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精神科領域的病人安全問題
2021/08/13 14:08:56瀏覽1196|回應0|推薦1
格主最近在一集的Podcast節目中訪談了一位在療養院工作多年的主任級藥劑師,也趁這機會給自己上了一堂課害羞,以下只是從一般病人安全訪查委員的立場,選擇幾個重點,去請教他的經驗與看法,僅供參考。

從相關叢書及文獻,比較受業界重視的風險管理,及醫療事故或不良事件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1.跌倒事件
2.自殺(非預期性)事件
3.自傷行為
4.暴力行為(含語言暴力及肢體攻擊); 醫療職場的暴力發生率據說是其他各行各業的4倍
5.院內感染如新冠肺炎、流感、結核、疥瘡

6.給藥錯誤; 涉及多重用藥; 高警訊藥物,致跌藥物,藥物交互作用皆很常見
7.不當使用約束(帶)或隔離保護(Seclusion)
8.管路事件
9.潛逃Absconding, Elopement(不假離院)
10.其他如疑似縱火或挾帶凶器進來醫院等公安事件
11.進食中因吞嚥障礙而哽塞引發窒息事件


除以上重點以外,基於精神衛生法規對擁護人權的要求,醫院為了病人安全,必需適度保護病人的隱私含個資,並於告知病人後始得限制其活動範圍,以及告知本人或其保護人後,始得使用監視器監看病情或動態(防疫措施? 遠距醫療?)。住院病人當中,如有跨性別的族群形成特殊夥伴關係時(LGBTQIA),醫療人也必需考慮,如何讓他們在受到各種限制的團體生活中獲得尊重。


在防疫期間,醫療機構通常會採取分艙分流及特殊感控動線以防群聚,所以難免也會增加醫病雙方某些心理壓力,甚至導致焦慮並滋生言語衝突與暴力事件。

最近有國外文獻提及,被診斷患有思覺失調或憂鬱症或「嚴重」的精神病患,學者發現他們是還滿容易感染新冠肺炎(Highly vulnerable population for Covid-19)的族群,而且一旦染疫其預後較沒有罹患精神疾病者差,死亡率也較高。


另有國外文獻提到,染疫者(尤指一般人)當中,約有20%的人於被確診後90天內,會出現某些精神症狀包括失眠、焦慮、憂鬱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也是值得注目。


總而言之,依照格主這10年來的觀察,台灣目前在精神科領域的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等學問,仍尚缺深度與寬度,整體病安的發展趨勢緩慢,大部分還是只有跟著一般急性病醫院的病人安全工作目標走烏雲飄過,真正屬於精神科獨特的很多指引或SOP,可能都還缺乏實證支持和較大規模的參考數據,連有些專有名詞的定義和學術名詞的命名,也都仍未取得業界的共識,相信都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期待大家Unite for Safe Care,而且和最近提倡的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一樣: Faster!  Higher! Stronger! Together! 微笑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tsafetyrm&aid=16640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