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6 16:32:41瀏覽1017|回應0|推薦4 | |
為期四周的實習活動,在今天(8/29)劃下了句點。 回顧這一個月的實習生涯,讓我又更貼近線上記者的真實生活,也更了解書本和現實的懸殊差距,學到了不少,也比從前多看了不少。 ◎ 人(Who):記者這行業,每天必須和各式各樣的人物接觸。三教九流、凡夫俗子,乃至達官顯貴、名流士紳,通通都和記者有某種程度的連結,無論喜歡與否,這個行業幾乎可以說是「和人相處的行業」。或者應該這麼說,記者這一行,是「人的產業」,所有的新聞,都來自於人,他們是事件的中心,是新聞生產的最重要核心,記者和人,交織出一篇又一篇制式的、新奇的、重要的新聞稿件。 ◎ 事(What):人與人的相處在記者的眼中是一件又一件的新聞事件。先有人後有事,人雖然是新聞的核心,但特殊的事件,可以讓新聞人物活躍於民眾眼前。一位平凡無奇的小人物,可以因為一個激烈逾矩的動作,成為記者追逐的焦點。記者除了每天周旋於萬千人物外,所冀望捕捉的,無非是在浩瀚歷史的河流中,那一小部分令人好奇與驚豔的瞬間。人物豐富了新聞,事件成就了人物,兩者之間,互為因果,彼此激盪。 ◎ 時(When):記者之於其他行業,沒有絕對的上下班時間。新聞是動態的,隨時在改變的。新聞和時間一樣不等人,稍縱即逝,一不留神便從指縫中溜走。想跑新聞,就要有「隨時隨地on call」的打算,每一分,每一秒,時時刻刻都是新聞,也都有可能發生重大新聞。手機24小時暢通是最基本的要求,半夜三更人正酣睡,一通電話,沒有理由,沒有藉口,三步併作兩步,火速趕往事件現場。背後若是沒有強大的熱情支持,很容易倦怠、疲乏。 但也因為如此,記者的閱歷,較一般人來得更為豐富。碰到的事,相處的人,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累積,短短兩三年,就達到別人五、六年甚至十年的程度。事情有好有壞,好處是閱歷豐富,但卻會有無從著立的失落感,世事變遷的速度太快,悲歡離合,一轉眼便灰飛煙滅,化作青史,如何去調適,取得心靈上的平和,考驗著每一位新聞工作者。 ◎ 地(Where):世界這麼大,人的一生能走幾回。對一般人來說,偶而出國來趟旅行,已是生活中莫大的奢侈,遑論繞著地球跑幾趟。況且大部份留下足跡的勝地,多半是世界著名的大景點,觀光人潮一波接著一波,雖不減興味,卻總覺得少了些獨特性。 記者不一樣。圍著特殊的人,追著特殊的事,在特殊的時間裡,走遍大江南北,遠赴天涯海角。記者的工作帶給他們無限的機會,去接觸、去探索、去發掘世界的美,縱然過程中偶而辛苦艱難,事後回想,倒也甘之如飴。報社花錢請你去「旅遊」,何樂而不為呢? ◎ 如何(How):如何成為一個好記者?說起來極其困難,卻也易如反 掌。洗鍊的文字、廣泛的常識、豐厚的知識、敏銳的觀察力、上山下海的機動力、超乎常人的理解力以及不斷精進的學習力。每一項可看似「a piece of cake」,真正做起來才明白箇中精妙深奧之處,想當好記者,得下足苦工。 唯一不同的是,記者可不能「寒窗苦讀十八年」,他必須透過新聞的窗,在大量的實際經驗中學習,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並且活到老,學到老。 ◎ 為何(Why):為什麼想當記者?每個人的理由都不盡相同。但多半抱有對社會與世界的一份期許和理想,對特殊新聞事件的熱情與憧憬,以及對自由多元的懷抱和欽羨。 記者在某方面是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但踏入圈子後,往往容易迷失在社會廣泊湍急的洪流中,失去了方向,也喪失了當初的熱情。筆下的東西自然不再單純可愛,多了些矯柔和市儈。 我也是眾多傻子之一。期望透過自己一點點的力量,推著世界的巨輪前進,哪怕這個理想多麼遙不可及、多麼不切實際,哪怕這個行業的待遇每下愈況,甚至遭到不能再遭,我還是希望,投身這份工作,用筆用眼來觀察世界,體驗人生,盡一點義務,承擔些許責任。 ※ 僅以此篇獻給多年後的自己,如果仍有幸存活於媒體圈內的話,再度回顧,希望莫忘今日初衷。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