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未來的發展路線 到底應該朝中間偏左 還是偏右?
2007/02/16 15:59:04瀏覽321|回應0|推薦1

繼李登輝先生及台聯提出中間偏左的路線之後, 工商時報有一篇社論提出不同的見解,認為中間偏右路線才是正確之路--- 台灣末來非走中間偏右路線不可。他們主要的論據是 無論是西歐、東歐、北歐、北美或其它前共產主義國家,近年經濟政策取向,都是由偏左改為偏右,更尊重市場機能,減少政府干預。究其成因,與經濟全球化潮流及人口快速老化有關。全球化可說是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的重大勝利,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力因而大減;全球化也使企業生產活動移向低成本地方,先進國家政府稅收明顯減少,政府只好削減社福支出,減少對勞工保障。再加上人口快速老化,年輕人及工作人口比重逐年減少,人口金字塔由「正三角形」,反轉為「倒三角形」。而過去先進國家的社福制度,是立基於正三角形人口金字塔,也就是工作、繳稅的人口會越來越多。但未來情況完全相反,政府財源無著只好削減社福支出。而為了因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政府只好努力招商以振興經濟,其手段通常是減稅並降低對勞工保護。觀其論據可說頗為堅強 犀利,甚值得我們長期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仔細共同思量參考,,我們還是要左右都跳脫反覆思考,不是說中間偏左就偏左 偏右就偏右, 我們想要說的是, 我們只有追求最適的路線和策略的問題,沒有所謂中間<偏左><偏右>才是最正確路線的問題, 這是因為,當你一旦選擇了固定的路線之後,追隨者就會很容易把路線奉為圭臬 聖經,變成教條, 那就慘了, 舉例來說, 面對人口快速老化的社會,年輕人及工作人口比重逐年減少, 政府稅收明顯減少,依中間偏右路線者的主張,可能就是 政府削減社福支出 減少對勞工保障, 但這樣, 真的是在做對的事嗎? 我們覺得沒有, 我們覺得,反而更應該增加政府社福預算,要站到中間偏左的地方, 我們的想法是,老年化社會-- 年輕人少, 老年人口多, 年輕賺錢的人少,要養的老年人多, 壓力加重, 工作要更拼, 社福預算如刪減, 照護老人的工作便直接加在年輕人身上, 年輕的,照護家又要拼事業綁手綁腳, 生產力自然降低,政府稅收也高不起來, 反而造成惡性循環, 至於增加社福預算, 錢要從那裡來, 我們認為應從刪減政府機關預算來填充, 因為政府組織結構及功能,也都要隨著老年化社會 .少子化的社會結構重新調整, 裁撤或併編過時的政府機關, 過去的政府機關是,因應過去年輕.中產社會結構的需要所配置的,現在老年化 少子化的社會, 政府要處理的問題,完全不一樣,整體政府預算都須重新調整才對, 甚至於政府組織還應該縮編, 因小政府,才能呼應經濟自由化的需求, 引進外資 活絡經濟, 政府組織越複雜, 公務員太多, 沒事也會想事來做, 不必管的,也會千方百計想辦法來管, 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永遠掌握權和錢, 最後就變成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 必須加以排除, 我們這樣的看法,既不是中間偏左,也不是中間偏右, 但也包涵中間偏左和包涵中間偏右, 不是嗎?待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75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