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職場人際戰國策24----故做姿態,假意推拖釣出大魚
2015/12/01 21:00:00瀏覽391|回應0|推薦31

《職場戰國策》簡介

過往命運乖舛,見識過不少邪魔歪道,所以略有小小心得。十多年前寫了幾篇,目的是用來當教下屬的教材,在部落格剛興起時拿來墊檔文,沒想到陸續有出版社說要出書,最後整理了幾十則故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編成這本書。

(五年經銷權結束還被偷賣,解約後乾脆放上網)

主題:

面對公司委以重任的工作,毋須立即擺出躍躍一試的態度,不妨矯情謙讓,好得到更多籌碼。

文言原文:

令人謂閔王曰:「燕之攻齊也,欲以復振古埊也。燕兵在晉而不進,則是兵弱而計疑也。王何不令蘇子將而應燕乎?夫以蘇子之賢,將而應弱燕,燕破必矣。燕破則趙不敢不聽,是王破燕而服趙也。」閔王曰:「善。」乃謂蘇子曰:「燕兵在晉,今寡人發兵應之,願子為寡人為之將。」對曰:「臣之於兵,何足以當之,王其改舉。王使臣也,是敗王之兵,而以臣遺燕也。戰不勝,不可振也。」王曰:「行,寡人知子矣。」蘇子遂將,而與燕人戰於晉下,齊軍敗。燕得甲首二萬人。蘇子收其餘兵,以守陽城,而報於閔王曰:「王過舉,令臣應燕。今軍敗亡二萬人,臣有斧質之罪,請自歸於吏以戮。」閔王曰:「此寡人之過也,子無以為罪。」

明日又使燕攻陽城及狸。又使人謂閔王曰:「日者齊不勝於晉下,此非兵之過,齊不幸而燕有天幸也。今燕又攻陽城及狸,是以天幸自為功也。王復使蘇子應之,蘇子先敗王之兵,其後必務以勝報王矣。」王曰:「善。」乃復使蘇子,蘇子固辭,王不聽。遂將以與燕戰於陽城。燕人大勝,得首三萬。齊君臣不親,百姓離心。燕因使樂毅大起兵伐齊,破之。(故事:蘇代自齊使人謂燕昭王

白話簡譯:

蘇代告訴燕國君王說他已離間齊國與趙國的情誼,可以藉此伐兵攻齊,他也會當燕國內應。

當燕國出兵攻齊,蘇代馬上請他人向齊閔王進言,解釋燕國想收復失地,目前停滯在晉的原因是兵力不強,還在猶豫是否要與齊國攤牌,齊國可趁此請能力甚佳的蘇代掌兵出征,一定能打敗燕軍,到時趙國看到齊國軍威,就會俯首稱臣,萬無一失的一箭雙鵰,何樂不為。

齊王聽後大悅,馬上向蘇代告知此一想法,希望蘇代能領兵出戰,蘇代則是故意推拖,說自己能力不足,擔當不起打輸燕國的罪名,請齊王另請高明,齊王聽後更是堅定地要蘇代出戰。蘇代後來領齊軍與燕軍在晉交戰,結果損失兩萬軍力,退守在陽城,蘇代馬上向齊王請罪,說自己讓齊軍損兵兩萬,應該腰斬示眾,希望齊王能讓他志願受死,齊王則是表示是自身判斷錯誤,要蘇代不要自責。

之後燕軍又攻陽城與貍兩地,蘇代又唆使他人對齊王獻策,說先前齊國戰敗非用兵失當而是運氣不佳,現在燕國自以為運氣仍好,想趁勝追擊,這時更該派原本打敗仗的蘇代戴罪立功,為雪前恥的蘇代這次一定會盡最大之力回報齊王的不殺之恩,齊王聽後又要蘇代出征,蘇代依然是推托,但是齊王依舊堅持己見,結果蘇代又打了敗仗,而且還折損三萬兵力。接連兩次的敗仗,讓齊國民心渙散、君臣失和,於是燕國派大將樂毅出征,一鼓作氣打敗齊國。

人際策略:

面對他人的請託,毋須爽快答應,才能讓對方得知請託之事有難度,進而拿出請託的誠意。蘇代原本就是要陷害齊國主,因此在齊王請求掌兵出征時,故意以無能為由推托,以換得日後兵敗無罪的護命符。

職場運用:

雖然故事中的蘇代是惡意掏空齊國,不過從逆向思考的角度,運用在職場上也是無往不利。

一般來說,上司要請下屬執行某些專案時,雖然是看重下屬能力,但是基於上下間先天的不對等平衡,上司多半有「命令」的心態,下屬若馬上答應,讓原本額外的事反成應該的事,事後容易造成有功無賞弄破要賠的窘境。因此,可先行以各種理由婉拒,這時才能將雙方放在對稱的天平上。這時,上司才會認真地依事情的難度與對他的影響度,提出較合理的報酬請下屬執行,做下屬的也可以從中知道事情的困難點為何,然後再提出相關想法彼此討論,以免日後事情執行不如預期,要擔負所有責任(沒擔當的主管事後都會說「你怎不早說」來卸責)。

要是你想向主管爭取機會,就可套用蘇代的模式——請旁人向主管咬耳朵,藉由「名人推薦」方式先提高主管對你的信任度(人都是相信自己人的話),好讓主管找你聊一聊想法,主動求見會造成矮人一截、有求於人的心態,在此心理因素的作祟下,對方多半會心不在焉地聽你的言論,你說完他也都忘了。這時,需先論述你的看法,說明能創造多大的利益,讓主管心動後,再藉事推托,就像釣魚一樣,一緊一鬆,才能把魚勾得緊緊的,要是一開始就擺出蘇代的態度,那可就是個白目的行為——除非你是企業內部的棟樑。

另外,沒有內部人脈幫你推波助瀾,想再多也是枉然。

回目錄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ggysan&aid=3737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