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簽訂之後要送立法院審議,現在朝野兩黨鬧得不可開交,依我們看,兩黨多是在藉如何審議ECFA之事開闢選票戰場而已,無足慮也,事實上,ECFA大勢已定,從過來綠營之反ECFA,反的是左躲右閃,其實其已透露其自確知ECFA對台灣未來,是乃必行之路,其也確知,作為反對黨,自也無法負擔得起阻擋ECFA進而敗壞台灣之責,然其不甘心者,是事關台灣如此重大之事,馬政府竟然獨攬,而讓在野黨無緣參與決策焉,是可忍,孰不可忍呀?!現在,綠營要在國會反ECFA,越鬧越反,對藍營五都選舉的民氣操作而言,其實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足讓民進黨的老模樣現出原形,但我們還是認為這煙火戰,應適可而止,最好是單純點,綠營能自找台階下,不如以全部退席抗議之解套方式,讓執政黨ECFA能順利快速通過,而在野黨得以保全後續之反對能力方為上策,千萬不要誤了大局才好,因為,後ECFA時代,台灣要面對的挑戰才要真正開始,首先,後ECFA台灣究竟要面對甚麼更重大的挑戰呢?扼要地說,就是<依存控制>四個字,老實說,綠營在6/26上街頭重提反<一中市場>,李登輝高喊<棄馬保台>,其實,他們真正的憂心是在ECFA之後,台灣依附大陸生存的經濟趨勢將無可挽回,那將導致台灣未來政治上以台獨作為國家選項之一的空間,也將隨之失滅,這對深綠的支持者來說,的確是個沉重的打擊,我們必須有同體的瞭解,雖然,我們立場相對立,我們是堅決反對台獨,主張終極統一的,但是目前以台灣的主流民意,還是主張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的佔絕大多數,問題是ECFA之後,台灣依存大陸的情勢,如果過度傾斜,的確會讓人擔心,台灣要繼續維持現狀還有可能嗎?台灣會不會在ECFA之後,主體性隨之逐漸流失了呢? 台灣要如何自保自救,維持自主呢?這是不論藍綠,都要很嚴肅來面對的問題,我們相信這也是ECFA之後,馬政府所迫切要面對最嚴重的挑戰,馬總統雖然在提出<後ECFA的經濟大戰略>時,有提到<讓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走向世界>的戰略方針,第一<壯大台灣的經濟,要壯大台灣的經濟一定要加強投資,所以要吸引國內外的資金到台灣來>,第二<大陸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我們將責成包括貿協在內的貿易推廣機構,協助台灣企業拓展大陸市場>,第三<全球佈局,台灣的發展絕對不能、也不會只仰賴大陸,所以必須要分散、控管風險>,但大陸呢?大陸在後ECFA時代的戰略又如何布局呢?我們認為特別值得注意,根據大陸重要學者所透露的參考訊息來看,他們的戰略構想,大概是在透過兩岸ECFA要推動一個以大陸為中心的大中華經濟圈,進而吸納周邊國家的經濟體來與美加.歐盟世界經濟體相爭衡吧,<中國是抓緊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產業大調整機會,不僅透過ECFA展開兩岸的合作,也要推動區域和整個世界的合作,接著以大中華經濟圈為核心,訂定新的全球經濟遊戲規則>,<大中華經濟圈形成一個中心後,外圍週邊的經濟體將跟著形成非常大的集聚效應>。<根據新經濟地理理論中的「中心外圍集聚效應」,一旦兩岸產業集聚形成廣大的市場,就會在全球經濟體系內形成競爭優勢>,<兩岸商簽ECFA時,大陸已進行第二波的大開放,和上次沿海地區開放形式不同,這次的開放是以沿邊地區為主,以雲南對印度洋南亞經濟.東三省對東北亞.