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遇值親教師
2017/03/04 15:03:15瀏覽261|回應0|推薦1

20170301 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法友:萍子(基隆)、玲子(基隆)、虹子(基隆)、中子(新店)、峯子(板橋)、綦子(新莊)、香子(文山區)、玉子(台南)、雲子(澳門)

毛小孩:法淨與法住(基隆)、法悅(新店)、法智(台南)

 

一、慧學分享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禮敬 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我們繼續第四則緣起法頌的原典分享。上次說到舍利弗的舅舅長爪梵志學成歸鄉尋親卻不見親人,雙親與舍利弗的父母已往生;輾轉得知舍利弗跟隨世尊修行,也就往世尊所在之處而去。

來到世尊處,見到世尊就先以憍慢的態度與言辭來標榜自己的立場、觀點,欲以自讚之法來鄙視世尊的知見行證。在這部律典上記載著長爪梵志是這樣說:沙門喬答摩!1.一切我法,所有見等,皆我不欲(預設立場:我不接受一切見解)2.所有事火,作如是見、作如是說:『我所見者,悉離悉除,亦離變易。若離此見、不取相續,更不取餘見。』沙門喬答摩!我如是見,我如是解。3.世人所見,多與事火相違。又說如是見解,皆住此道。汝喬答摩!作如是見、如是解不?4.又事火論曰:『若沙門婆羅門等,能捨此見,不取餘見,如是此等,真沙門婆羅門,是微妙處。5.又事火者,皆住三見。云何為三?一者一切不欲、二者一切欲、三者一切願不欲,乃至出家。』

經文接著就說到:時,具壽舍利子(舍利弗),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這是說長爪跟世尊的這場議論性對話,令一旁的舍利弗證入阿羅漢果。可想而知,尊者舍利弗的福德資糧已具足,才能在這樣的旁聽法緣下而感悟獲得道果。

而在這段長爪梵志尋親歷程的記載之最後,寫到世尊對所有比丘眾說:「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明解聰利,俱瑟恥羅(長爪梵志)苾芻,最為第一。」這是說長爪梵志也歸依佛法僧,出家成為比丘,而且在僧團中是明解聰利第一。關於明解聰利第一,也說是問答第一。

關於長爪梵志跟世尊的這一場議論性對話,有很多種版本的記載。其中,《舍利弗本末經》所說是貼近這部律典的敘述,摘錄如下,供您延伸閱讀。

舍利弗摩訶俱絺羅,與姊舍利論議不如。俱絺羅思惟念言:「非姊力也,必懷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爾,及生長大,當如之何?」思惟已,生憍慢心,為廣論議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國始讀經書。 

諸人問言:「汝志何求?學習何經?」長爪答言:​​「十八種大經盡欲讀之。」諸人語言:「盡汝壽命猶不能知一,何況能盡?」

長爪自念:「昔作憍慢為姊所勝,今此諸人復見輕辱。為是二事故,自作誓言我不剪爪,要讀十八種經書盡。」人見爪長,因號為長爪梵志。 

是人以種種經書智慧力,種種譏刺,是「法」、是「非法」,是應、是不應,是實、是不實,是有、是無。破他論議,譬如大力狂象唐突蹴踏,無能製者。如是長爪梵志以論議力摧伏諸論師已,還至摩伽陀國王舍城那羅聚落,至本生處,問人言:「我姊生子今在何處?」有人語言:「汝姊子者適生八歲,讀一切經書盡,至年十六論議勝一切人,有釋種道人姓瞿曇,與作弟子。」長爪聞之即起憍慢、生不信心,而作是言:「如我姊子聰明如是,彼以何術誘誑剃頭作弟子?」說是語已,直向佛所。 

爾時舍利弗初受戒半月,佛邊侍立以扇扇佛。 

長爪梵志見佛問訊訖,一面坐,作是念:「一切論可破,一切語可壞,一切執可轉。是中何者是諸法實相?何者是第一義?何者性、何者相、不顛倒?如是思惟,譬如大海水中欲盡其涯底,求之既久,不得一法實可以入心者,彼以何論議道而得我姊子?」作是思惟已而語佛言:「瞿曇,我一切法不受。」 

佛問長爪:「汝一切法不受,是見受不?」佛所質義,汝已飲邪見毒,今出是毒氣,言「一切法不受」,是見汝受不? 

爾時長爪梵志如好馬見鞭影即覺,便著正道。長爪梵志亦如是,得佛語鞭影入心,即棄捐貢高,慚愧低頭,如是思惟:「佛置我著二處負門中。若我說『是見我受』,是負處門麁(),故多人知:『云何自言「一切法不受」,今受是見? 』此是現前妄語,是麁負處門,多人所知。第二負處門細,我欲受之,以不多人知故。 」作是念已,答佛言:「瞿曇,一切法不受,是見亦不受。」 

佛語梵志:「汝不受一切法,是見亦不受,則無所受,與眾人無異。何用自高而生憍慢如是?」 

長爪梵志不能得答,自知墮負處,即於佛一切智中起恭敬生信心。自思惟:「我墮負處,世尊不彰我負,不言是非,不以為意。佛心柔濡,第一清淨,一切語論處滅,得大甚深法,是可恭敬處,心淨第一。」 

佛說法斷其邪見故,即於坐處得遠塵離垢,諸法中得法眼淨。時舍利弗聞是語得阿羅漢,是長爪梵志出家作沙門,得大力阿羅漢。 」 

~  出自:大正藏,第25冊,pp61b-62a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靜坐時間。今晚靜坐的禪修業處,繼續練習「循身放鬆」與「慈心善念」。選擇一個舒適的靜坐姿勢,然後運用「尋心所」遍掃全身,尋心所如一個掃描鏡頭,鏡頭所到的部位,就停一下,完全專注在這個部位,並對這個部位想著「放鬆,謝謝」。遍掃的順序,可把部位細分成:頭頂,臉部,喉部,右手,左手,胸部,腹部,後腦,後頸,背部,臀部,右腳,左腳。從上而下,由前而後,再由下而上,由後而前。以和緩的速度,專注掃描每個部位,並對這個部位想著「放鬆,謝謝」。就這樣練習三遍之後,就把禪修業處轉換到鼻前範圍來練習「安般念」,只是簡單地專注在呼吸」這件自然生滅的事上,純粹地觀察入息與出息。如果,感覺到疲倦乏味了,再轉換到遍掃全身,專注在每個部位想著「放鬆,謝謝」。但,必須在每一次轉換時,理解這是為了解決心的乏味感,只為了離苦而不得不做的轉換,深刻了解到所有的改變只為了解決 

我們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願所有眾生分享我們的福報與功德,

在生命苦旅中,遇值親教師,奉行善法正法,令生命更為開闊。

祝福大家修持的功德,皆成為解脫涅槃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