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4 11:25:53瀏覽409|回應0|推薦0 | |
為了與大陸順利簽訂ECFA,府院上下官員最近都是緊鑼密鼓,在使盡全力為宣導ECFA的好處,馬總統甚至還頂著烏紗帽,做出保證,說:「我今天做總統,創造一個機會,讓台灣人能夠在國際間生存發展受到尊敬,我做不到就不配做這個總統。」馬總統說,如沒有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在美國、日本、大陸、東協的市場都會萎縮,「我們將來真的很危險」,因此「和大陸簽兩岸經濟協議絕對有必要,而且要快」。為了全國人民,「該做的事就要做,這叫做魄力。」政府官員也都很用心,在揣摩庶民語言利與民溝通,例如提出「一幫、二不、三要」的口號,<一幫>就是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灣競爭力;<二不>就是不開放大陸勞工及不增加從大陸進口的農產品;<三要>就是要關稅減免、要投資保障、要保護智慧財產權。但是緊管政府官員提出口號,說破了嘴,對三中的宣導效果,仍然是有限之至(三中是指中南部民眾,中下階層,中小企業而言)為什麼是這樣?在《呂氏春秋》之中有段子貢好說而無用的故事是這樣的: 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莊稼漢)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有鄙人(子路)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說,相謂曰:“說皆如此其辯也,獨和向之人?”解馬而與之。 譯成白話就是說,孔子率領一群學生周遊列國,有一天,在路上走累了,就停在路邊休息,他的馬車的馬脫韁了,跑到附近的農田裡,吃了別人的莊稼,農夫氣忿就把馬牽去,不還給孔夫子了。長得很體面的子貢(以能言善辯著稱)就自請要去說服那農民,但僅管子貢一再說明理由,孔夫子要趕遠路非馬不行,馬非人,不懂規矩等,甚至道歉 賠罪,什麽好話都說了,那農民硬是不理他那套。長相粗俗的子路就說:“請讓我去跟他說吧。”便對那農民說:“您不去選在東海種地,我也不會選在西海種地,因為我們都知道甚麼地可種,甚麼地不能種,我們都會選擇良田來種是吧!同樣地,馬也都是會選擇長得好的稼禾來吃,你看,你種得這麼好,我的馬怎麽可能會不吃你的莊稼呢?”那農民聽得很開心,對他說:“說話都像你這樣有人情世故,不是在強辯,就好了,怎麽能像剛剛那個人那樣理由一大堆呢?”於是解開馬的繮繩,就把馬給孔子了。這個故事是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有才能的宣傳家,只是把聽眾心中業已徐徐成熟的意見和情緒,引發到沸騰翻滾而已。而不要一昧在陳述自己的理念或發表自己的獨特之見。 這是傑出的說服者/宣傳家賀佛爾的說服法,賀佛爾說,對於宣傳要謹守四個真理:一對於那些不願意接受宣傳內容的人,你就不能強迫他去接受那內容.你可以試者改變話題;二全新的東西,它也不能灌輸;三在人們對所說的事情不再相信的時候,你就不要去說它,因它已不能使人保持信服,多說只會讓人更煩而已, 四宣傳的工作只能滲入業已打開了的心扉,不能有灌輸別人思想的想法,宣傳所要做的,只是把接受者已有的思想加以廓清和證明。有才能的宣傳家,只是把聽眾心中業已徐徐成熟的意見和情緒,引發到沸騰翻滾而已。因為聽眾響應的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感情,在聽眾意見未受強制的情況下,宣傳家只能使人們信任他們所已「知」的東西。在上述故事中,子貢之所以說服失敗,子路成功,其中的道理,就在這裡,子貢用說理法,像學院的教授,說的全是道理,子路用的,就是賀佛爾的說服法<宣傳所要做的,只是把接受者已有的思想加以廓清和證明,有才能的宣傳家,只是把聽眾心中業已徐徐成熟的意見和情緒,引發到沸騰翻滾而已>。我們再回頭看馬政府對ECFA的說辭,試問我們的政府官員,是用子貢?還是子路的說服法?相信大家都會有評斷吧!我們希望政府有權有責的人要多花一點心思去體會體會才好!還有要容我們囉嗦一句,對於三中的疑慮,政府的說辭老是那幾句<保證絕不開放勞工>,<不增加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項目>,試問光憑這幾句,就想讓三中袪除對ECFA疑慮,不也對事太輕忽了吧,有官員還不斷指責,是在野黨誤導民眾,使民眾不相信政府,有官員如此,難怪民心會對馬政府如此失望!賀佛爾說,宣傳有一原則<每次做宣傳,一定要先從「重型顧客」(Heavy Users)開始>。所謂重型顧客,通常是一些受挫折的人、受委屈的人……等等,因為「宣傳對於遭受挫折的人,最易收效。他們的恐懼、希望和熱情,都擠在他們感官的門口,把他們與客觀世界隔離開來,他們所能看到的只是他們所曾想到的,一旦在宣傳家動人的辭令當中,聽到自己靈魂的聲音,他們會泣躍。再說,受了委屈的人,也比較容易在感情奔放的胡言亂語和響亮的口頭禪中,而不容易在無懈可擊的邏輯與明確辭句中,找到共鳴。」三中,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Heavy Users,現在壓在他們心中的大石頭,其實是兩岸實力擴大懸殊,我消彼長,憂心未來生計出路的代誌,但是政府一再提出的保證說<絕不開放勞工><不增加從大陸進口農產品項目>這樣的保證,並沒有直接跟他們內心深處的憂慮接連起來,沒有觸及他們的痛點,我生長在嘉義農村,小時的玩伴跟我說,政府說的話,根本不是他們心靈想聽的聲音啊!因為現在ECFA未簽,勞工農產品沒有甚麼開放,大家已經很難過了,ECFA簽了以後,勞工農產品雖然相信政府同樣不會多開放,也就是情況並沒有甚麼改變,大家同樣要難過啊!所以我們認為政府如果真想要袪除三中疑慮,說辭應該要再走進去一步,要從<四處疑無路>安慰大家都一起作伙,走到<讓大家都感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方向,往進取的方向去嘗試,隨意舉個例,政府可以參考日本商社及過去各鄉鎮青果合作社的經驗,設立台灣對大陸貿易商社之類的機構,將產銷專業分離,由農民弱勢產業者負責生產,商社集中專門的人力物力負責通路企劃行銷,把產銷鏈建立起來,讓大家共同合作來開拓大陸內需市場,商社發展起來,產銷鏈從生產.包裝.倉儲.海陸運送.廣告.銷售服務等及周邊業務就會創造出,很多一般階層都能勝任性的工作機會,讓大家都有工作,商社並提供某些農產品的保證收購制度,讓三中感覺未來出路可安放在那裡,然後再告訴他們說,因為政府政策要這樣做安排,如此為他們解決困難,所以ECFA必須要簽,他們才能感受到政府在為他們做事,試問政府如這樣說,三中對ECFA還會有那麼深的疑慮嗎?而不是像現在官員的說辭,讓他們多感覺政府只是在為自己的政策辯護,好似反過來了,是政府在要求人民為政府解決困難,要人民幫幫忙不要反對之一般?子貢啊!子貢!你不如學學子路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