學生吾的信心,掃清吾心中殘餘的負面思維。

這一課相對簡單許多。沒啥好唉唉叫的。簡單平淺。料想應是因老實參了前面幾課。

通篇針對吾人內心的攻擊、恐懼、殘酷念頭之間的連結,及其虛妄(無中生有),再度娓娓解說。總之,是吾心分裂為二,自己找自己麻煩。結果觀念居然可離其源。於是幻相愈來愈真,且滋生繁衍成恐懼充塞、驚怖萬分的世界。於是玩起莫名其妙的遊戲,崇拜一個愛恨分明、嚴酷殘忍需討好諂媚的 God……。

 J 邀吾觀想這樣的 God 不過是塊石頭。面對這嘴角滲血的石頭,是驚怖的時刻。但無論如何都要直視之,才好拆穿其虛妄。……差可告慰的是,似乎吾早已放下那種 God。或因如此,此課顯得容易許多……。

該睡了吧?

 

.......「懼」的變形

忙碌的一天剛過。心裡鬆弛,啥事都不想幹。就面對 Lesson 170 吧。

昨初臨此課,只覺得較諸前課簡單許多。談的又是負面的(恐懼)。展讀時心情頗輕鬆,先就判它非「大」課。是否因而輕慢?(「反正我都懂了…」)

今晨重參此課,想說總不必重頭參吧。就由倒數第三段開始算了。不參還好,一參才意識到自己太輕率……尤其若思及昨夜所書…一付我都懂了狀,不禁啞然失笑。

到底哪裡被輕忽了?原來 J 欲吾畢其功於一役,今天就擱下那虛幻妄念造作出來的「懼神」 (Idol of fear) ……那個被捧為恐懼信念象徵的傳統 God。原因無他,吾已一再換湯不換藥久矣!一個偶像接過一個偶像,事實上本質未變。吾心仍難免於懼。畢竟並未全然恬適自在。

You make what you defend against, and by your own
defense against it is it real and inescapable.
你杜撰了非防衛不可的對象,
正因念茲在茲,反倒弄假成真、無可遁逃了。

吾沒啥防衛了嗎?哈哈…真心坦白的話,還真不堪聞問哩。既然尚有防衛,何來平安?怕的是仍不斷投射而懵然不自知。J 欲吾以觀想方式,就在今天,把那暗暗被奉為偶像的東東弄得栩栩如生,然後自己理解確實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Today we look upon this cruel god dispassionately.
今天且冷冷盯著這殘酷的神祇。

J 詳述這觀想過程,並點出觀想時可能感到驚怖,但也正好藉此戒絕。

The god of cruelty takes many forms. Another can be found. .
 殘酷的神祇有許多變形。總不難再發現一個。

這等於敲吾一記不是嗎?只要還有絲絲憂心掛慮之念,都是這「懼」的變形。不過以懼避懼勢必徒勞。倘正視之,終能發覺懼之虛無;發覺愛恨交織正是自己將愛與懼混淆錯置的結果…。

....... 水滴懼汪洋

在展開 Lesson 151-170 的複習前,且先再回顧一下 Lesson 170。何也?不是已連寫兩篇札記了嗎?

Hm…總覺得一開始過於輕藐這旨在匡正負面思維的一課。一連好些天,對焦的是正面思維(「天恩」),或以隱喻觀想之,或以說理釐清之。而許久以來,一直慨歎自己匱於正向思維,匱於經驗,匱於 J 所預許的靈性慧識或慧見。或因如此…一課接一課建設性的天恩體會,帶來驚喜,漸漸竟有些「忘形」。忘了所謂「心靈就緒」(readiness),需要雙面顧及。

前幾課確實引吾暫歷一些些吾心嚮往之的「風景」,在其間佇留冥思片刻。如今 Lesson 170 邀吾回頭看世界,往內看自己。那面孔身形千變萬化的、懵然間被捧為 God 的「懼」本身(idol of fear) 。

