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駁陳明通教授 兩岸和平協議有那麼多疑慮 是因言論敵我不分 站到彼岸在為對岸發言 嚇自己人!駁姚立明教授 光ECFA無法涵蓋兩岸簽署外交休兵的戰略意義
2011/11/07 21:29:19瀏覽476|回應0|推薦0

馬總統宣示未來十年將與中國洽簽「和平協議」,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受訪指出,在所謂「九二共識」下簽署「和平協議」,將衍生至少八大風險,馬總統並無力化解與處理這些問題,這是「和平協議」最大的危機所在。

對於陳明通教授的說詞我們有幾點異見:

第一 陳教授通篇的言論可說是敵我不分,完全站在大陸的利益觀點在嚇唬自己人,也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好像我方一點談判能力.談判籌碼都沒有,任人擺佈,陳教授通篇也不提和平協議對我方有何重要及必要,也不提如何簽對我方才能較有利,只讓人感覺陳教授的態度太沒有建設性.太過消極,讓人無法接受,陳教授說<「中國」在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華民國」。台灣承認「一個中國」,就等於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投降>。

但據一般法律常識,馬總統堅持「中華民國」是「一九一二年以來的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仍然確是中華民國,我們要請問甚麼時候被變成陳教授所說的<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仍是有二十幾個國家承認的國際法主體,陳教授怎麼把我們這些國際地位及國家尊嚴都拋棄了呢?中華民國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迄今仍然存有一種內國與兩國關係並存,同時處於內國關係與兩國關係在競合中的狀態,陳教授立論不站在中華民國是正統一中的國際法立場,為我方發言,反而站到對方立場發言,令人遺憾!

