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10 14:15:53瀏覽868|回應3|推薦31 | |
隔了將近一個寒暑,由於騎車在台九線南迴公路「亂跑」時,看到這座已經門庭若市(至少大致上是如此)的車站入口處跟周遭,此次竟然沒有櫛比鱗次、好像列隊準備接受校閱的行伍般地,停放著大批各式車輛,也沒有兩兩成隊、三五成群不等的觀光客出沒;因此決定掉轉車頭,沿著部落對外唯一的爬坡道騎上高地,自去年(公元二O一五年)十二月之後,再度瞧個究竟。 豎立於觀景台旁邊出租給業者擺攤的空地,只要起風便會發出連串清脆(?)聲響的鐵製排笛,已經不知蹤影(也許是創作者授權鄉公所,可以公開展覽其作品的期限終止之故)而多少讓當地恢復些許寧靜和安逸;浪濤及沙灘相互和而歌之的呢喃,宛若穹蒼氣息拂過髮梢的溫婉,清楚地迴盪於耳畔與心頭。 今天一反常態的沒有多少本地或外籍遊客前來,所以平常會高聲播放讓我感到由衷掃興和不耐、不曉得為何要非得把原本環境清幽且悠閒之處,搞到這麼像夜市或茶肆的熱門音樂或背景歌曲,販售在地農產品或紀念品、伴手禮的商店,彷彿同樣陶醉在午後慵懶之中,靜靜地讓自己,也讓訪客細細體驗源自於天然、非人工,或許有些單調乏味;卻足以沉澱都會躁動與文明塵埃的聲音。 各地遊人們好像也跟著空氣裡彌漫的靜謐,而輕聲細語、躡手躡腳了起來,默默地等待這段時間由於極端氣候所造成,讓後山四處告急與千瘡百孔的滂沱大雨,使得鐵道的路基被土石流掏空,迫使火車司機在台東線,(鹿野站靠近卑南溪處的三處股道)以及南迴線的知本到太麻里等區間,只能藉由差不多等於龜步、時速二十公里的方式行駛,而無法不誤點多時的各級列車通過。 沒了人群喧鬧和嬉戲甚囂塵上、溢於地表的五味雜陳,本以為再也不復得見的真正海闊天空,重新回到視野及聽覺之間;甚願Oskar並沒有如此狂妄且高傲,認為自己才不是那樣不懂得欣賞純樸和與世無爭,總想把所到之處,都變成像是在家裡一樣的想怎樣、就怎樣,根本不顧他人觀感的製造分貝;或者非把任何景點全部轉變成都會鬧區甚至夜店,否則渾身不對勁似的,白白糟蹋美景的「澳客」。 儘管筆者舊地重遊的當天,並非週末或者連續假日、重大節慶,然而這座據說日後(南迴線完成電氣化後)可能會恢復營運的車站,卻在這無論離峰或尖峰時刻,來訪人士總是絡繹不絕,只有擁擠程度差別之分的午後三點半,出現幾年前尚未被各方刻意炒作(台灣製造「景點」、打著諸如「拼經濟」等響亮名目,把某地景觀跟居民一起搞爛的標準作業程序)的時候,如同呼吸空氣般稀鬆平常,即便真是吃飽撐著,光陰實在無聊到沒法形容且不知怎麼打發,恐怕也不會想要去質疑、更不會閑得去故意搗亂的純樸和寧靜。 前年(公元二O一四年)道別嚴寒的冬季而春暖花開,但沒有多就夭折似的,隨即進入潮濕、悶熱,尤其愈是高度開發且人口密集的現代化都市,就愈是如此感到渾身黏糊的溽暑季節的四月天,因為於收到隸屬台東縣政府,某處招募派遣勞工(當然不是經由考試及格而任用)的公家單位發出的面試通知,而向是時任職的公司請事假獲准以後,前往台東停留個兩天一夜之便,順道騎機車去造訪當時雖然名聲已經慢慢傳開,但大致還保持原有寧靜及純樸(網頁超聯結)的多良車站。 過了幾個月之後的七月,也許正值暑期旅遊旺季之故,這處與排灣族聚集的部落相依、已經廢棄多年的無人驛站,完全失去以往面貌,朝向商業化與銅臭味(筆者從不否定金錢的重要)進行著不可逆性且五味雜陳的快速直奔;從入口處經過整修、標示著車站名稱的招牌,從首次邂逅時的手寫,變成現在綠(?)底白字的鐵質樣式。 ↑↓如此改頭換面,代表著主責單位從「放給它爛」,變成「當一回事」;這樣到底是好是壞,目前似乎已經有了些許答案。只是同樣一種現象,總是依著價值不同,而有許多南轅北轍、壁壘分明的解讀、怎樣形容都不為過的解讀。然而,筆者有時候竊以為,「任其荒廢」或「順其自然」可能才是件好事? 落成之後興許本來就沒在使用的站房,修整為販售各樣商品或紀念品,播放筆者個人認為跟環境完全不搭調,與四周嬉鬧喧嘩簡直「相互輝映」的聒噪音樂(遊客到多良車站,究竟是要暫時遠離塵囂、聆聽海濤聲,還是要體驗露天夜店,雙腳走到哪裡、就非要把哪裡弄成都會鬧區或夜市才干休?