究其源,「懼」不過是吾內心對上主的恐懼使然。小水滴怕融入汪洋。小光芒怕消逝於皓日。就只是這樣。J 在此,邀吾再度檢視、直視、正視、逼視這「懼」的虛影幻形,追溯其源。然後…嘿…本來無一物。何懼之有?有什麼好緊抓不放的?所以,有什麼好不安的?就這樣,J 盼吾一無罣礙、一無包袱,輕鬆上路。

當修持漸漸化入日常生活,隱隱然常感到天恩果真會以某種可感可探可解的「形式」存在。即或書蠹如吾,亦僥倖蒙天恩不棄,豈容漫不經心?複習這充滿奧義的 Lesson 151-170 前,且坦對自己曾有的輕漫……。

好了。應該可以再上路了。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ding&aid=395169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理學家說
2010/04/18 22:57
"玩弄光景".......
沉潛(rading) 於 2010-04-19 13:44 回覆:

感謝小燕燕留言。

「玩弄光景」,是因擔心談玄弄虛是吧?

宋明理學,在下得老實承認未有研究。談不上心得。

不過,此處「光」也只是隱喻啦。

祝福小燕燕的尋索。


止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弱和反也是道
2010/04/18 22:47
每每看到正負對立兩元化的思維時﹐不由得就會回憶年輕時﹐和一些基督教朋友爭論上帝與撒旦是對立還是合一的問題﹐總是沒有任何結論。當見到禪宗名言「一切唯心造」這個問題解答了一半。當見到道德經中的「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動」這個問題才終於了然了﹐而《易經》對於這二元對立變化的演伸更是精要。

誠摯的祝福

沉潛(rading) 於 2010-04-19 13:25 回覆:

感謝止善兄留言勉勵。

二元思維,停在「方法論」層次,有其大用。若上綱為「存有學」,問題便開始滋生。

西方先哲常以二元思辨方式探索或闡明所謂「真理」。例如柏拉圖、奧斯定 (St. Augustine) 。二元思辨,只是方法學。

把二元思維上綱為存有學,在基督信仰中可以說是從 St. Paul 開始的。善惡正反對決態勢分明。選邊站儼然變成重要的信仰內涵。

耶穌當年是否倡導二元論?若由最早的 Gospel of Thomas 看來,顯然不是。(Gospel of Thomas 為類似「論語」的耶穌語錄,算是第一本「聖經」,由宗徒 St. Thomas 筆錄。目前所知四部福音,多依據此 Gospel 撰寫……)

哎……提及這些,恐怕只有引發更多耗擲光陰的口水,而在下或因有感於時光悠忽,不欲陷入無益靈性的爭辯。其實在下深知 Gospel of Thomas 的爭議性,且在下亦無意責難或貶抑 St. Paul。畢竟 St. Paul 也的確有其靈修貢獻。

只能說,在人間,共同的神學並不可能;但是共同相似的靈性體驗,則是必然。

易經本身兼及 Being 與 Becoming,但把重點放在生成變化的原理原則,以明領導治理與安身立命之道……在下寧視之為天恩的一種表達……。亦不敢不自我期勉也。

祝福吾兄。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習的心得
2010/04/18 11:47

謝謝沉潛有時的來訪與推薦

此篇是您上課學習的心得嗎?

我不太能理解  非常抱歉

好多的文字  一定打來辛苦

這點我可以意會

沉潛(rading) 於 2010-04-18 13:22 回覆:

感謝 新天新地 留言勉勵

>此篇是您上課學習的心得嗎?

可以這麼說。不妨如是觀。

該對不起的其實是在下啦。

「語言文字」,是在下的「原罪」和「救贖」。

而三者,終歸是合該一忘的夢。


芸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想法..
2010/04/17 23:18
嗯.如果習慣看見自己失去的部分,似乎會慢慢覺察不到自己得到的那些,有時候可以在失去的背後找到一些樂趣。
沉潛(rading) 於 2010-04-18 08:16 回覆:

芸之早安。

確然。習性常形成箝制。
愈深於習性,愈自以為是且懵然不知。

其實芸之帶來的音樂宴饗,常邀在下打破習性,悠遊音樂天地哩。

祝福芸之。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