陳教授以為美..歐盟至今都只承認一個中國,這所謂的一個中國是完全指涉著現今的大陸中國,事實上,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國際社會只承認一中,也不贊同台灣獨立,並不是完全基於大陸強勢的壓力,骨子裡還帶有的是,希望能以一中的概念,同時繼續維持中華民國政府的存在,因為唯有中華民國正統法統的繼續存在,才能牽制中共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的合法性,這是國際社會要牽制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手筋活棋,李光耀最近語出驚人的說<沒有一個國家會去贊同支持台獨,大陸可以放心>,我們相信李光耀這樣講,並不是要討好中共,而是他講出實情,這道理很簡單,因為一旦台灣獨立,可能引起東亞巨大動盪不說,也等於是在把戴在中共頭上的那個金箍及緊箍咒解開,那將來中共胡亂來,國際社會要用甚麼名義進行干涉,要被指違反主權原則,干涉人家內政嗎?但是有中華民國存在,情況就不一樣,中華民國是當今國際社會唯一有權干涉大陸內部事務而不被視為干涉內政及不被視為侵略中國者,因為根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法,中華民國主權仍及於大陸,而大陸也不能否認中華民國這一部憲法,,因為一否認,就會自切斷與台灣這塊土地的法律關係,所以說,蔡英文宣稱中華民國是台灣,要把中華民國的法統從中切斷,那是非常不智,也是違反國際社會共識的作為,是不會受國際社會支持的,否則國際社會為什麼至今仍然不放棄支持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仍然有存在的事實,就是因為戰略上須以此牽制中共之故,難道陳教授連這點常識都不知道嗎?                                                                                                     第二 陳教授故意扭曲和平協議的定義,也太過於武斷地認為兩岸和平協議,用協議之名稱,是在結束一國內戰狀態,甚至還自宮地認為兩岸和平協議會讓兩岸問題內戰化 內國化,這樣我方就會被中國大陸所主張的一中原則套住,事實上,國際社會在使用協議之名稱,不一定僅限於處理結束一國內戰,協議也不必然只用諸以一國內部事務,19859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和法國(即G5集團)財長以及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一攬子協議,史稱“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就是用諸國際協議之典型範例。難道這個<廣場協議>是內國之事?是為結束內戰之用?太扯了吧! 再說,我方所提兩岸和平協議,也不是非照著大陸的思路及目的,非照單全收不可,事實上兩岸和平協議真正要處理的,不是在結束內戰狀態,而是在鞏固兩岸和平的現狀,兩岸內戰狀態在李登輝當政時,發佈命令,解除動員勘亂之時已結束,現在兩岸已進入和平交流進程,兩岸和平協議是在使這種和平狀態制度化.機制化,兩岸和平現狀的制度化.法制化,不但不牽涉兩岸終局的安排,當然不致影響兩岸將來是統一或獨立的選擇,反而反過來由於和平協議我方還可以借和平協議的談判.簽署,推遲大陸所欲的統一議題,為台灣爭取更長時間及更大可能的空間,以備將來與大陸繼續展開周旋,換言之,兩岸和平協議的談判,可以讓我方換取更有利的時間空間,我們不知陳教授為什麼故意對此視而不見呢?                                                                                                                                     第三 雖然馬總統至今仍尚未對和平協議的內容,做過較完體的詮釋,但根據他過去前前後後的發言 ,當前兩岸和平協議的內容,大概可歸納出下列這幾項: 第一統獨休兵: 大陸不統,台灣即不獨, 第二 雙方同意以和平對話替代武力解決爭端(不武) 第三 外交休兵 第四 兩岸不作武力軍備競賽,為什麼是這幾項?創意玄機在那裡呢?關鍵點在: 一大陸不強統,台灣即不法理台獨,即欲維持現狀,避開有關統一議題, 外交休兵如簽成,就隱含大陸承認中華民國合法存在的事實, 不作武力軍備競賽,就隱含台灣的國防自主性,軍購沒有問題,只是受有針對性的規範而已,這些內容有那一項不是馬總統最重要的政績,馬總統提的和平協議,是希望將三年來,兩岸達成的這些讓我方現在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的和平果實,可以經過兩岸協議將之制度化,讓它更加鞏固而已,陳教授說重出江湖,難道沒有其他建設性策論,可以拿出來濟世,只有將對手妖魔化,才能展示自己重出江湖的目的嗎?第四 陳教授說<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後,台灣與中國未來如發生武力衝突,將被定位為內戰的延續,屬於中國內部事務,外人無權加以干涉。>

這實在很好笑,兩岸和平協議簽訂之後,如發生武力衝突,和平協議自然失效,雙方又恢復未簽署協議前原狀,所謂被定位為<內戰的延續,屬於中國內部事務,外人無權加以干涉>云云,純屬誤解,自己嚇自己而已!  陳教授又說<馬政府所片面提出的「外交休兵」政策,可以說實質上自我凍結我國與外國的建交權,未來的「和平協議」極有可能進一步解除我方的建交權,不再擁有國際法上的國家資格,將使台灣徹底成為「中國」轄下的一個地區>。陳教授通篇這才講到重點,兩岸和平協議真正的重點,不應只框陷在軍事戰爭的概念上,在國際政治的外交休兵才是重點,但我們要請問兩岸外交,如不休兵,陳教授是要我方繼續與大陸打外交戰,打到連最後一個邦交國也沒有嗎?馬總統和平協議真正要處理的戰場,其實真正影響我方最大者,並不在台海軍事戰場,而是在這外交戰場,因為在那才是真正維繫未來中華民國國際法上地位能否繼續存在的最後島嶼保衛戰,外交休兵的協議如簽成,即隱含大陸承認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存在的事實,這也等於是在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意涵更進一步加以鞏固,姚立明教授在政論節目中,批馬總統到現在還搞不懂兩岸已經簽署ECFA,在ECFA裡面,已經暗含有兩岸已經達成和平的果實,所以不必要再簽和平協議,但光用ECFA可以鞏固一中各表的<各表>意義嗎?姚教授不太懂國際戰略,也未主掌過兩岸談判事務,他沒搞懂兩岸<外交休兵>的國際戰略意義,難道陳教授也不懂嗎?第五 陳教授說<兩岸和平協議缺乏國際組織或第三國的見證與監督。北京很容易利用其大國優勢,推翻此一協議的存在,甚至很容易重新詮釋其意義,例如將和平協議解釋為統一協議的一部分。同時,北京可輕易地僅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協議內容來執行,另一方面卻消極抵制、冷處理對台灣有利卻有賴北京的讓步或付出者>