新疆對中西亞,進行全面性的大開放>,依此看,兩岸簽署ECFA之後綠營反所謂<一中市場>怕被大陸市場鎖入並非無的放矢,只是依綠營的環境威脅界定,完全是從政治終統防獨的角度切入,顯然是低估了大陸的戰略構圖,藍營也可能錯估了大陸戰略構圖,同時是善估了大陸讓利的真正戰略涵義,此觀之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即曾表示,<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可以促進大陸經濟的結構調整,未來幾年大陸經濟必須靠結構調整,特別是中小企業投資與消費,同時,工業要升級,服務業則應該有更大的發展>。。<大陸會使用廣大市場換取技術與管理的策略>,換言之,大陸現在正面臨出口導向經濟,向內需導向經濟轉型,代工產業向自造.加值.服務型產業轉型,國內製造.向國際行銷轉型,這些方面,台灣都有較成熟的管理及技術相關經驗,大陸正想透過ECFA來引進台灣的管理技術人才,協助大陸來推動結構轉型,進而推動兩岸企業合作共同開擴海外市場,去與歐美日先進企業爭衡,大陸這樣的戰略思維,卻讓我們想到好有<希里芬>戰略的意味,希里芬戰略是一次大戰德軍所擬極具戰略創意的大作戰計劃,它的創意精華是在力量的旋轉機制設計上,這種旋轉門的設計最利害的地方,是在當你把力量往前推送的時候,力量就會回轉到背後,從背後壓過來,你往前推送的力道越大,背後壓過來的力量也越大,現在大陸出口產品,皆以低階產品為主,大體上還威脅不到台灣在海外較高階產品的出口市場,但大陸產業結構一旦轉型升級之後,第一波受威脅的,就是台灣的較高階產品原有出口市場,而當台灣原有的這些出口市場一旦被壓縮,勢必回頭轉向大陸去經營開擴市場以求回補,結果是,台灣將大陸往前推進的力量,卻轉到台灣的背後,變成推動台灣必須更深入大陸發展的後推力量,讓台灣被吸入旋轉門,台灣能不小心嗎?台灣被大陸的旋轉門吸入之後,由於台灣跟韓國日本的技術發展程度接近,接下來第二波被捲入旋轉門的,可能就是韓國與日本了,所以兩岸ECFA開頭之後,接下來,大概是中韓,中日FTA了,這是一個超級大吸盤,大陸的內需市場很龐大,但縱深很長,又極其多元複雜,我們不能視若無睹,但也不要一頭就栽進去,最好還是要知所防備,第一台灣的後ECFA大戰略最好須尋求兩線,即東西兩線擴大縱深與平衡的戰略,西線就是一面讓世界走進台灣,台灣再攜手世界走進大陸,一面是台灣攜手大陸,共同走向世界,東線是一面讓世界走進台灣,台灣再攜手世界,西進大陸同時東進日本,一面是台灣攜手日本西進大陸,同時攜手大陸東進日本,湊緊台日合力,而為了完成這種雙線佈署,台灣亟有必要儘速落實區域治理的台灣新地圖計劃,因為區域治理是讓經貿事務由區域政府直接與國際都會對口接軌為著眼,即讓國家能與國際社會交往互動的機構多元化.地方化,中央政府涉外事務負責的是統合性的.政治性的.至於經濟性的,則分流到區域政府.這樣區域政府與國際社會交往.一來就可以避開台灣在國際政治地位上一中的紛擾.有利台灣走進世界.也有利於多元世界走進台灣.二依存管控.例如.五都得各自有機場或海港.得有涉外單位.人才,可以同時跟多國區域政府經貿往來.也可以跟大陸多省區或經貿特區經貿往來.增進多元交叉緊密的連結.增加彼此依存的平衡.管控依賴風險.尤其.台灣藍綠對國家認同有分岐.中央權力分流至區域治理.一來可降低政治性衝突因素促進藍綠在區域合作.二來藍綠各在區域分別執政.東西兩線.藍連結西線大陸.綠連結東線日本,日本背後有老美,經由日.美擴大技術管理領先之縱深,當可緩解大陸旋轉門的推動力,如此互有平衡,使不致過度向單方面傾斜,就較有利於台灣維持於現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