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6 23:12:30瀏覽1425|回應1|推薦26 | |
這幾年都在亞洲的天空上來回飛著。 精神心靈上,像「候鳥南飛」般,掛滿著對每個故鄉、他鄉的「鄉愁」;至於購物皮箱,則像「精衛填海」般,銜滿著對每座名店、商城的「流行」。 台北、北京、雅加達、香港、東京、首爾,串成所有行李掛條上起落的機場縮寫。至於新加坡、曼谷其他城市,只算過境也無心居住,便就不在旅行地圖的思索中。 驛馬星動的這些年,天空中絕美的日照與夕落,成為老僧習慣的早晚課。 每到下一座城市,便擱下了上一座城市的滿足與疲憊。 所幸我還有餘力,繼續閱讀著每一座城市。從飛機降落的那一刻開始! 即使是對自己所熟悉的故鄉,相信也很難有人敢拍胸脯保證,自己對這一整座熟知的城市的一切閱讀已經足夠。 我們幾乎都是在薄如一片燻烤的火腿般,去嗅聞且猜測著整座城市的氣味。 特別是到了這個以「消費」為生存基調的時代,即使是一種純粹「文化精神」上的閱讀思考,也已經無法單純如同「在水一方」的觀望即得。 一切都要花錢!花錢,來閱讀一座城市。 說能不花錢,就能遍覽文化群相的人,絕對是撒謊的想像者。 即使只是到任何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往往「門票、圖冊」也是所費不訾。 我自己是超級受不了,特別是像我們這種媒體人或文化人,總以為多讀一些遊記或小說,儼然就可以像是住在那座想像中的城市有十年之久那般,恍若擁有了一切文化評論的權威角度。 不妨告訴我吧!當那一整座陌生城市裡的所有人,都在以「消費著,並且度過人生」的步調,在移動著生活的足跡之際;我們外人憑什麼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自稱可以瞭解他們。 於是多年之後,無論是以樸實的背包客之態,或者以華麗的商務客之姿,我最終交錯歸納出,屬於我自己旅行中與當地人們的一種,儘可能「同步的」消費狀態。 在身為旅客,最為欠缺的應該是「時間」,而不是「金錢」的前提下,如何以無法逃避的消費,去轉化成為對一整座城市觀察的文化養分。 基本篇: 1. 到最大的「超市」看遍所有的物品。 2.到博物館、教堂(寺院)、車站,去閱讀人群的動靜之間與流動氣氛。 3. 到傳統市集,以及大學城附近的商街,去對比新舊族群文化的變遷。 進階篇: 1. 一共看六個小時以上的電視節目,包括:新聞、黃金時段的綜藝與戲劇,並且搞清楚當地年輕人的明星偶像。 2. 到公共浴室去洗澡,觀察人們的族種體態,相對於街頭的行為模式。 3. 到當地最昂貴的旅館飯店,在LOBBY旁喝一杯咖啡,看華麗的人群與支配的階層。 對於一整座城市中的「文化閱讀」,我自己這六大獨門切入的端口(access points),成為我建構「城市圖像」與「文化媒庫」的最佳視角。 旅行,對於一個觀光客或商務客而言,始終只是在「機場與旅館」之間,幾乎是在精神上「足不踏地」的一段想望而已。 但作為文化的閱讀者,則是無論是以何種身份現身在陌生城市,都應該儘可能的靠近人群的最深處,才能幫助自己定義瞭解。 因為,最終最終,總歸是一場「人的閱讀」;遂藉以事物現象的文化,來娓娓訴說! 特別是身為一名在旅程本質上「相對流離」的「外來客」,有時就只是因為能看見了一座城市中,人們在各自的所在卻依舊本然如初的流離,我們便能突然看清楚,那份屬於自己生命中不敗甚至竊喜的安然呢! 即使未來不見得有機會再度造訪,也因為已經有了頗為足夠的「思碼(scheme)」,今後便足以在自己所有對這座城市的演繹與推論之中,掌握了不致太失真的揣想。 作為一個素食者,其實我抉擇了一種超過飲食文化的「人道價值」;另一方面,這便讓我失去對於「口欲」的親身觀察力。 人的欲望如此強烈,口欲做為一種「基礎本能」在所有的文化國度乃至城鎮鄉村中演進著,記錄了歷史民俗與地理位置的變遷符號。很遺憾也得坦白說,今後我對於「飲食文化」之中能夠掌握與理解的,必有殘缺! 但這也使得我,在文化的其他面向,所有更需要有能力去「裸身相對」的環節,去感受那些口欲感官之外的更多真實,我可是膽大痛快許多。 特別是一旦涉及,為了文化觀察與體認,所需要的「消費」! 至少我絕對不要像王永慶這般,就算累積了無限的財富,也深受政治經濟圈子的推崇讚嘆,卻依舊從頭到尾是個「活在自己的事業與風流」之中,此生擁有一段「過與不及」的庸俗人生的傢伙吧! 這個世界、這段人生,以及這所有可及可觸的世界,以各種文化造像的聲光場景,創造出如同一場七色虹彩般的光譜。 我早已決心,就算不能涓滴擁有,也無法貪圖人生盡覽,但我至少要在這多元文化的光譜中痛快穿越的沐浴一場! 為文化在時空推移中萃生的美,大聲鼓掌叫好!為人們在苦難中輻射出動人的美,用力抹淚哭泣! 相信這是人生在本質上,之所以如歲月途程盡如旅行般的奧義;更是旅行者在狀態上,之所以還要繼續不斷去旅行的奧義。 就這麼一路上不斷的剝光自己,由外到內,所有那些在文化差異、價值信仰,乃至一切成見的軀殼吧! 我要極其痛快的沐浴!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