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09 14:51:31瀏覽1855|回應4|推薦11 | |
民調能問到誰? 這幾天誰願意在家等國民黨初選民調?韓粉是一個相當團結的組織,已經組織動員在家裡等待民調訪談,這對於其他參選人而言,韓粉的樣本取樣,可以代表母體嗎?民調的未回覆偏誤以及自願者偏誤,是值得你我共同省思的。 民調的偏差,能否真正反應民意 郭台銘除了選情告急外,今天(九號)還說了可能會被做掉這句話,其實,以現在的民調方式,郭台銘除非比韓國瑜在初選前民調超前許多,否則,民調抽樣結構裡,他已經輸了。 以目前家戶電話抽樣的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回覆率低,很多人都在分析美國著名調研機構皮尤中心的一項報告,美國從1997年起,民眾的民調配合意願不斷下降,從1997年的36%的回覆率,降到2000年的28%,2006年的21%,2009年的15%,2013年的9%,最終到2015年的7%,在抽樣調查訪問人中,100個人中只有7個人願意回覆,這代表了拒訪率這麼高的民意調查,並無法探測到真正的民意。 這七個人到底是誰?在台灣的民調回覆率也是很低,家戶電話有多少是空號,或是找不到人,願意受訪者若是等待受訪的族群,或是不願吐實的受訪者,就會影響政黨人才的提名,已經有特定立場的人,決定了正常人口的民調代表性,很難讓人信服。 2016年的美國六月,川普選情告急,希拉蕊的民調大贏川普12%,希拉蕊支持率51%,而川普支持率只有39%,民意調查的水晶球,總統大選卻宣告失靈,川普贏了希拉普,跌破很多人的眼鏡。 統計學上的「未回覆偏誤」(non-response bias)與自願者偏誤(volunteer bias)都會影響群體結果,前者既然未回覆多,會不會影響外部效度,也就是推論到母體的偏差;後者代表如果問到的樣本就是粉絲群的機會大,那也就不能反應群體的看法。 郭台銘一開始就建議國民黨黨中央採取手機與家戶混合抽樣的模式進行初選民調,這是民進黨這次採取的模式,但最後並未被國民黨接受,現在家戶民調進行中,郭台銘沒有在選前超前韓國瑜太多,就註定會輸在家戶的抽樣調查結構裡。 另一個值得探究的傳播議題,也就是當年公投綁大選時,一直被探討的月暈效果與沈默螺旋理論。 月暈效果VS沈默螺旋理論 月暈效果會影響總統大選與民調結果,第一次的公投綁大選,就是2004年陳水扁連任總統大選時舉行,當時,公投題目是強化國防及對等談判兩議題,向中國宣示的意味濃厚,公投激發了選民的台灣主體意識,形成「月暈」效果,陳水扁也順利連任總統。 這次香港反送中事件,依舊是月暈效果的連動,對主權議題再度被挑動,蔡英文民調明顯提升,滿意度也增加。 蔡英文政府提出公投與總統大選脫鉤的立法,如果與去年九合一選舉,公投議題與民進黨大敗一起看,公投月暈效果影響大選的結果,已經可以預期。 民進黨6月通過的公投法修法,公投不綁大選,有其修法緣由,但2020總統大選的變數多,避免月暈效果再次發生,恐也是政治上的算計。 韓國瑜出線 民進黨能報仇 國民黨初選期間,立場較綠的媒體,撿到槍批判韓國瑜的高雄觀光、違建農舍等,這也是一種月暈效果,但不會幫上郭台銘,反而激起新仇舊恨。筆者認為,民進黨支持者希望韓國瑜出線,有兩種目的,第一、與韓國瑜在選舉戰場上再拼鬥一次,不管是大選或罷免,都要報去年九合一大選的一箭之仇,第二、就是筆者曾寫的兩篇韓國瑜較容易打的分析文,第一種目的是民進黨支持者投韓國瑜較聽得懂的指令,第二種目的,則是整體戰略上的鋪陳。 韓國瑜國民黨初選獲勝,不代表韓國瑜贏得多數選民支持,這是選舉民調的一種可操作性。 郭懂大數據,但另一種不是大數據網路爬蟲能看得到的,就是沈默的族群。 川普會成為美國總統,民調數據流沒有爬到的就是沈默的族群,因為支持川普的人,並沒有特別表態出來,潛在支持者因為怕遭人白眼,形成沈默的假象。 傳播學上另有一個沈默螺旋理論,則是告訴我們,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想法與環境不同時,會產生一種趨的行為,而逐漸保持沉默,甚至放棄自己原本的想法,趨向主流意見。 韓流的造勢與氣勢,造成許多人在公眾場域裡,不願意發表對韓國瑜參選的不同意見,因為有一股輿論氣候顯示,他恐會遭受攻擊或不理性批評,一般民眾沈默對待國民黨初選的態度,甚至也放棄原本的想法,不認同韓家軍,不敢大聲說,韓流成為一種假性的主流,預期韓國瑜若初選勝出,會遭受更嚴格的選舉檢驗,藍綠在台灣主流上的競逐,只是選舉的面向,國家的主流帶領,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主流聲音是社會最強的趨前力量,這也是我支持郭台銘的原因,拼經濟是個主流,發大財只是個人賺錢,拼經濟才是國家的政策語言,如果韓國瑜勝出,請創造出符合全民主流的語言,初選後,庶民或發財口號,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請重新整裝,才能贏得2020勝選。 至於郭董,如果這不是國民黨初選,只是一次民調,接著,郭董還有未來的大選,川普的民調與勝選,郭董有大數據概念,應該好好研究。 面對民調,郭董,你是理智?還是不理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