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劉內閣的財經政策,經常被批評為病急亂投藥,政策無章法,其實這跟產業界目前所要面臨經營形勢的轉型,有絕對的關係,目前台灣的產業界,所遇到的最大挑戰,是過去所賴以成功發展的產業發展形式失去成長動力,要發展已無以為繼了,但一時又找不到新的產業發展形式,足以取代,致使整體產業的發展陷於方向迷茫,腳步胡亂的泥淖境地,我們回顧過去曾經為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成功產業形式,從早期運用台灣的地力 人力,種稻 甘蔗 鳳梨,輸出以換取外匯 發展輕工業,到六十年代進口替代,利用台灣高素質的人力,進口工業原物料,經加工增值再輸出,台灣的經濟因此起飛,到了八十年代,傳統加工式微,台灣產業在政府的主導之下成功地進行產業轉型,從傳統產業轉型到電腦資訊產業,到了九十年代,大陸經濟崛起,台灣面臨加工出口危機,台灣的業界遷移大陸也為台灣成功找到一個<由台灣接單,在大陸加工出口>的發展形式,以維持台灣經濟力於不墜,我們只要回顧這一歷程,就可以知道,開展出一個成功的經濟發展形式,讓台灣的產業發展有軌道可循,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是多麼重要的事,劉內閣的財經政策,如不從這個方向上去佈局,僅管政策再拼,業者如找不到足以構成其形勢的定石去佈局,自然找不到新的產業發展形式,對劉內閣當然會失望啦!目前我們台灣的經濟力之所以失去動能,主要是因為我們現在最重要主力產業的發展形式<台灣接單 大陸加工出口>的模式,已經疲弱不行了,一來作為最大吸納市場的美國,進口嚴重衰退,業者接單屢遭價殺,加工利潤下滑,二是大陸開始實施勞動合同法,環保逐步加嚴,業者加工成本疊增,上下夾殺,業者只剩微利可圖,可是一時又找不到新的產業經營形式足以取代,致經營被困住,我們認為馬政府當前最需要去處理補足的,就是這個缺口了,過去我們曾經在台灣策論<二><三>中,曾提及我們國際經濟的戰略目標如是要成為世界的價值創造工廠 ,那就應有兩條主軸 一主軸是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創造需求, 結合大陸資源提供供給, 另一主軸是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提供供給, 結合大陸資源創造需求 第一主軸 除了所謂結合大陸資源提供供給,運用大陸原物料, 低成本豐沛人力 及經濟規模等優勢進行所謂台灣設計 大陸製造,或台灣接單 ,大陸製造出口的策略之外, 另外就是所謂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創造需求, 利用歐美日國際企業的產品行銷優勢來行銷大陸內需市場或東南亞市場,也就是把<台灣接單 大陸製造出口>的產業鏈再深化,進而與歐美日國際品牌企業合力作行銷,不旦切入國際企業的生產鏈,也切入其行銷鏈,或是第二主軸,所謂結合歐美日國際企業資源提供供給,或結合大陸資源創造需求了,這簡單地說,就是引進歐美日國際品牌企業,共同到大陸合作設廠或來台合資設廠擴展兩岸市場 (當這些國際企業把國際產銷鏈連結到台灣來時, 無形中就已把台灣牽入國際經濟舞台, 台灣的生存與榮衰就與他們息息相關了, 這也是國家安全的一環) 所謂結合大陸資源創造世界市場需求,是指國際間因大陸經濟力崛起,引發世界觀的改變所開創的市場需求, 例如從原先只接受歐美產品的轉而接受華人產品所造成的市場, 這一點我們有必要多說一下 ,大陸變成世界工廠,尤其北京奧運後 ,華人政經勢力及語言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劇增, 終將改變世界的文化勢力版圖, 華人語言文化的勢力在世界版圖有多大, 華文商品的國際市場潛力就有多大 ,當然這一切是要以內容產業為先鋒的 ,就此而言 ,我們認為目前全球十幾億華人人口, 與中國話中華文化 ,都將是未來華商逐鹿世界所憑藉的形勢資產 ,台灣下階段的產業形式也許就可以結合兩岸及中華文化的優勢進軍世界市場,或者結合國際企業品牌共同行銷兩岸市場等等,如是這樣,那麼劉內閣的兩岸政策 財經政策就需要跟台灣未來產業新發展的形式相結合,這樣政策就會有方向了!參閱http://blog.xuite.net/witsworld/q4162027/1504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