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二)普賢菩薩
2012/12/07 13:27:59瀏覽1061|回應0|推薦24

引用文章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一)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解析()普賢菩薩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

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

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

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

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

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

離遠為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

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名詞註解:

普賢
 (菩薩)梵名邲輸跋陀,又作三曼多跋陀羅,或譯曰普賢,或作吉。主一切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與文殊之智德,證德相對即理智一雙,行證一雙,三昧般若一雙也。故以為釋迦如來之二脅士。文殊駕師子侍佛之左方,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說者,示理智融通之義,又胎藏界之次第右蓮左金也),此理智相即,行證相應,三昧與般若全者,即毘盧舍那法身佛也。華嚴一經之所明,歸於此一佛二菩薩之法門,故稱為華嚴三聖。為一切行德之本體,故於華嚴之席說十大願,又為諸法實相之理體,故於法華之席,誓於法華三昧之道場自現其身。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普賢者,外國名三曼多跋陀羅。三曼多者,此云普也。跋陀羅,此云賢也。此土亦名吉。猶是普,吉亦是賢也。(中略)註經解云:化無不周曰普,鄰極亞聖稱賢。」探玄記二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大日經疏一曰:「普賢菩薩者,普是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楞嚴經曰:「普賢菩薩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義立名。」法華經普賢勸發品曰:「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俱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晉華嚴經入法界品曰:「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堂,與五百菩薩摩訶薩俱。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探玄記十八曰:「名中先標上首二人,以其是助化主故。釋有三義:一普賢當法界門是所入也文殊當般若門是能入門也。二普賢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三普賢明廣大之義,文殊甚深之義,深廣一對故。

延伸閱讀:

精進課程之 (二十)讀誦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精進課程之 無量壽經(十六賢士實修品)之三

精進課程之 () 無量壽經(十六賢士實修品)之二

精進課程之 無量壽經(十六賢士實修品)之一

普賢十大願

2009/03/20第七堂課(鬆身、問訊、禮佛、靜坐)---

普賢王如來的慈悲 (普賢 十大願 )  

自覺覺他之身心次第(七)心懷慈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711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