其實和平協議的監督,可以透過戰略機制來進行,靠國際組織及第三國,反而把自己的主控權付與他人,並非上智,今日歐..日等國際強權,為何會對海峽兩岸正欲建立和平穩定關係之進程如此關切,就是因為他們在整個東南亞,在大陸內地或在台灣,養有大金雞母!兩岸無和平,金雞母怎麼會下蛋呢?要知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提供市場機會,引進外資,助使從事國家基礎建設,發展經濟,大陸就是在利用外資投入的資源,反客為主,藉引進外資進而牽制外國政府的對中政策,因為外資投資越深入.越龐大,依賴中國大陸越深,這樣主客易位,中國大陸反過來便越能操控外資,讓自己去掌握到制衡國際勢力的能力,加上它可以運用的牽制機制還有武力,為什麼是武力呢?因為大陸可以告訴世界,他有操縱戰爭與和平的能力,他就很技巧地在運用他的武力牽制著這些在東南亞 大陸 台灣養有金雞母的國際勢力!因為打仗外資所有的金雞母都不下蛋了,甚至所有投資都要泡湯啊!民進黨的台獨之路,至今仍難成氣候,想必也是國際社會始終受制於大陸武力之故!同理,馬政府一方面致力於兩岸和平,推動愛台十二建設,吸引陸外資來台從事基礎建設,另外不忘對美軍購,建築武力,其實也暗含這種設計!因為台灣引進陸外資進入台灣可以建構兩岸及國際彼此利害與共的緊密關係,一旦大陸破壞和平協議,我方保有適足的軍事武力,就可以使台灣保有操運戰爭與和平的反制能力,這樣國際社會對兩岸和平協議的維繫就會產生禍福與共的緊密關係,不願看到任何一方破壞協議,自然就產生國際性的監督力量,這種設計就是最好的監督武器!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為什麼我們贊成馬總統去跟大陸談判兩岸和平協議?因為去談本身就具有戰略意義,談判是一種對話,去談就是在轉換情境,形成新的共識,這不就是鄂蘭.紀登斯.哈伯馬斯,這些當代政治思想大師所提倡的程序民主要義嗎?雙方透過溝通對話,雙方就有各種方案的理性利弊分析,讓處事的理智抬頭,讓情緒及意識型態的因素降低,這樣就有助於化解兩岸不時被挑起的緊張氛圍,所以說去談,並不一定要有結論,重要的是過程,也就是說,透過<>呼喚出雙方的理性相待,理性讓人冷靜,能化解關係緊張.化解情緒,談本身增進瞭解就是目的,談的過程很久,就可以維持很久的和平狀態,這不也是一種和平戰略嗎?                                                            再說,選舉過程是國民最好的民主教育,總統大選也是形成國民整體共識最重要的時機,台灣藍綠政黨對國家認同有嚴重的分岐,對大陸政策立場南轅北轍,馬總統代表國民黨參選,拋出研商兩岸和平協議簽署的議題,讓各黨參選人加入參與對話,這不是蔡英文之前所極力主張的台灣共識形成的程序嗎?現在陳教授東扯西扯,立論處處都在阻擋和平協議,把和平協議等同於統一之洪水猛獸一般看待,在台灣藍綠對立嚴重的情境下,加上綠營一些基本教義派動輒冠人以統一.賣台.出賣主權等等紅帽,試問這樣我們的社會還會有理性對話的空間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582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