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青』的年代!
2013/12/09 00:00:00瀏覽1477|回應0|推薦13

『青』是時代的縮影,早期台灣的『文青』很多,形成一股文學風,而如今台灣的『創青』增加了,創意風在校園裡,充滿各種驚奇!《傳播一二三》

==================================

如果您問我,如何看待現代年輕人?我會回答他(她)們是『五青』世代,分別是『創青』、『運青』、『滑青』、『宅青』,應該還是有『文青』啦!

陸生的『文青』  台灣老師喜憂參半

最近學校裡某位老師在臉書裡寫了一段文:『剛剛走在兩名陸生後面,聽到他們很認真的、很學理的談論村上春樹的文學,我有被感動到。但,隨即一股莫名的複雜情緒襲了上來……如果是本地生,就更好了!』(以上臉書文字已徵求該位老師同意複製)

我想對一位大學老師而言,大學生對於學習內容的專注與閱讀討論,是一件相當欣慰的事。台灣現在的大學校園裡,有許多陸生參與學習,當年開放陸生來台引發爭議,現在陸生的學習競爭與態度,也引起討論,陸生對台灣老師而言,並沒有太多文化與語言上的差異,不過,在學習態度上,與台灣學生比較,卻有著不同的自我期許。

是因為陸生渡海來台珍惜機會份外用功,還是原本陸生從小就學態度就是如此,來台的陸生有些是交換生,有些則是正式生,一同下課回到宿舍後,作息好像也比台灣學生規律,以台灣學生自由學習及打工頻率高的風氣來看,陸生在校園裡產生的衝擊,是值得研究的正向刺激。

臉書感嘆的這位老師,長期與學生互動,我在學校讀研究所時,他就設立了咖啡聊天時間,當然不是聊八卦,而是讓他的學生,可以自己安排時間與老師在研究室裡一起喝咖啡聊學習,我記得這位老師上課的時候,一口氣帶近十本的書,讓同學們可以分組討論多元學習,所以,難怪看到陸生在討論村上春樹的文學時,他會有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受到流行時尚娛樂消費風的影響,讀課外書的時間明顯減少了,而且,不僅大學生,國中生與高中生,可能也愈來愈『離書化』。

要考試的教科書是個例外,如果按照現在學生的功課量,它排擠了學生好好讀有興趣或有意義課外書的時間。

教科書是畢業或考校的必要『工具』,『課外書』有主動啟發與心靈成長的意義,『教科書』的強制學習與背誦技巧,適用所有考試,但強化多元識讀能力,用讀『教科書』這種方法,持久度及成就感一定不足。

陸生很『文青』的現象,我自己在課堂裡也充分感受,每一堂課準時入座,眼神專注不打瞌睡的模樣,願意主動發問的精神,的確很令人感動,而課堂簡報當然也不馬虎,不同的文化與社會成長環境,體會課程內容的發想與簡報方向,連老師也獲益匪淺。

學期結束前,有位陸生突然主動送了我一本中國集郵冊作為紀念,我已經想好回贈台灣咖啡給他,他來不及拿,就要返回大陸了,但他說,有機會再來台灣時,一定會找老師喝咖啡。

這位陸生與我的臉書互動,也在他離開台灣後停止,因為,除非他翻牆,否則在中國是無法看到臉書訊息的。

我與學校那位老師的陸生觀察案例,是不是普遍陸生的學習態度,沒有正式研究不可得知,但已經有多位老師反應這種學習文化差異,就值得台灣大學生及教育單位反思。

但台灣的學生真的不夠『文青』嗎?

台灣『創青』取代了『文青』 

在我的年輕年代,我們都看『未央歌』與『千江有水千江月』等書籍,那可真是台灣『文青』年代,我的女兒有一天戴一副黑框眼鏡,她說她也很文青,李安的色戒電影裡,還可以看到許多文青,所以,難道台灣的『文青族』真的不見了,只能在時尚風或戲劇文本才看得到嗎?

