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20 23:10:43瀏覽520|回應0|推薦26 | |
這座有著楷書註記的「泰源幽谷」字樣,以牌樓為格局的建築,就是別名「東富公路」的台二十三線端點里程碑。
從絡繹不絕的南下、北上各式車種,以及購買各式口味包子的各路遊客,所交織與構築而成的熱鬧且車水馬龍的東河鄉鬧區,相隔頂多十幾分鐘行程,就彷彿進入了一處跟文明喧騰互相隔絕的世外桃源。 形狀各有千秋,但總之互不相同的朵朵白雲,以及總是恆亙或矗立在視野遠端的不知名山巒,夾在道路兩旁彷彿衛兵或御林軍一般的各色植物,還有綿延到台東縣及花蓮縣交界處的池上鄉、富里鄉為止,接著銜接至台九線的大致平整柏油路,再加上色彩鮮豔、濃淡程度多有變化的藍天,以及在耳畔處呼喚的西南風;伴隨著在阿爸父眼下,獨自朝著目標行進的 Oskar(喔,差點忘了:還有租賃而來的重型機車啦)。 ↓下圖遠方的房屋群,就是從東河鄉驅車進入台二十三線以後,所碰到的第一座人口聚集處(再來就是北源村。接著除了偶爾出現在視線裡的車輛,就愈來愈難看到人煙,直到花蓮縣境內的富南村),也是法務部設立技職訓練所的地方:泰源村。 以下網頁超連結的內容,是民國一百零三年 http://blog.udn.com/oskarterenov1976/19047969 本文內容發布的各張照片,皆由筆者自行拍攝而得,若蒙垂顧而需要引用,煩請事先告知並獲得作者正式同意。謝謝。 ↓造型相當突兀,簡直鶴立雞群似的雲層,乍看之下,還真有點像野柳的女王頭? 事隔將近一年之後,民國一百零四年的九月天,這次趁著東部地區平地,雖然時常可見成群蜻蜓低飛、昭告隨時會有規模不一的降雨的場面,但由於鋒面帶來的水氣並不充足,天氣整體尚稱乾燥與陽光普照,因此綿延及橫亙縱谷地區的中央山脈跟海岸山脈群,雖然頂峰處籠罩在整片厚重烏雲之下,似乎正在、或者隨時會飄雨;我依然在禱告,將接下來的旅途交託給主耶穌以後,記取去年飢寒交迫、體力幾乎耗盡的窘境,所留下的鐵錚錚教訓,在東河鄉小七買好吐司麵包及兩瓶飲料,才正式踏上旅途。 其他的,就交給創造且掌管萬有,從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的主耶穌。Oskar的年歲尚未渡過任何一天,會發生哪些事情、遇見哪些人事或情境,乃至於當事者的我心裡會怎麼想;萬王之王全部都已知道,並且注視著我會怎麼選擇。 部分山壁呈現整個光禿、裸露的模樣,不知是肇因於颱風或大雨造成的土石流,還是其他我不知道的自然或人為原因;反正有點形似位在幾十公里以外,行政區域屬於卑南鄉境內,為許多人知悉的小黃山、利吉惡地。 ↑頂端彷彿愛心形狀,又像一顆頭顱的雲彩。就看自己覺得像什麼嘍。 ↑伸出「一柱擎天」枝枒的樹木,乍看之下彷彿準備覓食的崢嶸甲蟲(獨角仙之類),又像電影裡的庫斯拉或虛擬怪獸。儘管單獨從事旅行,然而沿途五花八門的風景,真讓人不感無聊或孤寂。這樣暫時忘卻自己有口舌跟語言能力的「靜默」,實在有其魅力。 如此與世隔絕,將繁華跟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及競爭,以及一切衍生出來的思想、價值觀徹底拋諸腦後的靜謐生活,我心裡是極願意去體驗與實踐(雖然不知道是否真能長久「恬淡」下去),若主耶穌允許跟喜悅我如此行的話。 ↑↓去年跟今年的對比。機車當然不同款式,天氣也是天壤之別的完全相反,茂密且生長繁複的樹枝,同樣受到國畫筆觸點綴似的樹葉所裝扮;但那份瞥見值得拍攝下來的景致的喜悅,以及仍舊不喜歡自拍(因為Oskar自認不上鏡頭,所以用坐騎來代替)的我,應該不分軒輊依然?喔對了,進行攝影時所站的位置、角度,當然有所改變啦! 下面兩張乾枯、扭曲,屬於同一株樹木所有的枝幹,在夜晚且缺乏月光、星光,連燈光也很稀疏的時分,想必相當考驗行經此處的人們膽量吧?