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朋友做的MC唱頭
2009/05/04 04:20:12瀏覽3783|回應0|推薦11
  
 
 
  天的時候,我在網路音響論壇看到一篇自製MC唱頭的討論串,樓主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我看到這位樂友自製的MC唱頭照片,隨手回了幾個字「為老兄喝采!」

  當時我確實很高興臺灣再度有人能做出MC唱頭,在雷子揚老先生的獨門絕活之外,四十年來,第二次看到臺灣人自製的MC唱頭,我內心的興奮實難以言說,這一天是2009年3月15日。


網路相逢應不識



  自從1970年代幾家唱頭公司將MC唱頭價格擡高之後,愛樂者聽黑膠唱片的門檻愈來愈高,加上CD的上市,使得類比唱片一時間岌岌可危。特別是後來德國某類比大廠,將旗鑑唱頭價格擡到二十萬臺幣以上,一些公司亦群起效尤,加上發燒友的推波助瀾,人無我有,人有我佳的心態做祟,使得唱頭價格居高不下。對不聽音樂的人來說,我的音響設備已然具備遭致撻伐之條件,但對依循美國發燒天書或音響論壇器材榜購買音響器材的發燒友來說,我的音響系統算是一般。我無意為自己的敗家行為脫罪,既然是敗家子,挨罵是應該的。但我大致有幾個原則,譬如單張唱片超過臺幣一千元的不買,單項器材超過十萬元的不用(除了當年不識世事,買了超過十萬元的喇叭之外)。我向來主張用中等水準的器材,享受聽音樂的樂趣。

  所以,當我看到臺灣有人自行繞製MC唱頭時,內心的興奮實無以言說。雖然雷老的唱頭名聞遐邇,海內外多有愛用者,我亦為其中之一。但當我看到在雷老之外,有人自行繞製MC唱頭,仍歡欣鼓舞,開心莫名。

  發表自製唱頭的樂友是hckao2兄,在此之前,我不曾看過他在網路音響論壇發表的任何文章。過了兩天,hckao2兄透過論壇的短信功能,發了一封信給我,問我是否願意去聽聽他的唱頭。我回信說很榮幸可以當他的試聽者,於是約好了時間,前往hckao2處,聆聽他所製作的第1號唱頭。這一天是2009年3月21日,我在hckao2兄處聽了幾張古典音樂和爵士樂唱片,因為對hckao2兄的音響系統不熟,印象裡頻率響應相當平順,這是我對hckao2兄唱頭的第一印象。



原型機幾番修改



  這顆原型機一號唱頭的規格如下:

 生日: 2009/03/12
 自重: 8g
 輸出: 0.4mV (估計)
 阻抗: 5 ohm
 磁鐵: alinco
 compliance(估計): 10
 針桿: 0.5mm 空心硬鋁管
 針尖: 全鑽石橢圓 .4x.7 mil

  2009年4月11日,hckao2兄說要到我這兒聽聽我的音響系統,並帶來他新做的2號和3號唱頭:


二號唱頭:
生日: 2009/04/09
自重: 16g
輸出: 0.8mV (估計)
阻抗: 5 ohm
磁鐵: 銣鐵硼
compliance(估計): 15
針桿: 0.43mm 空心硬鋁管
針尖: 全鑽石橢圓 .3x.7 mil

三號唱頭:
生日: 2009/04/12
自重: 20g
輸出: 1.0mV (估計)
阻抗: 5 ohm
磁鐵: 銣鐵硼
compliance(估計): 10
針桿: 0.5mm 空心硬鋁管
針尖: 全鑽石橢圓 .4x.7 mil

  在試聽的過程中,我個人比較喜歡2號唱頭的聲底,於是hckao2兄將2號唱頭放在我這兒試聽。這顆唱頭的解析力極佳,聽古典和爵士都應付自如,只有兩個地方我有點小意見,即聲音的透明度略差,以及小提琴E絃的第三把位泛音有些不足。於是hckao2兄用.2x.7 mil針尖繞製4號頭(OEDIPUS),並且做了局部調整,規格如下:

