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朋友做的號角喇叭
2011/09/03 23:23:23瀏覽4975|回應0|推薦12
 
 

 
◎號角喇叭擺在客廳,大小適中,就像量身定做的一般。
 
 

 
◎喇叭挺立如標槍。
 
 

 
◎單志淵老師車製的號角,用各種木塊拼成一整片後,再以徒手挖製,用做古琴的手做號角,好像有點大材小用了。用不同材質的木塊,主要是破壞其諧振與共振,其原理和做琴相類。
 
 

 
◎金鋼狼師父車製的號角消音管,先試做治具,然後再用router車出來,沒有用到車床等工具,真是有夠厲害。

 

一、號角喇叭成新歡



  蘇文鈺教授告訴我已經開始動手做我的號角喇叭時,我決定賣掉陪伴我多年的Dynaudio contour 3.3。
 
  2011年4月送走Dynaudio Contour3.3,陪伴我14年的喇叭成為他人的新歡。Dynaudio Contour3.3是許多人的夢幻喇叭,也是我的;甚至長期擁有兩對,一對在家裡,一對在學校研究室,因為我不想在家裡或研究室當二等公民;更不願為了喇叭不想去研究室或不想回家。是的,我習慣用兩組完全相同的音響系統,好讓我開心到學校研究室,也安心回家。有很長一段時間,音樂是我生命裡的陽光、空氣、花和水,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更是穩定我身心的重要力量。我必須承認自己是一個魔性很強的人,必須靠很多的外力來支撐我脆弱的心靈。其實我很難把自己的心情說清楚,壯碩的身裁,堅強的意志,卻有著纖細的神經。音樂曾經在我心事多所起落的年歲,伴我度過春風夏雨秋夜月,多少的惆悵在歲月裡寥落。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G問我可否將他的喇叭暫寄我處,我未曾多加思索就答應了。
 
  G的喇叭在2011年1月10日送來我的研究室,那是一對頗為巨大的全音域喇叭,寬深高為45* 60* 116公分,恰好將我的研究室擠滿。在送喇叭來的同時,G也將其擴大機一併送來。於是我將前級的一組輸出接到G的擴大機上,用來推動Ocelia。我放了一張羽管大鍵琴唱片,那聲音簡直無可比擬。我想,這大概是最適合羽管大鍵琴的喇叭了。已往我不太聽羽管大鍵琴音樂,因為那靈動的細節,不是我原本的喇叭Dynaudio Contour3.3所能勝任,特別因為我聽過羽管大鍵琴的現場演奏之後,對這種嬌貴的樂器,有著莫以名之的情懷。一般音響是很難如實呈現的,而這對Ocellia卻將羽管大鍵琴表現得維妙維肖。於是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我的朋友會如此喜愛羽管大鍵琴。
 
  我研究室原本有三個唱盤,六支唱臂,兩組喇叭線,因此,同一張唱片可以在這裡發出十二種聲音;加上友人的喇叭以後,在不調動器材的情況下,可以發出十八種聲音;如果將兩部唱頭放大器對調,可以發出三十六種聲音。是的,同一張唱片在我研究室的音響可以發出三十六種聲音,那麼,哪一種聲音才是正確的呢?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涅槃了。二十幾年來追求的原音重現,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知道我再不會為音響煩惱了,做為一種發聲工具,能發出自己喜愛聲音的就是好音響,高音多一點,低音多一點;殘響長一些,音染多一些,都不再會是我心心念念的。而音響的涅槃,使我第一次面對我生命的種種,乃得安然釋懷。如果還有什麼牽掛,大概就賸想將書法的行草真隸篆走一遭,以及鐵人三項運動。至於文學書寫和學術研究,亦就走得一程是一程,毋須斤斤。
 
  回到文鈺兄為我量身定製的號角喇叭,這是五十之年以後,我生活上的重大轉變之一。說起來文鈺兄會去做喇叭,我亦算得是始作俑者。我常向朋友們說,一個人過了四十歲,應該試著去學一樣自己以前不會的東西,琴棋書畫也好,詩詞歌賦也罷,游泳打球亦可,語言數學物理又何妨;只要是以前自己不會的都算數。於是G去學古琴,彈得滿手長繭,文鈺兄去學木工。文鈺兄去學木工的第一件作品,是他自己的號角喇叭,第二件作品就是我這對喇叭了。
 