去年十一月中旬造訪的時候,它是這樣展現著另類的生機盎然,今年九月底舊地重遊,還是如此蓬勃的奇特。 話說回來,我要準備多少數量、容量幾何的塑膠袋,才有辦法撿拾完沿途兩旁或者三三兩兩,或者成群結隊橫陳的人造垃圾(另一個重點是:垃圾桶又在哪裡)? 準備了堪稱「豐厚」的飲食,結果除了其中一瓶咖啡,其餘的運動飲料跟麵包,都要等到「返抵文明世界」的午後三點左右,才在關山鎮加鹿溪橋附近田野,以狼吞虎嚥(從早上八點離開民宿以後,直到此時才進食)的方式,解決了遲來午餐。 然而這趟從明媚的台十一線濱海公路,轉入人煙漸趨稀少、最後完全匿跡的山野地帶,再回到稻田綿延到天邊的花東縱谷平原的兜風行程,跟飢腸轆轆、口乾舌燥等名詞或形容詞,根本就整個絕緣了似的。 上次在大約 ↑好像從山峰背後突然冒出來,給我個驚喜的「哈囉」、玩躲貓貓似的雲彩。 這次整個旅途,得以補足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一月下旬,因為前述起霧天候而沒有辦法進行拍攝,長度大約七到 跟著枯槁、但依然散發著生命力的樹幹,共同伸個肢體彎曲角度、喉嚨迸發的音量,具皆依著自己高興的決定,所做出的懶腰吧!還有一半的路程在前方招手(所謂的「一半」,當然指台二十三線而言嘍)哩。 藉由晴朗及能見度良好,特地驅車爬上路旁斜坡,抵達照片所示的建築門口,並且和不期而遇的農莊員工閒聊幾許。若非顧慮到高血壓、須定期檢查且服用慢性處方箋藥物,以及身為受洗歸於主名之下的基督徒,必須盡一切可能來持守的主日聚會、保持其他弟兄姐妹們的聯繫(誠然,我目前擺明是「流浪」狀態,前述兩種活動並未完全做到)等現實因素,我個人是挺嚮往在此工作。 顧慮到山區的氣候跟海濱相仿,都是說變就變、說翻臉,就翻臉無誤的特性,加上還有不少路要趕(台二十三線剩餘地區,還有從台二十三線 沒有動物學分類上,屬於「鶴」種或其他諸如此類的鳥兒相伴,但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即使我的想像力跟文字能力,遠遠沒有豐富到「馳騁」跟「行雲流水」的程度)、想要怎樣詮釋,就能夠如何表述的雲彩,還是能夠盡情的「閒雲野鶴」吧?! 一路安步當車、隨處拍照的悠閒氛圍裡,即將進入花蓮縣富里鄉。上次是在整片濃霧、雨幕之中,欣喜若狂的看到這兩塊路標,這次則是微笑著、期待著前方的風景;畢竟去年根本無法瞧清楚前後左右,到底長得個什麼模樣。 即將進入花蓮縣富里鄉的範圍。等到視野出現夾道歡迎的農田阡陌時,就代表正式抵達阿美族百姓聚集的富南村了。 彷彿趴在父親或母親肩膀上嬉戲、親暱的孩童般,綿延到山巒另一端的雲瀑,又像是齊集列隊,準備在號角嘎然響起,或者信號旗幟豎立、發出特定節奏的晃動下,立即向敵軍衝鋒陷陣的馬隊騎兵。 好像久違了的民宅跟人類活動的蹤跡,告訴旅者穿過素有「小天祥」之稱、地勢狹長的石門橋峽谷(如下圖。我怎麼就只有拍這麼一萬零一張而已?)以後,就正式走出山區、再度涉足肥沃的平原了。 回頭看看肩並肩的聳立在地平線終端的山脈群,剛剛就是從沿著它們之間鑿穿及鋪設而成,想必歷經艱辛與危險才得以落成的道路,前來拍下這幾張照片的平地。主耶穌的帶領及看顧、保守,是我所依靠及仰賴的呵護與褓抱。 感謝上帝!終於眼睛看到、車輪壓到旅途謝幕之處了! 這次從位於台東火車站附近的民宿出發,沿著台十一線北上到東河鄉,再轉台二十三線前往花蓮縣富里鄉,之後再銜接台九線往南,行經池上、關山、鹿野、延平、卑南等地區回到起點,來回總共騎了 後記: 我在今年(作者按:指民國一百零四年)九月下旬、中秋節連續假期之前的空檔,跟公司請假前往台東四處亂闖。由於這次我只停留五天四夜,所以最後總共騎了 其他相片,煩請有興趣的讀者,移駕至我的個人相簿參觀;網址是: http://classic-album.udn.com/oskarterenov1976/477099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