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6/06 04:22:55瀏覽1254|回應4|推薦12 | |
噹噹噹~ 台灣要搞國土規劃! We are going to change now ??? 三都十五縣,是從馬英九當台北市長就在想的概念 ~ 當了馬總統後,這個未必經過縝密思考的概念就這麼成了既定政策...而內政部擬了案丟了球出去~希望中央規劃地方執行 ~ 立法院為了地方綁樁,也為了防止馬的如日中天...在過程中搞了個附帶決議,改變了球的軌道要地方自行發動而中央推動 ~ 從各種角度來看,三都十五縣在學理上煞有其事,包括規模經濟、範疇效益...包括有效整合、避免疊床架屋的浪費..等等好聽的不得了的口號。但~說白了,三都十五縣草草上路,悄悄轉彎,又在地方引起恐慌與興奮...從內政部、立法院到地方...不都只是在選舉上做考量,看誰能綁住2010的縣市長選舉,誰就綁住2012年的總統選舉...而在這種狀況下,三都十五縣必定面臨更多的政治角力與經費配置問題。 其實,有一些強調財政規劃的聲音認為,這樣的板塊配置會加重「大都小縣」的發展失衡。其中,儘管地方政府的權限在地制法裡面有所調整,但我國的財政系統、稅賦系統卻紋風不動~ 顯然缺乏可執行的配套。而這將造成什麼問題呢?就是任憑地方搶破頭來合併...不但縣市政府與議會面臨縮編,拿到的總預算也可能不會變多甚至變少~ 那...為什麼有七個縣市搶著合併呢~ 因為,她們就在三大都的旁邊,深怕都會區的擴大造成更嚴重的人口外流以及整個經濟發展角色的失調...因此也只能含淚上架,避免大都小縣的西瓜效益讓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 再者,有另一套政治性的說法,談的是三個都長的葉爾欽化(像是在台灣設三個省長啦@@),以及未來在政治舞台上問鼎總統寶座的象徵性。這樣的講法相當寫實,也相當具有可信度(至少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近幾年的北高市長人選幾乎就等於總統候選人)。若高雄縣市、台北基、台中縣市各自整合成更大的都會區之後,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係會開始傾斜,總統與三個都長之間的競合,甚至總統、行政院長、以及三個可能不同黨的都長將如何共舞政治奏鳴曲,都將是令人感到相當擔憂的問題。此外,這三個都裡面,若所有行政職位都是由都長來指派安插人士(像現在台北的區長由市長指派) 所帶來的樁腳混戰與政治私相授受,是否在民主轉型未完成,公民素養未提升的社會中會引發更多值得我們緊張的問題?而都長的行政權越大卻未必有相映的責任歸屬,難道不令人憂心政治人物的脫軌 ~ 最後,有人認為經費配置與政治責任的歸屬將產生越來越多的問題。由於各種經費(統籌分配款與特別預算)仍為中央統籌分配,各種公共建設發展所需的經費都必須仰賴中央。因此三都十五縣的規劃將可能使地方發展充滿了中央高層的偏好,也成為執政黨能控制各區域政府大小選舉結果的武器,這會讓中央政府在資源配置的工具上得到擴權的機會,並使地方自主發展更加困難。近一步來說,這也將導致地方對中央可能存在的依賴與緊張關係都比現在更為白熱化。而未來各地方發展到底是中央的責任還是地方的責任...在這樣的規劃裡我們仍然找不到答案,未來在選舉激化下,各種爭議問題勢必也會不斷產生。 這~ 將又是一個沒有人能負責的政治問題(就像核四、教改..等一團爛帳) ~ 因為誰都沒有長期且認真的在議題決策之前參與討論,而從各方間接或直接拿到短暫政治利益的人,更在雨露均霑的權力春藥中被迷的酥酥麻麻,既砍不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沒腦好好思考。因此,在老百姓還沒醒過來之前,整個國家就被五鬼搬運的四分五裂 ~ 沒頭沒腦的老百姓大概只能判自己「過失,至人於死」吧~ -- 我認為,真的要重劃台灣,應該思考的是真實的權力轉移與地方政府必須承擔治理成敗風險的地方分權模式。否則,無論怎麼改...與過去相比,都只是換湯不換藥,也都只是在最後犧牲掉無知被操弄的老百姓去換取這些權力慾望滿盈的政客罷了。雖然我很想樂觀的相信,在學理上...整合能達到的各種效益是好的~ 但容我悲觀的發出微弱的警告 ... 告訴大家~ 任何從美國引入的理論(無論政治、經濟、社會...),在台灣從來沒有得到像美國一樣的效果 ~ 尤其,在高度人為操作且政治權力、利益紛雜的議題...若只是樂觀的想像一切的美好 ~ 我們將付出慘痛的代價去走一遭發展落後的冤枉路 ~ 至於到現在還在消極恪守「官場倫理」的中央政府官僚們 ~ 請各位好好思考一下子孫的未來,請不要再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鄉愿態度來規避你們缺乏專業的思考以及和稀泥草率做出政策決定的責任。也請各位積極用盡辦法幫馬老闆選舉中央的官僚們拿出骨氣跟承擔的肩膀,不要再把決策的責任丟出去給學者專家背書,順便讓這些學樹派閥一起沉淪,一起做台灣發展的千古罪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