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09 09:27:52瀏覽193|回應0|推薦0 | |
20170208 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法友:虹子(基隆)、玲子(基隆)、鳳子(基隆)、萍子(基隆)、香子(文山區)、峯子(板橋)、綦子(新莊)、中子(新店)、億子(五股)、雅子(台東)、玉子(台南)、雲子(澳門)。 毛小孩:法淨與法住(基隆)、法來(基隆)、法悅(新店)、法智(台南)。
一、慧學分享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禮敬 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我們繼續第四則緣起法頌的原典分享。經文已談到舍利弗、目犍連與五百位同參決意跟隨世尊修行,於是一行人出發前往世尊所在之處。時,馬勝比丘在離世尊不遠處的樹下靜坐。舍利弗遠遠就看到了馬勝比丘,便問目犍連:「我們當先去禮世尊呢?還是先去聽法(聞緣起法頌)馬勝比丘處呢?」目犍連說:「應去聽法處。」於是,一行人到了尊者馬勝比丘處,頭面禮足,退坐一面,交換感慰之語。試想,若是自己會做什麼選擇呢?為什麼? 對世尊來說,目犍連選擇先去馬勝比丘處,是恭敬求法者之舉。因為,這時世尊僧團有二位弟子質疑他們的選擇,是故世尊分別說出這二首偈誦:「若人能了法,無論老與少,當須起恭敬,猶如月初出。」與「若人能了法,無論老與少,當須起恭敬,如火能淨穢。」今吾等當牢記:凡所行以恭敬心,是人世間最莊嚴的行儀。世尊並預先如此授記說:「汝等當知,此二人等,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於聲聞中,神通、智慧最為第一。」 一行人抵達世尊處,頂禮佛足,並乞求歸依佛法僧,惠予眾人出家修持清淨行之法緣。於是,世尊對目犍連與舍利弗說:「善來苾芻!修行梵行。」這句話就是表示了世尊接受兩人的出家請願。於是,二人「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如曾剃髮已經七日,威儀具足如百歲苾芻。」這可是宿世修來的福德資糧,兩位尊者的法緣甚深啊!試想,行者是如何培植福德資糧呢?此刻,我們就在培育善根福德資糧了。靜坐禪修就是收攝身口意回到平靜與專注的狀態下,從不同的角度、面向,對人世間的一切現象或生活境遇作深思,進而於深思中理解「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經過,一次又一次,反覆地練習,持恆的培育身語意的善行,福德資糧具足圓滿總有時的。只要,行者不忘失培育「信、進、念、定、慧」等五個心素質的力量,體證涅槃道果就不會成為天方夜譚的。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靜坐時間。今晚靜坐的禪修業處(工作處或所緣境),主要是練習「循身放鬆」與「慈心善念」。首先,選擇一個舒適的靜坐姿勢,之後,運用「尋心所」遍掃全身,從頭頂到腳趾尖,先由大範圍做起,以和緩的速度,專注掃描每個大範圍,如頭部,頸部,雙手,胸部,腹部,背部,臀部,雙腳。從上而下,再由下而上,上下來回掃描。這尋心所如同掃描鏡頭,鏡頭所到的部位,就停一下,專注這個部位,並對這個部位想著「謝謝,放鬆」。 如果,察覺到心起了疲倦乏味感,就轉移禪修業處,運用「尋心所」轉換到鼻前範圍練習「安般念」,只是簡單的專注「呼吸」,純粹地觀察入息,出息。數分鐘之後,乏味感消失了,再轉回遍掃全身的工作項上,專注部位想著「謝謝,放鬆」。 心念生滅不定是心的自然現象,所以佛陀教導「觀心無常」。我們借用流動式的禪修業處,是非常適合心的習性的。這是一種善巧法,可以說是「先以『習』鉤牽,後入令佛智」!
我們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願所有眾生分享我們的福報與功德, 在生命苦旅中,遇值善法、正法,並練習心智增能法, 過著慈悲心對己與喜捨心待人的生活。 祝福大家今生所修持的功德,皆成為解脫涅槃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