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惜福
2014/04/04 15:00:58瀏覽73|回應0|推薦0

分類:塵影

2007/06/20 15:17


      
由於生活的富裕,物質的充足,現在的年青人可能再也無法體會過去那種普遍貧苦、困乏的景況,於是隨意拋棄東西,而毫無珍惜、慚愧之意。
     
在過去物資缺乏的農業社會,一草一木、一瓶一罐、一磚一瓦,都會被好好的收藏利用。一件傢俱往往用了好幾代,壞了修補;舊了油漆再用。吃剩的食物也是燙了再燙,務必吃完方休。如今,每天成千上萬的大件傢俱、日常用品被任意丟棄,致使各地垃圾為患。從前那種惜福愛物的傳統習慣似已無復再見。
      
經歷過禪堂生活的人都知道,唯有禪堂中仍保有過去那種傳統的生活方式,所有的物品都被最有效的利用。尤其,在禪堂中過堂吃飯,仍被視為一件大事。雖然只是簡單的齋飯,但是大眾都懷抱著感恩回報的心來受用。飯菜是依照個人的需要添盛的,決不會造成任何的浪費。吃完後,所有的碗盤甚至必需用開水盪滌,吃得乾乾淨淨。使用禪堂的一切物品,都必需細心注意,避免浪費,否則是會受到責備的。因為他們瞭解一切事物或者來自大自然的賜予,以及非常多人勞心勞力的結果。如果任意浪費,都是有損陰德的。
      
在鼓勵消費的社會裏,惜福愛物似已不再被當成是一種美德。但是只要我們仔細的想一想,石油是千萬年才能形成的,一旦用罄就不再有了;林木的濫砍,帶來水土流失,山洪爆發,甚至產生影響全人類的生存,凡此莫不是我們浪費大自然資源的後果。社會上殺人劫財的事情,亦莫不源於人心的不足,只有惜福愛物的人才能不為利誘,不為勢劫,而常保有餘。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個人如此,社會、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惜福的人,必能常保安泰;一個惜福愛物的社會、國家,必然是安和樂利,民生富足。否則,必然因物欲橫流,導致社會動亂不安,國家頹危。希望人人都能培養出傳統社會中那種惜福愛物、悲天憫人的胸懷,使我們社會能夠在安定中更繁榮進步,使後代子孫能活得更幸福、更快樂,也更有尊嚴。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藝創作研習班第三期學員作品集第34-35頁,作品發表時間為795)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da07&aid=1224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