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樸 Ailing Antheaann 小吉姐姐 酸柳丁 九里安西王(Julian) 一畝桑田 曳白 海豚灣 小樹rabenta
more...
好書推薦32: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
一兩年前對日本的飲食風俗產生興趣,到網站找了不少資料,雖對日文一知半解,但是透過漢字與圖片還有網路翻譯軟體,也就湊活著用了,直到過年期間買了這本《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藉這本書讓小丌先前研讀的半吊子常識,有了更多的瞭解,也修正不少錯誤的認知。
本以為日本的飲食文化,是自成系統,看完了這本書才知有不少飲食在當年是「洋」食,藉由民情的的調味才逐漸成為「和」風料理。像是壽司,最早是要存魚肉,置於魚肉下方的飯是不食用的,後來縮短醃漬時程,才演變成現在的模式,這過程可以從壽司的漢字「鮨」一窺端倪;不過作者也將魚類醃漬品的本字應為「鮓」,兩字混後用大夥就傻傻分不清楚,「鮨」就成了壽司的漢字。
更有趣的是,在作者的考證下,指出早期的「鮨」在古中國的漢朝就有此一醃漬方式,透過朝鮮傳至日本,這點倒讓小丌長了知識。
說到日本有名的懷石料理,大家的直覺印象就是貴森森的大名料理,其實在安土桃山時代之前,懷石料理是屬禪宗的簡樸料理,只是在環境的丕變下,成了彰顯身分的印記,既然是彰顯身分,食材自是三級跳。這讓小丌想到禪宗的人人皆有佛性就似當初一湯三菜,頓悟成佛後就成了大名料理,哈哈,慧能大師聽到這比喻了應該再嘆「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至於由來也讓小丌頗為驚異。
作者說這道料理原是宋朝文學大師蘇軾給他那位「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朋友佛印大師準備的點心,玄吧。
講到這,不禁想到念書時課本上說的遣唐使,的確,除了文化與制度,飲食也順勢帶回東瀛,像是煎餅,就是當年空海和尚帶回日本,在和三郎的巧手製成「龜殼煎餅」從而風行全日本。而這個煎餅也成為日後仙貝的創造源起。
鼎鼎有名布外傳的和牛,是許多饕客的夢幻逸品,但在早期的日本,受佛教的影響是不吃肉類食品的,直到明治維新後,吃牛是「文明的表徵」,這才起了變化。看到這段故事,小丌突然想到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其實也挺笨的,許多事物只要有個動人的故事做糖衣,不但問題迎刃而解且還能賺大錢,說穿了,只是心理自我催眠罷了,難怪有人說人類生存就是靠謊言。
「藥補不如食補」、「物稀為貴」這等觀念,不單單在民智未開時其如此,縱有高度文明也是一樣。書裡面提到當時不少珍貴的商品與食材,都被賦予療效的神奇外衣,但最讓小丌不可思議的是砂糖可以治感冒!人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是將少見物品穿鑿附會各種神奇力量,往往又多是智者所為。
看完這本有如日本食文化百科,日後吃起各類和食,可就更有味道了。
書籍簡介
版本:2012年八月初版一刷
出版:遠足文化
作者:宮崎正勝
譯者:陳心慧
精選詩詞歌賦
心情--崁文迴文對聯
福德正神—崁字對聯
崁名對聯
菩薩蠻《將軍怨》
浣溪沙《夏蟲不可語冰》
MORE
精選小吃筆記
木柵【老潘鵝肉】
士林【阿甫香香店】
古亭【捷運巷口麵線】
北投【臭豆腐專賣店】
北投【大陸麵店】
好書推薦連結頁 一般叢書 心理叢書
有一本書叫做「飲食、權力與國族認同 當代日本料理的形成」(國立編譯館主譯),書裡提到,日本料理的多元文化特色,是來自於過去150年間,日本對自身特殊處境的認識,以及在工業化、民族國家形成、帝國主義擴張等多種衝擊下所發生的改變。它將各地不同飲食習慣予以同化、吸收,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日本料理。
飲食,還能跟權力與國族認同發生關聯,從多元飲食文化看到轉變的脈絡,研究日本飲食文化挺有趣的。
這本書正是把日本飲食的源流做一考證.且淺顯易懂不吊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