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1 09:01:53瀏覽1191|回應0|推薦11 | |
印象中,禪宗有一則「日面佛,月面佛」的公案。愚意一直以為說的是「二六時中,不離自性。」當然只是自己的胡思亂想罷了。探其出處,方知出自碧巖錄第三則:「馬大師不安,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大師云:『日面佛,月面佛。』」 這一則公案,星雲法師在《星雲禪話》中開示: 《維摩詰經》有云,維摩詰居士以「眾生病,是故我病」,示現菩薩的悲智;唐朝的馬祖道一禪師也藉著自身生病的因緣,示寂說法。 唐德宗貞元四年的正月,馬祖道一禪師在寶峰山(江西石門山)的樹林中經行,看到有一處平整的洞穴,他忽然告訴隨行的侍者說:「我的色身將壞,下個月就歸葬此處吧!」 說完,便返回寶峰寺,過了幾天,果真重病不起。 當家師聽到馬祖道一禪師生病的事情,特地到寮房來探望,並關切地詢問說:「和尚近來感覺如何呢?」 馬祖道一禪師只是平靜地回答:「日面佛,月面佛。」 沒多久,就在二月四日之時,馬祖道一禪師於沐浴更衣後,跏趺而坐,安然圓寂。 根據《佛名經》的記載,日面佛的壽命長達一千八百歲,可是月面佛的壽命卻僅僅只一日一夜而已。馬祖道一禪師在面臨著死亡逼迫的重病之際,以「日面佛,月面佛」一語來表達心境,可見他已無壽命長短與生滅來去的分別執著。 人的色身必然會有老病死的無常變化,但佛性卻能亙古常新,不會受到時空的限制。一般人只知在有限的壽命、色身上去計較執著,日日月月在煩惱中流轉生死,卻不知唯有求證永恆的生命,才能超出這無常變化的世界。禪者已經跳脫對有限壽命的執著,所以能在生死之外,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聖嚴法師在《聖嚴說禪》中也有一段開示: 問:馬祖禪師病得很重,寺院管理人來探病,問他身體如何,馬祖說:「日面佛!月面佛!」據說日面佛的壽命是一千八百歲,月面佛的壽命只有一天一夜。馬祖禪師這麼回答,是不是表示:「如果你問的是法身慧命,那長得很;如果你問的是肉體生命,那就很短暫了?」 答:這個公案頗有意思!寺院管理人來探病,馬祖說你不要擔心我,做日面佛也好,做月面佛也不錯,活一百歲、一千歲都一樣。如果說我長壽,我可能活得比你想像的還要久;你也不要怕我短命,也許我活得短暫到讓你措手不及。 肉身總不免要敗壞,若能運用肉身,使之對自己的法身慧命有益、對眾生有利,如此活一天也等於活一千年、一萬年以至無窮盡。如果活著而法身的功德慧命修行沒有成長,對眾生也沒有幫助,活著也等於沒活,還不如認真地活一天就好了。 「日面佛,月面佛」有多層意義。你說我是什麼就是什麼。你說我馬上就要因病過世也可以,你說我活得無止境也可以,因為我即使害病也一心不亂。 馬祖道一禪師乃唐朝佛教禪宗大師,六祖慧能之再傳弟子,師承南嶽懷讓門下,六祖慧能大師曾向懷讓禪師預言:「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蹋殺天下人。」指的就是馬祖道一禪師。大師傳法以「平常心是道與即心即佛」為宗旨: 《景德傳燈錄》:「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門」 《景德傳燈錄》:「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文,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捨惡,淨穢兩邊,俱不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羅萬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見色,皆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隨時言說,即事即理,都無所礙。菩提道果,亦復如是。於心所生,即名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隨時。著衣喫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汝受吾教,聽吾偈曰:『心地隨時說,菩提亦祇寧。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 大師門下出八十八位善知識,法嗣有一百三十九人,其中又以西堂智藏、百丈懷海、南泉普願最為聞名,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在道一禪師之前的禪宗祖師,多崇尚頭陀行,沒有自己的寺院。但從道一禪師開始,因為受到官府的支持,且門徒眾多,禪宗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寺院系統,擁有自己的規矩,俗話說「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他所創立的叢林制度對於後世漢傳佛教的發展影響廣泛。 大師行儀,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