二、三人合作陣仗大
 
  2011年5月21日,蘇文鈺兄在其部落格貼出我的號角喇叭照片,並在文章裡說喇叭各部分的組件終於都已經完成(除了腳架之外),因為金鋼狼師傅要空出工房,進行他自己的陣列號角與手卷低音,故爾在未試音完成前就把喇叭搬到文鈺兄的研究室進行調音。接著單志淵老師製作的號角寄到,經過補粉,細磨,上漆,打磨等工序,方始將喇叭本體與號角給合,文鈺兄說道是金剛合體。
 
  這對喇叭的面板,是從文鈺兄的舊喇叭拆下來的,上面留有歲月的坑凹。對有些人來說也許是一點小瑕疵,我壓根兒不在意。我把它想成是領聖禮時的餅乾,那是耶穌的身體。文鈺兄拆掉他的舊喇叭,將原木整理後,裝在每一對為朋友做的喇叭上。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彷彿朋友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續著。一如我的每一部單車,總有幾個零件是G送的,或齒盤,或椅墊,或輪組,或飛輪,不是這樣就是那樣,騎車的時候,我總會想起G。文鈺兄為我做的號角喇叭,用實木加上夾板,在後面塗上矽膠後接合橡皮,再鎖在箱體上,做起來極其費工,而面板的實木來自文鈺兄的舊喇叭,見證著文鈺兄和我的之間的友誼。
 
  號角後方的消音管,是金剛狼師傅花了兩天多才做好的。先試做治具,然後再用router車出,未使用車床等工具,完全徒手,手藝委實高明。這對喇叭的中音如此厚實,消音管厥有大功。一對號角喇叭結合了三位木工師父,單志淵老師的號角,用做古琴的手車製喇叭號角,真真是大材小用。文鈺兄的喇叭本體,金剛狼師傅的消音管。偌大陣仗,想要不好聲也難。
 
  折騰半年多的喇叭終於完工了,這是文鈺兄做的第二對喇叭。相識9載,文鈺兄不論做什麼音響玩具,我總是第二個愛用者(第一個使用者當然是他自己),就像他做的蛋糕唱盤琴臺,現在就在我研究室服役中。
 
  朋友是生命裡的陽光,明亮而溫暖。想想老朋友,聽聽老朋友做的喇叭,聽聽老朋友的故事,多少生活裡的相濡以沫。號角喇叭是2011年6月18日搬來家裡的,適巧那天我非常忙碌。早上猶自準備著〈漫漫書法路,上下以求索〉演講的投影片,然後匆匆趕到太平洋基金會,14: 30的演講,13: 50就扺達現場,測試電腦、三槍投影機,麥克風,因為我是很容易緊張的人。幾位老友特別到現場,文鈺兄嫂更遠從台南上來,讓我心理很過意不去。雖然文鈺兄更重要的是將他為我做的喇叭搬上來,晚上要到家裡安裝。
 
三、就是那個光
 
  因為空間的差異,蘇文鈺兄帶來幾個不同值的電容,準備讓我試聽時調音。文鈺兄和金剛狼師父安置好喇叭以後,文鈺兄用焊槍接上兩顆電容,我說兩顆指的是一對喇叭一顆;接上喇叭線,接下來是我啟動唱盤開始試聽。
 
  由於文鈺兄非常喜歡Juliette Gréco演唱的香頌,於是我便以〈海與枯葉〉(La mer)開聲,Greco傳真又迷人的歌聲自號角喇叭傳來,彌漫了整個客廳。試聽的唱盤組合是陳正雄老師為我量身定製的Garrad 401黑金石唱盤,唱臂是Ikeda it 407,唱頭用EMT TU2,這是我平常使用的通吃頭。通吃頭者,既可聽古典音樂,又能聽爵士流行之謂也。Juliette Gréco的唱膣與Piaf有很大的差異,Piaf的香頌總帶著些許悲涼,Gréco則甜美優雅。透過號角喇叭,Gréco黏膩性感的聲音,宛如在耳邊呢喃,唇齒音清晰得彷彿就在眼前。
 