最近幫女兒找書,前往公館的二手書店,它座落在熱鬧的餐飲街上,走上二樓一股文氣襲人,還有咖啡與水果茶,讓您休閒閱書,我年中整理書櫃時,丟了好多好多書,店員竟然告訴我,可以到我家收書並買我的二手書,如果早知道,我那些書可以找到有緣人,當初就不會忍痛割愛了。

我對於現代年輕人有另一種『新解』,那就是『文青』的年代,已經被『創青』取代了,像早期文青時代,大家愛唱合唱團,現代年輕人還是有合唱團,不過合唱的呈現改變了,它變得很現代風,或是很阿卡貝拉(A cappella  無伴奏合唱),早期的合唱曲目,講究的情感、美聲唱法、團隊和諧感,現在取代的是節奏、流行、個人秀的呈現,合唱被創意化了。

如果從以上這個角度去思考,台灣學生的多元創意,陸生反而很難超越。

台灣學生在我的跨媒體整合行銷課堂上的分組報告,早已經不是很嚴肅很制式的報告形態,學生用自編短劇形態,描繪行銷的方式,這符合大學生搞笑與同儕互動文化,學習也因創意互動,不再那麼老師獨白或制式答案,同學們的分組題目五花八門,但卻能抓住課程精髓,案例分享有趣也反應學習接收深度。

『創青』的時代,給了老師更大的挑戰,因為,我們不是黃子佼、張小燕或陶子等藝人,有這麼風趣的臨場反應,我們也不像陳文茜或范可欽或蔣友柏,可以用名氣加持授課內容,大學生對於知識的深度學習,要先從真正懂開始,老師負責教『懂』這個階段,接下來,就是他們創意發揮了,老師給太多不懂的資訊,反而會陷入一直教學獨白的狀態,不必奢求學生會努力學會教學的全部,只要強化部分學問讓他們進入學習的深度,接下來,他們會讓老師感受教學的樂趣,而老師的影響力也不會輸哪些名人群。

這只是我兼課的學校的實況,創意改變了年輕人的色彩,它比文青更具有現代學習感,或許傳統『文青族』在臺大、政大,比比皆是,我只是沒機會感受罷了!

『運青』很外放 ,『宅青』與『滑青』很自我

『運青』有兩個意涵,一個是『運動青年』,一個是『學運青年』。

我常在馬總統當年推動的臺北運動中心與中年的身體互動,一群年輕人也跟我一樣,沒有照天去報到,也三不五時結伴同行,他(她)們會討論健身要練哪一個肌肉群,才會讓自己看起來比較挺,當然,人魚線是最高指導原則了。

不管是不是為了身材姣好去運動,年輕人讓自己隨時保持運動的習慣,是人生很重要的慣性,學習要慣性,運動也要慣性,才能體會運動對身體的助益,尤其,像筆者50年代的中年人,運動不再是為了美身,而是健康維持,從年輕運動到年老,這是一個挑戰自己年齡及軀體的過程,『運動青年』絕對值得鼓勵,還要用讚來激勵。

早期戒嚴與解嚴交替的那段期間,培養了很多『學運青年』,現在的很多政治人物,就是當年的『學運青年』,『時代改變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現在的『學運青年』在幾位街頭教授或名人理念的帶領下,成為新聞裡的抗議急先鋒,這些來自學生團體的運動,熱衷投入公民社會的改革運動,在校園裡,他們與學生角色常產生衝突,從老師的角度來看,他(她)們其實還很單純,有理想性,面對社會及角色的衝撞,自己真的認知清楚?也準備好了嗎?這是老師會擔憂之處。

『滑青』就不用說了,非年輕人專利,我現在也該算是個『滑青』吧!每天就在我的手機或IPAD裡左右移動與點選,還能以非接觸方式就能啓動所選,用眼球上下翻頁,夠酷吧!

『滑青』的年代是這幾年產生的青年次文化,走進捷運車廂,校園隨處巡禮,甚至同學聚會場合裡,『人際』互動抵擋不住『集體滑動』互動,真實的魅力不如虛擬的想像,『滑青』的文化還會繼續流行,因為行動商務只會愈蓬勃,低頭不再為了思故鄉,抬頭挺胸的也不多了。

另外,『宅青』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國內外皆然,是通路方便性消費行為的演進,『宅青』是依賴許多『宅經濟』而自然形成的特質,年輕人沒有太多的經濟基礎,花費較少的網路消費、線上遊戲、線上音樂、漫畫等等,形成居家消費的習慣,這種文化培養出來許多『宅男』與『宅女』,商業行銷業者還幫他(她』們創造了『女神』、虛擬人物、宅男歌手及商場正妹文化,讓他們的世界可以有代表性明星與流行消費場域,增加更多的自我認同感。

『五青』的年代中,您如果是年輕人,您屬於哪一『青』?還是綜而有之?本文是從校園及師者角度看到的『五青』現象,但從其他角度,也許還有更多的『夜青』、『歌青』、『戀青』、『台青』等沒被筆者列入,年輕人要選擇適合自己角色的『青』,不隨波逐流,才真的是『尚青』的年輕人。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982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