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系列] 台灣青年不是沒有創意 是缺乏冒險的環境 ?
2008/12/06 09:54:37瀏覽1293|回應0|推薦7
台灣的青年甚至多數台灣人真的沒有創意嗎?

相當多的雜誌與社會中略有一席之地的主管說:「台灣的青年應該培養創意」。這句話的確有道理。但卻不夠深刻。

先談在台灣,創意與創新的定義何在?

"行銷2.0"的作者林安平說:創意是業界老闆的口頭禪。而從老闆到員工甚至廣告商都知道:創意只能認真講,不能認真做。

到底甚麼是創意? 美國微積分老師拿考卷當廣告平面募款-這是創意啊。但在台灣一定引來藍綠立委不問究理的謾罵?在台灣一定被多數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的未審先判。

我認為,這不是因為台灣人注重教育,而是因為台灣父母與掌握社會公器的權力擁有者都相當害怕任何她們所面對的事物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她們可能會認為,考卷就是要考試、要評分數,怎麼可以做廣告去影響學生作答;學校教育就是高道德指標提供小孩未來的學習指標,商業化的教學內容將使教育變質......

這些質疑看起來似乎頗有道理。但這些質疑真正直擊了她們所關注的事物的本質嗎?提出這些質疑的人,真正關心台灣的教育嗎?認為學校是高道德指標的家長,有沒有走後門去幫小孩安排的好老師?認為學校不應帶有商業色彩的家長,有沒有用學費、制服、教材...等等經濟指標去評判一間學校的教育品質?這些人是不是把教育當商品在選購?甚至她們是否認為家長付錢把小孩送到學校,校方就應該滿足她們各種非教育性質的需求?

如果這些偽裝的衛道主義者的假面孔已經被撕破。我進一步推論:反對者之所以反對,往往只是對於事物本質改變的恐懼。因為維持不是甚為滿意的現狀與面對改變的不安全感相比,前者至少有過去的軌跡可以參照,而後者卻必須面臨未知的、不確定的、動態的價值挑戰。也因為對於安定的渴望與對未知冒險的恐懼,創意在台灣變成只能說、不能做的口號。

再問一次:台灣是缺乏創意 還是沒有人敢接受真正的創意

  • 在校園 多數畢業後就不再進步的老師阻斷了學生的創意
多數學生應該同意,當她們認真的想著或討論著一件與生活有關的創意不小心再課堂上發出會心微笑時,老師們如何義正詞嚴的要求學生不要花那麼多時間想那些有的沒的

 (我相信多數西方世界的老師會笑著問學生: 妳一定想到了甚麼有趣的事,何不與大家分享...然後她們可能討論起這件無理頭的事,老師便在這件事情中帶領學生思考)

也許,你會說上課就是要認真聽講,學生分心就是不對。妳確定這種講法很棒嗎?聽著老師照著課本念書真的很有趣嗎?老師真的偉大到這種程度嗎?一個畢業後不再進修的老師真的跟得上社會腳步的改變嗎?所有從師範體系畢業的老師都適才適任嗎?老師之間、校園之間沒有人事鬥爭、沒有分派競合嗎?

這個社會賦予了老師無須接受學生挑戰的權威、界定了學生與老師天生就是施與受、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所以在台灣的老師只要拿到身分的保障,就這麼高高在上晾著就好!至於學生的未來、台灣教育的未來...就...跟多數在社會中已經失去理想的社會人一樣,想想就算了。

如果妳還是認為師道不容質疑這樣的想法很棒,如果你認同這種教育方式。那妳我或社會上多數的人為何汲汲營營的想出國深造,接受西方思想的洗禮?為何在受到西方文明衝擊之後才說台灣應該有更多元的思維...?

  • 在家園 多數早已習慣考試升學至上主義的父母扼殺了創意
多數的子女應該同意,當她們認真思索並興奮的眨著雙眼向父母提出與校園學習無關,或甚至只是與考試無關的任何人生計畫時,父母們如何斥責要我們認真讀書準備考試,不要花無聊的時間想那些有的沒的

(我相信多數西方世界的父母會試著閃著明亮的眼睛,興趣盎然的與子女聊著那些有的沒有,並在其中與子女分享她們人生的經歷與價值。)

正因為我們在台灣,隨著我們年紀增長且慢慢的社會化。我們學會並確定了一件不能說的秘密:「在台灣,"創意=那些有的沒的"」。漸漸的,我們也學會了向我們的子女、晚輩說: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

(而你我所羨慕的西方世界的小孩,在長大後則繼續眨著雙眼當一個有好奇心的教授、父母...。她們的國家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排行中清楚了昭示了創意、自由、非高壓壟斷、不斷接受質疑有甚麼樣的價值。她們相當清楚,那些在台灣被視為"有的沒的對"事情,對一個小孩的人生有很大的價值。)

