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藥類藥粥-菟絲子粥、發汗鼓粥、桂漿粥
2012/01/10 15:31:22瀏覽572|回應0|推薦0

作者 : 東依士  王獻華

87‧菟絲子粥

菟絲子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藤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本粥首載於《粥譜》一書,是由菟絲子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用。

適應症:
肝腎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腳軟弱無力,陽萎遺精,早洩,小便頻數,尿有餘瀝,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耳鳴耳聾,以及婦人帶下病,習慣性流產等症。

煎煮和服法:
將菟絲子研碎,每次取60 克,加水300 毫升,煎至200 毫升,去渣留汁,取粳米100 克,再加水800 毫升,白糖適量,煮成稀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十天為一療程。

論治解說:
本粥是以菟絲子為主藥,製成的補益強壯劑。因菟絲子味苦性平,入肝、腎二經,具有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的功用,久服明目輕身延年。又因菟絲子性柔潤而多液,不溫不燥,補而不膩,功能專滋補肝腎,為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不論屬於腎陰虛或腎陽虛,都可應用。所以,前人用菟絲子煮粥,為滋補肝腎的食療藥方;對肝腎不足的腰膝筋骨酸痛,腿腳無力等症有較好的效果。

清代名醫黃官.解釋說,菟絲子「久服明目輕身延年者,目得血而能視,開竅於目,瞳子光屬腎,肝腎實則目自明,臟實精滿則身自輕,延年可矣。」無怪古代大多數延壽的中成藥如「延齡廣嗣丸」、「神仙益壽酒」、「長生不老丹」等都有菟絲子的成分,用菟絲子同粳米煮粥,還能增強補益脾胃的作用。因而,對於肝腎脾胃不足,體弱虛衰的中老年人,經常吃些菟絲子粥,對補益強壯,養生延年是頗有效益的。
另外,對於有習慣性流產的孕婦,受孕後經常吃此劑,可以起到補腎安胎的作用,以收預防於治的效果。

現代研究:
本品含有菟絲子脂.、澱粉.和維生素A 類物質,藥理證實它有滋補強壯作用,並可降低血壓、抑制腸蠕動的功用。

注意事項:
菟絲子粥是和緩的補養強壯性藥粥,作用較慢,若要達到預期的效果,須堅持長期食用。

88‧發汗鼓粥
本粥方首載於宋‧《太平聖惠方》一書,由淡豆鼓15 克,荊芥3 克,麻黃1 克,葛根20 克,山梔3 克,生石膏60 克,生薑3 片,蔥白2 莖,粳米100 克組成,具有發汗清熱功用。

適應症:
感冒引起的高熱不退、肺熱喘急、無汗、煩躁、失眠、咽乾口渴及病毒
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熱無汗等病症。

煎煮和服法:
先將上述各味藥同入砂加水煎汁,煎的時間不要太長,沸後再煎5~10 分鐘即可,去渣留汁,放入粳米,同煮為稀薄粥,溫熱服之。

論治解說:
發汗鼓粥是治療感冒發熱大型複方藥粥,藥味雖多,配伍複雜,但效果較好。方中淡豆鼓的作用是解除外感表邪與山梔合用,即為《傷寒論》中的名方「梔子鼓湯」,對心煩不寢較好的治療效果。

荊芥是一味袪風解表藥,用於感冒風寒,以及風熱等症,有發汗解熱作用;
麻黃能發汗、解熱,與大劑量石膏配合應用,則大大加強了清熱發汗的效果,對高熱無汗的病症,有極好的療效。

葛根甘潤性平偏涼,有退熱,止渴的功效。凡是傷風感冒的病人,身熱不退,不論口渴或不渴,有汗或無汗都可應用。另外,蔥白生薑也能幫助發汗退熱。
以上各藥的配合應用,有很強的發汗解熱力量。如出汗過多,人體容易虛脫,所以配合粳米煮粥,一方面緩和上藥的藥性,另一方面可以「扶助正氣」,增強病人的耐受力,使汗出熱去而不損傷人體。即中醫所說的「扶正袪邪」法則。

總之,發汗鼓粥方是一個退熱良方,它的用藥配伍嚴謹,用量用法科學,效果頗為理想。據《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六》載:「治中風,傷寒壯熱頭痛,初得三、二日,宜服發汗鼓粥方;鼓一合,荊芥一握,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一兩剉,梔子仁三分,石膏三兩,搗碎綿裹,蔥白七莖切,生薑半兩切,粳米二合。上以水三大盞,都煎至二盞,去渣,納米煮作稀粥,服之汗出為效,如未有大汗,宜再合服之。」

現代研究:
本粥是由多味發汗退熱藥組合而成,與粳米煮成粥後,其發汗功能不變,因此,它有較強的發汗解熱功能。藥理證實,本粥對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有
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注意事項:
高熱、無汗是發汗鼓粥的吏用指征,若是汗出,惡寒怕冷者不宜服食,如服後汗出熱退即停服。

89‧桂漿粥
桂漿是肉桂加水取濃汁稱為桂漿,本粥首載於清代黃雲鵠《粥譜》一書,由桂漿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補陽氣,暖脾胃,散寒止痛的功用。

適應症:
腎陽不足、胃寒怕冷、四肢發涼、陽萎;小便頻數、脈搏微弱無力、脾陽不振、脘腹冷痛、飲食減少、大便稀薄、嘔吐、腸鳴腹脹、消化不良以及寒濕腰痛、風寒濕痺、婦人虛寒性痛經等症。

煎煮和服法:
每次取肉桂2 克,煎取濃汁去渣,再用粳米100 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待粥將成時,調入桂漿,加入紅糖適量,稍煮一沸即可。每日早晚,溫熱服食,3~5 天為一療程。

論治解說:
本粥是以桂漿為主藥,和粳米煮成的溫陽暖胃之藥粥。因肉桂性溫熱,有補元陽,暖脾胃,止冷痛、通血脈的功效,所以,用肉桂煮的桂漿粥,對腎陽不足的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陽萎、小便頻數等;和脾陽不振的脘腹冷痛,飲食減少以及寒濕腰痛、風寒濕痺、婦人虛寒性痛經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另外,因肉桂含有揮發油,因此,它能興奮神經,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活血散寒的作用。還能刺激胃腸道粘膜,使消化吸收機能亢進,解除胃腸的痙攣性疼痛,增加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排除消化道積氣,抑制腸異常發酵,這就是中醫所說「暖脾胃」的道理,用肉桂同米煮粥吃,更說明瞭這一道理的科學性。如黃雲鵠的《粥譜‧粥品五》中說:「桂漿粥:官桂熬水煮粥,袪寒,加蜜和中,桂子粥暖臟。」證明古人也早已使用於臨床。

現代研究:
肉桂內含有揮發油、鞣質、粘液質、樹脂等,藥理證實它有緩和胃腸的刺激作用,能增強消化機能,排出消化道積氣,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並能增強血液循環。

注意事項:
1、桂漿入鍋後,時間不宜太久,一般一兩沸即可;
2、本適用於寒症,實症、熱症、陰虛火旺的病人忌食。


本文只提供資訊不負責醫療行為, 為確保安全,最好在醫師指示下進行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