  文鈺兄問我覺得聲音如何,我說聽爵士沒問題,古典尚未知。於是換上Arthur Grumiaux演奏的Paganini/Concerto Per Violino N. 1 &4。Arthur Grumiaux向來給人優雅的感覺,很少人會將他和Paganini聯想在一起;事實上,Arthur Grumiaux是20世紀Paganini 第4號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者,這張是我很喜歡的演奏。Paganini 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當然有許多別的選擇,不過第4號小提琴協奏曲我個人特別喜歡Arthur Grumiaux的演奏。我不是很確定這個錄音是否使用Guarneri del Gesù,但那艷麗的音色,恢宏的響度,我覺得很像Guarneri del Gesù。在播放這張唱片時,我發現小提琴的共鳴腔有點不準,低音有些膨脹,於是問文鈺兄可否減少一些低音。
 
  文鈺兄拿了一顆電容接上(用夾的),並未動用焊槍即解決問題。接著繼續聽Grumiaux的Paganini 第4號小提琴協奏曲,發現聲音大體上沒有問題。我說還得試試鋼琴,要低音響板夠密實才行。Beethoven 第5號鋼琴協奏曲錄音版本多如過江之鯽,這張Maurizio Pollini/ Karl Bohm/ Beethoven Klavierkonzert NR. 5唱片,是我心目中最美的錄音。雖然有些樂評認為Maurizio Pollini的詮釋不夠深邃,但我卻不這樣想。純粹就音樂而言,有時精準亦是一種詮釋。換上電容的喇叭在鋼琴低音響板上有些虛胖,我請文鈺兄再調整看看。文鈺兄又拿了一顆電容,接上分音器,同樣並未動用焊槍。接上新電容後,Karl Bohm 指揮VPO的管絃樂厚實而光輝,少幾分清麗,多幾分燦爛,整體予人恢宏之感,有別於一般VPO之秀麗。我從第二樂章聽起,從悠然到壯廓,Maurizio Pollini在第3樂章展現出鋼琴的電光石火,一路向峰頂挺進,直到樂曲結束,乃戛然而止。換上新電容的喇叭,鋼琴低音響板密實許多,我跟文鈺兄說我準備要下殺手了,祭出我心目中的鋼琴天下第三劍,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的Claude Debussy鋼琴前奏曲第一冊,我直接唱B面第3軌〈沈默的教堂〉。當鋼琴聲響起的時候,我說:「對了,就是這個聲音。」文鈺兄看看我,嘴角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Michelangeli完美的觸鍵,灰階的音色,晶瑩剔透,低音響板的聲音如排山倒海而來,我心底喊著,就是那個光,就是那個光。
 
  文鈺兄問我可不可以再試試其他電容?我說當然可以。於是文鈺兄又拿了另一顆電容換上,繼續用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的Claude Debussy鋼琴前奏曲〈沈默的教堂〉試聽。在進入高潮樂段時,我跟文鈺兄說,聲音沒問題,舞臺線也都在,但重量感不足。文鈺兄再換回原來的電容試聽,我說還是這個光。文鈺兄再次取出另一顆電容換上,試聽同一樂段,我說仍是太輕。換回原本第三次的電容,聲音又對了。金剛狼師父問我怎麼決定我要的聲音?我說我的腦子裡有一個記憶庫,會記得唱片錄音和音樂廳現場演奏的樂器聲,比對後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聲音了。
 
  同來聆樂的老學長黃盛堂醫師問我可不可以聽Emil Gilels演奏的Beethoven 15 Variationen Eroica-Themei; Mit Fuge。於是我取出這張唱片放在轉盤上,鋼琴第一個音出來時,Emil Gilels充滿了張力的觸鍵在號角喇叭的加持下,有如鋼鐵般的堅實。Emil Gilels精準的控制力,每一個變奏都淋漓盡致地展開主題變化。右手的高音鍵彈得光輝燦爛,左手的低音鍵如鋼鐵般結實有力,特別是我所在意的低音響板拳拳到肉。我很訝異號角喇叭可以呈現這麼結實有力的鋼琴低音,以及光輝燦爛的高音。對我而言,這樣的鋼琴聲是完全符合我的要求的。