我也曾很天馬行空的想過創意政策

我想過,為了防止銀行搶犯,台灣的保全、銀行、警方應有制度且有規模的合作。

銀行運鈔保全人員在法制上的確不應擁有如警方一般的優勢武力。但除了含著口哨、手拿電擊棒之外,是不是能夠有比較務實且符合台灣犯罪實況的措施。

首先,我認為保全公司應加派一至兩名騎乘機車的保全。

因為台灣的搶犯都是騎機車而不是開車,加上台灣巷子多、車多...縱使保全開戰車都沒辦法阻止犯人。

其次,保全、警方、銀行...應建構全則清晰的合作網絡。

口哨跟電擊棒...就算了吧!既然這種軟到不行的武力對於阻止搶犯根本沒有實際的
阻嚇效益。保全的身上應帶有能夠隨即連線到警方的系統。它只需要發出警訊,但未必要通話。

接著,警方與銀行之間應該要有足夠的協定與合作關係,使警方能夠在收到警訊後隨即接手銀行內外的監視系統。如此,警方馬上可以查知歹徒的手法、配備、受搶銀行的人質狀況、周遭可能環境...等。

隨後,警方之間應能在緊急時刻同時連線到各個周邊的分局,並立即責成指揮中心去指揮周邊所有可調度資源甚至交通號誌。

我也想過,為了讓救護車能在最短時間內為病患爭取生命延續的機會,醫院、警方、和所有駕駛人也應有制度且有規模的合作。當然消防事故也應該如此思維。

首先,所有的車輛應該設有衛星訊號發射與接受器,當緊急事故發生時,行控中心將能判讀所有救護車或消防車可能的路徑,並挑選一條最少人的捷徑。

其次,應建立一個系統讓所有在救援路線上的車輛收到一個警訊,讓所有人之道後方有緊急需求應靠左或靠右行駛,或前方路口有橫向緊急需求應放慢車速做必要的停滯。

另外,所有路口的號誌甚至應該有動態畫面或字句,顯示救護車輛將由哪裡行經哪裡...

最後,醫療院所也應能預知幾分鐘內病患將抵達並提供何種急救措施,各種病床與醫療人員的安排也必須在這幾分鐘內安排妥當。(這部分確已存在,但仍不夠細緻)

台灣人很有創意 但創意總被顢頇的藩籬與懦弱的靈魂扼殺

我想,創意之所以叫做創意而不叫甚麼"成功的規則"...正是因為它不夠成熟、不夠周慮、甚至與實際情形仍有某些差距,而需要被眾人共同合作去克服。
雖然不夠成熟與周延的創意有可能不會成功,但有哪個成功不是跌撞的摸索而得來?

反過來說,很多人講說要學習模仿成功者的途徑與思維。但這種看似比較沒有風險的模仿途徑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模仿成功的規則真的能模仿成功嗎?別人的成功是不是有他的時、地利、人和,但模仿者卻多只是因為看到成功的果實鮮美難當而進行抄襲。

就我自己以為是創意的創意來說,無論是保全、銀行、警方、醫院、救護單位、消防單位、人民...等的合作的確不是一蹴可及,相信也會遇到相當多的限制。這些合作機制必須仰賴相當明確、週延、甚至有共識的建立在制度性規範上,並對任何可能的危機進行前置的思考及圍堵。

舉例來說,警方的監視權限、衛星訊號的發射與接受會不會變成全民公敵的情節?在台灣是否會變成某些政客的操弄工具?甚至警方、行政機關內部的少數不肖份子會不會將資訊做不適當的外洩?

這些,都有可能發生。 但一味著抄襲英美各國在銀行保全上的制度甚至訓練,卻忘了台灣的搶匪是台灣人、有著台灣賊的性格、在台灣這個地小人稠的環境中逃難...等等真正的問題,是否能解決台灣的問題?

我們可以想想德國的無限速高速公路、我們可以想想人造衛星與火箭...這些事物在當代一定曾被譏為天馬行空,但為何這些創意概念變成了創舉?我們在羨慕甚至想要仿效的過程中是否清楚看到這些創意的過程與執行細節,無一不是需要大規模合作智慧、無一不是需要足夠的理性並懷著高度創意與嘗試的勇氣去接受各種挑戰甚至可能的失敗!只會模仿成功者的台灣,只願意接受低風險競爭的台灣人...我們會成功嗎?

創意的本質就是一種冒險 是在黑暗中尋找一絲光線的歷程

無論哪一種創意政策的研發、或哪一種創意科學產物的發展,都必須面對那些看的到的既有制度與實務阻礙、那些必須長期建立的溝通協調管道、制度化權限規範、甚至互信的心情、外部的監督機制...這些都是成功必須負擔的成本。

與其說台灣缺乏創意,社會應該鼓吹創意...這種相對比較表向的思維。我倒認為,「創意不足」這問題,深層的挑戰了台灣多數人對於冒險的卻步、對於真正互信合作的缺乏。因此,當冒險家來敲她們的門時,她們總是在躊躇一會兒之後,拍拍身上的灰塵...然後繼續去過跟以前一樣的、比較熟悉的地底生活。

下一篇,我們將試著談華人世界中,建構在五同主義中的「合作」與「互信」是何其薄弱,使我們永遠不敢真正冒險。又五同主義的核心精神如何抵制了創意的發展。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liticschao&aid=244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