型號:OEDIPUS
weight: 28g
tip: .2X.7 elliptical or line-contact
DC impedence: 3
VTF: 1.5
shell: Carbon or TEFLON

  2009年4月25日hckao2兄將唱頭送來我處,說讓我再聽聽看。這顆4號唱頭的聲底靠向vdH和EMT系列唱頭,因這兩個系列的唱頭,本即在我的音響系統中服役,因此比較起來尚稱熟悉。在一個禮拜的相處中,適巧蘇文鈺兄製作的琴臺加了重轉盤,我兩邊換著聽,一邊是琴臺接TU2唱頭,一邊是陳正雄老師傳家唱盤Garrad 401接OEDIPUS唱頭。



古典爵士兩相宜



  我的試聽組合如下:

  OEDIPUS+Ikeda it 407+Garrad 401+陳老師黑金石盤座 針壓1.5g 抗滑 0.2g
  前級:Klimo Merlin
  後級:Chord SPM 1200
  兩組喇叭:Dynaudio contour 3.3; Rogers LS 3/5A 15 ohm

  維也納三傑之一的古爾達(Friedrich Gulda),向來我行我素,是阿格麗希的老師,古典演奏靠向維也納樣式,卻喜歡玩爵士鋼琴。無論樂迷如何不喜歡他的爵士演奏,Gulda依舊樂此不疲。一般聽Gulda的演奏,無非Beethoven、Mozart、Schubert,這張德布西前奏曲卻出奇意料之外的好。一般聽德布西前奏曲,殆以Walter Gieseking,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Claudio Arrau為優先,這套Gulda演奏的德布西前奏曲,因不在各式榜單上,故知者甚少。我在一次勾選唱片時隨意選了它,聽了以後發現有一種自然的曲意,不刻意做作,卻將德布西種種寫意和色彩,自在地表現出來,在OEDIPUS唱頭的表現下,鋼琴觸鍵顆粒清晰,低音鍵極為密實,音色的轉折自然流暢。

  Emil Gilels演奏的Johannes Brahms Ballade op.10,琴音明亮,Emil Gilels將Brahms式的憂傷轉為恢宏,有異於一般演奏Brahms的幽黯與淡然,Emil Gilels呈現出完全不同風格的Ballade op.10。相較於Chopin四首敘事曲的雄壯豪邁,Brahms的四首敘事曲,以嚴謹、素樸的短曲形式出現。敘事曲(Ballade)本身即是故事,惟與文學所表現的內容,並非完全相同。第一首〈艾德華敘事曲〉,本事為子弒父,但Brahms並未細述故事的各種場面,而是呈現詩的精神,得其神而遺其形,取其詩境而已。在OEDIPUS唱頭的加持下,Emil Gilels的演奏,在技巧與意境上,遠近、明暗、強弱,對鋼琴的控制力近於神乎其技。尤其遠近、強弱的動態,可謂絲絲入扣。

  Dynamic是義大利一家發燒唱片公司,其所發行的Niccolo Paganini系列唱片,音響迷趨之苦鶩。這張Ruggiero Ricci演奏的Henri Wieniawski 9 Studi capricci op. 10; Heinrich Wilhelm Ernst, Sei Studi polifonici per violino solo無伴奏小提琴,Ricci的指法出神入化,感覺上並不是在拉小提琴,而是在玩。Ricci的演奏錄音分散在許多不同唱片公司,喜愛他的樂迷為了蒐集其唱片,可謂吃盡苦頭。而喜愛Ricci小提琴演奏的樂迷,尤喜其玩小提琴的各種花招。OEDIPUS唱頭因為解析力極佳,Ricci的滑弓、跳弓、換絃、笛音、雙絃,均清晰可聞,歷歷如在眼前。