另一個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人在乎、在乎就真代表「對」了嗎?)的觀光區藝品店;門前廣場也重新整地,變更為出租給業者經營餐飲的平台。 多良怎麼被各方刻意炒作(筆者或許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甚至根本就是「只會裝無辜」的兇手之一)與哄抬,導致平常日或許難講,但每逢週休假日卻保證塞到爆、毫無品質可言;以及當地自然環境如何被一點一滴破壞,部落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及隱私,無法避免的被徹底犧牲掉(請別反射動作或理所當然的,把所有責任都扔到陸客頭上)跟啞巴吃黃蓮等,任何台灣稍微有名氣的景點,都無法避免、簡直惡性循環的種種亂象,新聞媒體多少都有報導。 至此以後,直到目前為止,每當安排時間去台東四處流浪與玩耍,騎乘租用機車行經台九線南迴段,只要看到靠近海岸山脈處的道路,停滿各式大小車輛,無數男女老少步行在車站及部落聯外道路上的景象,我就不想再進去「湊熱鬧」;若只是想要像跨年般地人擠人,那麼留在台北都會區、到主題樂園就好,又何必大老遠跑來「台灣後花園」咧? 我無法理解(是真的「無法」理解,還是由於各種能察覺、或者無法捉摸的緣故,而「不願意」理解?)與透析的事情,用「多如過江之鯽」之類的語句來形容,恐怕也難以詮釋於萬一;也許自個兒勤勞點,再去找找尚未被人潮淹沒的地方,圖個海闊天空及暫時的遠離塵囂;還比較有意義些,起碼不至於冒著「被洗臉」的風險? 世界各地無論開發(文明)程度如何,總之都如同光速般直線前進,走過的軌跡不可能再來體驗一遭、做出任何修改,(昨天已經永遠是歷史名詞,就這麼簡單)當下目睹的山川壯麗,不會一直如此亙古不變;今日感覺實在悠閒愜意、直想來日再度重遊的景點,哪天就被某媒體或部落客或網民或有心人士,藉由「私密景點」或「祕境」(哇咧都「昭告天下,咸使眾人俱聞之」了,還「私」個鬼、「秘」個屁!)等噱頭,藉由寫文章、上傳照片、在臉書個人頁面打卡等方式,讓一處清靜或清幽之地,很快就被攪擾並蹂躪得再也不清靜、不美麗,然後大家再一窩瘋的去尋找並揭露下一個「受害者」來惡搞。(還非常理所當然喔;當真以為每個景點被在地居民封閉,都是利益「橋」不攏的緣故?) 行文至此,筆者是不是自命清高、是不是擺明了也在搞破壞(去台東旅行,難道就沒有吃喝拉撒睡、沒有製造任何垃圾與廢棄物?)卻自以為文明有素質;是不是口說手寫的描述一些旅遊怪現狀,結果自己所作所為,竟然也如出一轍的不分軒輊?就交由主耶穌審判吧!至少Oskar能夠做的,就是每到一個地方,除非該地已經天下無所不知,所以直接說出地點也沒所謂;否則我最多只會說出「大地點」,(例如交代是「台東縣太麻里鄉」,而不更精細地說是「多良車站」,甚至很籠統的只透露「台九線南迴公路」)若有人根據我公諸於眾的照片,找到實際拍攝地點的話,我也只能讚嘆對方不是普通的厲害。 許多時候,物換星移與海枯石爛,出自於全能主上帝的計畫和旨意;更多時候,山河變色及人事全非,肇因於「萬物之靈」永恆的矛盾(偏偏又不承認,或者弄個豈止「一脫拉庫」來辯解,根本就是搞個「N列火車」的說辭來自我合理化)跟全宇宙大概也塞不下的無窮慾望;這或許,就是同樣一個地方,即使已經留下無數影像紀錄,(當然,會因為季節或氣候的不同,以及拍攝時間是清晨、是正午、是傍晚等現場條件的差異,產生不一樣的感受)然而 Oskar每次經過,也都還要停留下來拍它個幾張的緣故? ↑從販售以排灣族傳統方式,來烹調或料理的食品的商家,朝太平洋方向望去的模樣。這裡在筆者於二O一六年十月十三日造訪時,已經搭起數把遮陽傘,成為類似露天咖啡座的樣式;將來是否會有新面貌,只有主耶穌知道。不過承租人似乎沒有改變(沒有特地去確認、也不知道要怎麼確認。畢竟自從二O一四年七月中旬之後,就再也沒有去消費了;人家沒理由要記得Oskar這號小人物的外貌)就是。 自以為是的牢騷宣洩完畢,感謝您的包容與海涵。:) 更多相片,請點選個人相簿來觀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