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四)金剛藏菩薩
2012/12/17 12:48:48瀏覽939|回應2|推薦26

引用文章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三)普眼菩薩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金剛藏菩薩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

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

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

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

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眾生本成佛道

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

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

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

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

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

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

又如定眼,由回轉火,

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

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

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

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

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巳成金,不重為礦,

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

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

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

何況能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

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

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

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

輾轉妄相,無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

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始終,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
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

金剛藏
 (術語)處胎經所說八藏之一。結集等覺菩薩於金剛心位斷極微細無明以證佛果之法門者。三藏法數三十一曰:「金剛藏者,謂佛所說等覺菩薩修因感果法,以其破惑之智最為堅利,能斷極後微細無明之惑,故名等覺菩薩,為金剛心是也。」(菩薩)見金剛藏菩薩條。

金剛藏菩薩
 (菩薩)Vajragarbha,金剛界賢劫十六尊中之一。華嚴經說金剛藏菩薩十地品。此菩薩明王,現忿怒身,或持金剛杵以伏惡魔,謂之金剛藏王。見金剛藏條。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7150079

 回應文章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三惑
2012/12/21 17:45
一心三惑
 (術語)見思塵沙無明三惑融鎔於一心之意。又曰同體三惑。止觀輔行六之三所謂「見思尚乃即是法性,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後,三惑既即,三觀必融。」是也。蓋在別教,此三惑,其體各別,次第為隔歷三觀所破。
而圓教則不然,唯就一惑之義用,有麤中細之別邊,且不過分三惑。即迷於絕對之一理之一惑,麤分名為見思。細分名為塵沙,極細分名為無明。一惑即三惑,故起一惑,從而障三諦。麤分之見思,障真諦。細分之塵沙,障假諦。極細分之無明,障中道。然覈其實,則為一心之三惑,故一見一思,其體無非法界,見思之外,別無塵沙無明之可見。且能破之三觀,既融即於一心,則所破之三惑,亦自同時必破也。
三惑
 (名數)或云,或云煩惱,或云,或云,或云。皆為同體異名。天台一家統收一切之妄惑為三類:一、見思惑,如身見邊見等,邪分別道理而起,謂之見惑,如貪欲瞋恚等,倒想世間事物而起,謂之思惑,離此見思二惑即離三界,聲聞緣覺以之為涅槃,菩薩更進而斷後之二惑。如此見思,三乘之人通斷,故名為通惑,後之二惑,名為別惑。二、塵沙惑,為化道障。菩薩教化人之障也。菩薩教化人,必通如塵如沙無量無數之法門,然心性闇昧,不能達此塵沙無數之法門,自在教化,謂為塵沙之惑。蓋非謂惑體有塵沙之數,惑體唯為劣慧之一,而不知之法門多故名塵沙也。菩薩欲斷此劣慧,得所謂道種智,必於長劫之間學習無量之法門。三、無明惑,又稱障中道之惑,為障蔽中道實相理之惑,與前思惑中之痴惑異。彼為障蔽空理之惑,枝末無明也。此為迷於根本理體之惑,根本無明也。此無明十二品斷,即為別教之佛,四十二品斷,即為圓教之佛,藏通二教之佛,亦不知其名。
三惑同異斷
 (雜語)三惑同時可斷,抑異時可斷,別圓二教不同。別教為隔歷三諦次第之三觀,其三惑異斷勿論矣。先於十住初位發心住以空觀斷三界之見惑,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觀斷三界之思惑,次三住以假觀斷界內之塵沙,傍伏界外之塵沙,次於十行復以假觀斷界外之塵沙,次於十迴向,習中觀,伏無明,次於十地等妙之十二位正以中觀斷十二品之無明。要之別教三觀各別修習於三時,如其次第斷三惑也。圓教有同斷異斷二義。若云同時斷,則諸文並云於初信斷見,七信斷思,八信斷塵沙,初住以上斷無明。若云前後斷,則三惑相即三觀圓修,故可同斷。諸文中謂為同時斷。古來學者亦多言同時斷也。何則?蓋三諦既相即,則能障之惑體,亦當相即同體,同體之惑,豈異時斷耶?但同體之惑,有麤細之分,麤為見思中為塵沙細為無明,故斷之依智之淺深而亡情執,自生麤細之次第也。其相如冶鐵麤垢先落,惑體非有別種。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引用欣賞喔!
2012/12/17 13:44

本無實事不應妄別(101.12.17)

http://blog.udn.com/gimi82000/7149173

 ---能所既立境界既現愚夫妄想於是乎生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