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3 11:15:30瀏覽8978|回應10|推薦36 | |
這幾天秋意乍涼了,日本BS Japan也開始播出日本今年秋日賞楓的節目。 電視台是在九月下旬拍攝,火速剪輯後如今已經集結播出。 日本的賞楓節目很少搞怪,內容都是由知名的老少藝人帶路,親身探訪各地的賞楓絕景,順道將宿泊的溫泉、旅館與美食,好好推介一番。 比如北海道的「富良野」,一向是台灣許多旅客夏日的最愛;而如今特別是靠近當地「十勝岳」一帶,十月上旬以後早已經是滿眼金、紅交織的最美山色。 另外日本東北地區的蘋果故鄉「青森」,尤其是當地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白神」山地,也已經是遍野秋意濃。 今年的日本賞楓預估會比往年稍微晚一些些;但這幾天亞洲北方各地的冷氣團都增強許多,看著我那五十二吋電視螢幕上由BS Japan傳送的高清訊號,每一片楓葉透過晴朗日光,透出恍若嫣紅的笑容,都在對人招手呢! 秋涼賞楓,自古以來一直是最好的「療癒系」場景。 春夏秋冬這種「季節遞嬗的美麗」,是唯一可以讓人真正心靈飽足的「純潔養分」。即使只是在電視上看,所獲得的滿足,也絕對與看八卦閒聊的綜藝節目那種「窺伺滿足」截然不同。 後來便明白,日本民眾普遍對於大自然的美感,都能具備一種崇敬與讚嘆的文化性格,是讓人身處日本,之所以能夠同樣感受著大自然如此精緻、壯麗的關鍵原因。 對此,日本的電視台,每年對於介紹日本的秋天盛景,也總是不厭其煩的不斷「重做」!而不是像台灣的各家電視台,全台走透透的節目做一遍之後,就不斷的「重播」。 從莫拉客災情之後,台灣的豪雨由南到北,如今宜蘭正在被折磨著。台灣的山色美景「應猶在」?或者真的已經壞毀大半?到目前幾乎沒有明確的訊息與報導。 相形之下,台灣的觀光確實一如台灣文化性格中,無論官方或民間、媒體或大眾所關心的,除了「賺錢與政治」之外,其他幾乎都是「喊的多、做的少」;即使做,也經常不是做在關鍵處。 其實過去就算在印象中,包括「公共電視」,我也沒有任何印象曾經有精緻去拍攝過「台灣十大絕景」之類的節目;電視頻道上出現的總是一些各台都一樣的那種冒險娛樂、或者民俗采風之類的旅遊節目型態。 我自己是資深電視人,知道嬉鬧型的旅遊節目,無論再辛苦也還是「比較好作」;至於那種需要對大自然進行拍攝,無論靜態或動態,則不是一般的「企畫功力」或「攝影功力」可以完成。 要從那種「遼闊廣遍,卻也可能重複無趣」的大自然美感之中,真正捕捉出線條、顏色、光影、構圖的美感,可是既要攝影者非常獨到的眼光角度,也需要大自然好心的賞賜一些天候條件的時機。這些往往都不是「人到、車到、找好地點、架好機器」,就可以順利開拍完成的! 也都知道、也都聽說台灣各地的山光水色、天光雲影是如何的美!但無論如何讓人無奈苦笑的是,當日本隨便一家電視台秋天一到,立刻就有全日本南北的美景節目,而我們這裡窮盡了台灣官方與民間的資源甚至媒體的影視人才,我們竟然始終沒有一部真正讓人們看見台灣「絕景之美」的節目或影片呢! 其實從媒體節目之中,便是觀察每個社會的一種「觀其眸子」的視角。 在觀光旅遊的風格偏向上,台灣還是以「吃喝採購」的消費旅遊型態為主;話說白了,就是那種所謂「湊熱鬧」的為多。 這尤其可以從台灣電視的旅遊節目中,做節目的人習慣如何去構思節目,可以看出:只有很少數的內容,會更「著眼於大自然的美景」或「深入紀錄當地文化特色」;此刻在台灣做的節目,再美再偏僻的地方,都是想盡辦法找裡面的熱鬧元素,台灣媒體圈沒有「安靜」的製作能力。 這當中唯一的例外,是已經播映多年並且收視率長年領先的「大陸尋奇」。但可惜節目的拍攝對象,是中國大陸各地的文化與勝景,而不是台灣自己。 影像攝影中,最最困難的,正是那種拍攝記錄大自然的!需要攝影者非常高的耐心、體力,與美感。全台灣至今沒有一位以「拍攝大自然」而著名的影視攝影家,主要也是因為這種對於「台灣之美」的拍攝,軟硬體設備必須要像「捏陶、燒瓷」一般的高額投入,才可能有機會完成。 