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26 13:41:06瀏覽1269|回應0|推薦2 | |
在病安領域,病人跌倒是很常見的異常通報,傷害程度嚴重者算是警訊事件,院方通常都會很積極檢討原因並商討對策。
跌倒的原因很多,其中在病人本身常因年紀大,骨質疏鬆,以下簡稱「骨鬆」,肌少症Sarcopenia、身體虛弱、步態不穩、致跌藥物的多重使用等等,因此骨質流失Osteopenia也是不能輕易放過的一個因素,但骨鬆確實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與病人安全有密切關連。 在年長者,很多病人有駝背是因為骨鬆而發生壓迫性骨折的後遺症,或因不慎又再跌倒,最後還是因開刀後,長期臥床或一連串的其他合併症而身亡。回顧當初,可能就是因為骨質流失開始惹的禍。 格主在去年的高級健檢(含骨密度檢查DEXA)實施後,被告知兩側股骨頸附近有骨質流失現象,T scores分別是-2.2及-1.9,雖無症狀,但經專家建議口服維他命D一陣子,現已恢復正常,勉強鬆了一口氣。
最近在病安文獻中才知道,原來在印度他們做了一個1500人的DEXA scan篩檢後,發現50歲以上的男性有70%,停經後的女性則是有48%被診斷為Osteopenia(骨質流失或稱骨少症),而男性當中只有18%是符合骨質疏鬆的診斷基準。
這篇在不久前發表於Archives of Osteoporosis的文章強調:根據西方人的數據而針對骨鬆所下的診斷基準,約有30%的人都屬過度診斷Overdiagnosis,其實並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在好奇之下,格主因此搜尋了更多文獻才漸漸瞭解,一般民眾對骨鬆持有很多偏見及迷思的人還不少,甚至醫界對骨鬆的診斷與治療是過度Over還是Under(不足)似乎也有爭議沒有定論~以下簡單分享一些概念及常識。 首先,全球推估有2億人患有骨鬆,平均每3秒鍾就有一人遭遇因骨鬆而發生骨折,而大多數的人都是未被診斷出來,且未曾接受過任何治療。以DEXA的T值來看,男性比女性同胞的骨頭更脆弱,因此有異常值的男性及停經後的女性,是比較需要積極治療的。
可能導致骨鬆的誘因有很多,包括基因、停經、內分泌疾病(甲狀腺機能異常)、低體重(Low BMI)、長期使用類固醇、喝酒、抽菸、長期常喝咖啡、營養不良。除此,加上不正確的鈣質攝取、大腿骨頸部骨折的家族史、少運動又沒曬陽光可能就會發生骨鬆算是一般常識,但發病機轉還是有些複雜,不完全有定論。
根據Dr. Susan Brown,Betterbones.com 要克服這些健康上問題,可分3個階段,首先應該是注重營養,運動及預防跌倒,其次是評估和治療基礎疾病,如慢性腎功能障礙或處理背景原因,最後才是使用預防性的藥物等。
同時也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確的概念,以下有十大迷思,值得健康知能不足的人留意,以免決策方向錯誤或將錯就錯影響自己或他人。 迷思一 缺乏鈣質會導致骨鬆:但曾有攝取越多鈣卻發生越多髖關節骨折的報告。
迷思二 骨鬆是正常現象:雖然隨著年紀必然發生,但有諸多風險因子是可控制的。
迷思三 有骨鬆就會有骨折:No, 這並非定律。
迷思四 骨質流失會變成骨鬆:不見得是。
迷思五 缺乏女性荷爾蒙即會發生骨鬆。
迷思六 停經之前可以不擔心骨鬆上身。年青人也可能有骨鬆的問題。 迷思七 對付骨鬆除了用藥物以外別無其他方法。
迷思八 骨鬆在全球各地都很普遍。其實因人種及地域而異。
迷思九 骨鬆與其他疾病沒有關連。
迷思十 骨質流失沒有伴隨早期症狀。
總而言之,近年有很多高價的藥劑,似乎對醫院來說,利潤相當不錯而有被某些人猛推銷的趨勢,這在諸多爭論的學理中不一定站得住腳,尤其是藥物治療介入的適當時機,建議要符合FRAX即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可惜的是,有些人以為反正病人願意自費,就這樣子打下去了。早期很流行的一些藥物,目的在於促進骨頭形成及抑制骨頭吸收如Fosamax,Calcitonin,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等等如今也比較少人使用了,原因除了並非絕對可以有效預防骨折以外,利潤低,而且真正必需預防的還有撞擊事故及跌倒的發生以及強化骨頭,除了強化骨質及提升骨密度可以部分靠前述策略外,其他都是另外的學問。
所以回到病安的精神,以推廣Choosing Wisely的概念,EBM,以病人為中心,甚至SDM….針對骨鬆的防治,不要隨便動不動就推銷「貴的比較好」的錯誤觀念給無知的病人及家屬ㄛ~!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