  Jenet Baker演唱的英國歌曲,大概不做第二人想。她的演唱有一種特殊的優雅,有別於一些女歌者的甜美。這張唱片A面第一軌是John Dowland(1563-1626)的 “Come again”,以魯特琴伴奏,魯特琴那種厚實的琴腔共鳴,聽起來極為悅耳。有許多魯特琴曲在錄音時均改為吉他,但這兩種樂器的音色其實差異甚大,因此,每次看到魯特琴的唱片,我都忍不住會買下來。OEDIPUS唱頭的解析細膩,音色密實,人聲與魯特琴的對話,令人動容。唱片A面另有大鍵琴、中提琴、長笛伴奏的歌曲,將Baker的歌聲襯托得優雅動人。B面的鋼琴伴奏Gerald Moore,在二十世紀的鋼琴伴奏中乃無出其右者。OEDIPUS唱頭將這張唱片的各種轉折,表現得極為稱職。

  Scott Hamilton是Concord 唱片公司的當家薩克斯風手,這張Scott Hamilton, Close up 乃Scott Hamilton之名作,但他那煽情的演奏樣式,極盡煙視媚行之能事。雖然沒有Sonny Rollins的吹奏技巧,John Coltrane的深邃意境,但Scott Hamilton的音色依舊極為迷人。在OEDIPUS唱頭播唱下,薩克斯風的口水彷彿就要噴出來。尤其鼓聲快速密實,鈸響迴盪空氣間的感覺,將爵士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藝鋼琴三重奏(Beaux arts Trio)是二十世紀最好的組合之一,他們演奏的海頓三重奏全集收錄了43首曲子,有可能是最完整的。在一個禮拜的聆聽過程中,我將14張唱片43首曲子聽了一遍,三人間的密切合作,此呼彼應,展現室內樂水乳交融的對話。OEDIPUS唱頭的絃樂和鋼琴表現均極佳,使得我一首又一首聽著海頓三重奏,不知時光之消逝。

  一個禮拜以來,每日與OEDIPUS唱頭相處,沈浸在美好的音樂中,不論古典或爵士,OEDIPUS唱頭均表現優秀。雖然對我而言,一邊聽著裝上重轉盤的琴臺,一邊聽著OEDIPUS唱頭,耽誤了許多正事,卻是樂在其中。

  OEDIPUS唱頭在使用上有兩個稍不方便之處:其一,重量太重,有28g,加上我使用的Ikeda唱頭蓋有15g,加起來超過40g,能使用的唱臂不多,我手邊亦只有Ikeda it 407可以接它,連SME 3012R都莫法度。其二,磁鐵太強,這是數據上看不出來的。hckao2兄用了4顆磁鐵,極為壯觀,但因為磁力太強,唱片結束時會向我使用的紅銅唱片鎮衝過去,唱針繼而在內標上滑行,發出很可怕的聲響。起初我以為是唱片結束軌道沒做好,連續發生幾次後,才知道原來是唱頭的磁力太強。幸好我手邊有一顆朋友做的唱片鎮,底部較厚,可以擋住唱頭的身體,避免唱針往內標衝過去,方才免除我的心臟病發作。

  OEDIPUS是一顆完成度很高的唱頭,對我這種雜食性樂迷而言,古典爵士通吃,頗得一頭多用之便,可謂如魚得水,其樂也泄泄。




◎裝在Ikeda唱頭蓋上的OEDIPUS,4顆碩大無朋的磁鐵,看起來真是嚇人。唱頭重28g,加上Ikeda唱頭蓋15g,加起來超過40g。




◎OEDIPUS+Ikeda it 407+Garrad 401+陳老師黑金石盤座。




◎Friedrich Gulda/ Claude Debussy, 24 Preludes/ Basf, 33 20857-5, 1969.



◎Emil Gilels/ Johannes Brahms, Ballade op.10/ DG, P 1976, C 1976, 2530655.




◎Ruggiero Ricci/ Henri Wieniawski 9 Studi capricci op. 10; Heinrich Wilhelm Ernst, Sei Studi polifonici per violino solo/ Italy: Dynamic, DS 4028, 1983.




◎Jenet Baker, Gerald Moore/ A Pageant of English Song 1597-1961/ England: EMI HQS 1091, 1967.




◎Scott Hamilton, , Close up/ Concord C-J 197,. C&P 1982.



◎Beaux arts Trio/ Joseph Haydn, Trios/ Netherlands: Philips 6788077, 1979.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gmf&aid=29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