儘管現在在台灣各家電視台當中,有沒有能製作、拍攝這種節目的「頂級人才」我頗為懷疑,但毫無疑問的,這實在應該是「新聞局」、「觀光局」與「公共電視」,這些能從整個台灣觀光旅遊最高「戰略」與推介「形象」的層次者,來推動完成才是! 相關單位每年編列不少預算,花了大錢在拍一些精緻快速的「宣導廣告短片」,傻傻的以為這種「打廣告、吸引人」會有效。殊不知,無論對國內外,真正能夠影響旅遊認知的,還必須是要動輒半小時以上的完整節目,尤其當今幾乎都必須採取HD高畫質的水平才行。 任何文化都必須透過藝術或創作,進行某種「造像」,訴求才會清晰有力! 台灣的美,至今都處在一種「模糊概念」的說詞狀態,確實需要完整企畫介紹「台灣絕景」的節目,這才有可能真正且長期的累積出台灣的「美之實力」!包括我們台灣民眾自己,也才會對於台灣「絕景」之美會有真正且長期的興趣。 好想看台灣的山色秋景啊!無情的始終是人禍,大自然從來都是最多情的啊! 此刻秋意還暖乍涼,周遭的衣裝行色,也已經逐漸換上長袖了。 季節遷移到了入秋向冬的時分,是人生回身端坐,一杯清酒濁酒都好,初略回望同時遙想今昔的時刻;這是一段讓許多人心中頗有旅行騷動的時節。 其實,以我自己多年來在不同四季環島的經驗,台灣秋意的絕色美景,絕對是不遑多讓。但能夠同步紀錄台灣之美的「醇美意象」節目已經都沒有,但那最基本的「鮮活資訊」,卻都也是嚴重不足的! 多年來無論能不能親自秋訪日本,我始終保持對日本「楓葉最前線」這個網站的同步掌握。(楓葉最前線網址) 這個由全日本觀光協會,從每年夏末秋初開始共同經營維護的網站,幾乎做到那種「讓全日本各地的楓葉美景,一起向海內外人們用力的招手」!這讓人看見了各種「美景觀光」的背後運籌,是真正嚴謹的專業經營與用心推廣。 台灣秋天賞楓的頭牌勝地,據說是「奧萬大」。 但我自己以前去奧萬大,究竟站哪裡、怎麼看,能真正看見所謂「最美的角度」,卻全然不知!因為大自然的欣賞,往往需要「美感視覺經驗」的引導或指引,帶來焦聚或驚喜。 但即使此刻去搜尋關鍵字「台灣賞楓」,即使還是有許多「好心網友」各自的抒發,但很明顯的,仍然大多是屬於網路與民間的破碎資訊;既沒有詳細的路線敘述,也沒有時間同步的掌握,更沒有「關鍵位置」的提示。 於是,每次島內的旅遊觀光,最終都是某個新聞台一個「突發奇想」的簡單報導,然後接下來的週末假日,那個景點便瞬間湧進了恐怖的觀光人潮!這就是台灣的旅遊觀光狀態,總是在「太稀零」與「太擁擠」之間來回暴衝。 除了民眾旅遊的心態之外,追根究底還是因為相關單位在提供「觀光旅遊資訊」不夠足夠和精確。而特別是「媒體影像節目」不足,讓台灣的人們處在如此美麗的島嶼之中,卻無緣能真正身心契入的享受,這島嶼上無數的迷人勝景。 北歐的一位美學研究者與旅遊家卡歐特斯洛,曾經描述他全球旅行的觀察心得: 「一個國家的旅遊水平,直到當地居民是真正有能力『欣賞大自然』,這才顯示出當地的社會文明與文化水平,是真正『進化』的!」 我想,即使現在到交通部觀光局去問,「台灣最美的絕景在哪?」,恐怕整個觀光局從上到下,也是支支吾吾說不清,然後回答說「看吧!見仁見智啦!」 領略台灣之美,這是文化美學的角度,才會讓人「細細領略、一來再來」;而不是觀光消費的層次,永遠是到了現場,總覺得「買完東西、不過爾爾」。 從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去領略與釋放,完全沒有知識的門檻,是最真實的「心靈教育」。特別是處在台灣政治社會的紛亂狀態,以及工作職場的壓力波動之中,不多多走向大自然,人怎麼可能身心健康得起來? 今年十月底之後,要到日本的哪些景點賞楓,透過「BS Japan」的節目與「楓葉最前線」的網站,我已經清楚盤算好了。 至於「秋色台灣」究竟哪裡最美?台灣賞楓的絕美位置,倘若有真正親身見識過的朋友,也請多多推薦、分享一下吧! 但願有一天,對於台灣依然陌生在某處卻真正動人眼目的秋楓盛處,我能夠真正知道、去親歷,並且能真正留存在記憶中難忘,那些所有台灣最美的秋色絕景!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