  人聲是測試喇叭的重要項目,我取出Emma Kirkby的古樂選曲。Emma Kirkby是以詮釋巴洛克聲樂曲名世的女高音,自1974年起開始為DECCA錄製一系列古樂聲聲樂專輯,均獲得極高的評價。Emma Kirkb的最佳拍擋是古樂名家霍格伍德(Christopher Hogwood)。Kirkby的高音甜美,音質清麗,演唱從容優雅,極為適合巴洛克特有的華麗氣質。這張唱片收錄Kirkby演唱韓德爾、維瓦第、普賽爾等人的詠嘆調,以及一些16-17世紀音樂家的詠嘆調,每一首均演唱絕佳。在號角喇叭的唱奏下,Kirkby的嗓音,婉轉動人,醇美高雅。
 
  因著號角喇叭未衰減的中高音,在爵士樂的表現可謂獨樹一幟。雖然Art Pepper 1970年代末復出樂壇後,成為美國酷派爵士兼咆勃樂派的中音薩克斯風巨匠,創造出其晚年的輝煌成就。但我卻選取其1957年的經典唱片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遇上節奏組),這是Art Pepper未受John Coltrane 影響以前的作品,代表Art Pepoer早期的西岸風格。雖然這張是重刻片,但完全不失聆賞的樂趣,旋律優美而煽情。Art Pepoer的蕯克斯風音色明亮溫暖,Philly Joe Jones的鼓鈸層次分明,號角喇叭的表現可謂入木三分。

四、友誼的聲音,無價
 
  許多樂友問我,土砲號角喇叭真的勝過Dynaudio contour 3.3嗎?我想我是不會這麼說的。對我而言,在歷經研究室的空間可以做出36種聲音時,我就不再相信有所謂絕對的聲音。我並不在意聲音的細節多一點,少一點,高音多飄逸,低音沈地底,這類形容詞對我已經沒有太大意義。我對好友們說我的聆樂境界已經涅槃了,重要的不是音響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而是音響唱出來的音樂,如何內化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成為我脈管裡奔流的血液。我這樣說並不表示蘇文鈺教授為我做的號角喇叭有何缺陷,相反的,這對喇叭完全符合我對聲音的需求,無論小提琴的共鳴腔,鋼琴的觸鍵,人聲的醇美,爵士的鮮活,都完全滿足我的聆樂需求。因為心境的轉變,能滿足我聆樂感覺的音響就是好音響。就此而言,這對土砲號角喇叭幾乎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文鈺兄用他研究音樂電腦程式的專長,轉而設計製作喇叭,可謂是專業中的專業,加上為我特別調音的最後定版,還有比這個更符合我聆樂需求的嗎?
 
 盈滿友誼的聲音,無價!
 
 

 
◎喇叭的低音單體。
 
 

 
◎喇叭的號角管中高音。
 
 

 
◎喇叭的超高音單體,文鈺兄說這顆超高音是「宇宙無敵超便宜」。
 
 

 
◎Juliette Gréco/ et ses grandes chansons/ Philips 526 164-1.
 
 

 
◎Paganini/Concerto Per Violino N. 1 &4/ Arthur Grumiaux/ Piero Bellugi, Ochestre National Del’opera de Monte Carlo/ Philips 6500411, 1972.
 
 

 
◎Maurizio Pollini/ Karl Bohm/ Beethoven Klavierkonzert NR. 5/ VPO/ DG 2531194, C&P 1979.
 
 

 
◎Claude Debussy/ Preludes, Volume 1/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DG 2531 200, C&P 1978.
 
 

 
◎Emil Gilels/ Beethoven 15 Variationen Eroica-Themei; Mit Fuge/DG 2532 024, C&P. 1982.
 
 

 
◎詠嘆調/Portrait of Emma Kirkby/ L’OISEAU LYRE/ DSLO607, 1982.
 
 

 
◎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 Berkley: Prestige, OJC-338; 1988.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gmf&aid=5609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