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10 08:09:51瀏覽1612|回應3|推薦19 | |
領總統紅包人多 又代表什麼? 總統發紅包 怎樣最恰當 馬總統最近在春節期間發福袋與紅包,媒體報導排隊拿紅包福袋的人少了,言下之意是說總統的人氣指數降低了。 對於總統發紅包的習慣,源於李登輝總統當年三芝源興居回鄉發紅包開始,陳水扁上任後,在台南官田老家也發紅包,馬總統上任後,這項習慣繼續維持,只不過紅包金額減少,最後變成金幣巧克力。 總統春節發紅包這件事,原來是春節民眾討個吉利,領到總統的紅包,象徵會帶來好運兆。自從馬總統民調低落,以及許多鄉民把馬總統死亡之握當成笑話嘲諷後,馬總統代表的好福氣與好兆頭好像被破解了,因此,馬總統過年發紅包這件事,人數遞減可以理解。 即使,現在馬總統人氣指數攀升,『總統幸運之握』或『總統好運福袋』再現,我們都該對總統發紅包這件事,給予不一樣的觀點,以符合新的時代潮流。 長輩年夜飯後發紅包,企業老闆尾牙發紅包等等,是過年的一種文化,但總統在春節期間,要不要發紅包給民眾?要怎麼創意的發放紅包?要在哪裡發?發給誰?都是值得檢討的。 發紅包在馬總統人氣鼎盛時,就像當年選舉氣旺時,大家搶著與他合影一樣,是一種光環。『曾經滄海難為水』,因人氣聚集,總有人氣較弱的一天,爲勝選而合影,照片故事隨時也會改寫,因此,光環很容易不見,發紅包的最佳情境也會改變。 我個人不贊同總統到處發紅包的原因,一來它不是總統就該因循的習俗,二來它比較像類似集氣的政治公關,但是,如果馬氏紅包有不一樣的內涵,我舉雙手贊成。 所以,總統的紅包應該發得巧妙,不該是排隊領紅包的高調作為。 當年李登輝總統200元紅包,給三芝鄉親有它的金額價值及地域意義,而馬總統在大溪或廟宇發福袋或紅包,意義在哪?我相信馬總統的善良,應該是認為春節前後來此,希望給民眾一個紅,一個喜氣,但發紅包的人氣、管制、互動感覺、紅包內容等等,都會是新聞,以前總統人氣指數高時,這種新聞很正常並不奇怪,媒體最常報導的首要,就是拍誰排第一個拿到紅包,但現在不一樣,發紅包過程各種插曲會被放大,還會被拿來跟其他政治人物比較。 量多不見得強 要有核心粉絲 總統的臉書粉絲團的概念,也應該是如此,目前來看,馬總統的臉書粉絲團應該還是排名第一的,超越蔡英文等政治人物。 粉絲的概念與紅包的思維也是一樣的,雖然一個是虛擬,一個是實體,但虛擬的粉絲,更容易被操作。網路上有多少寫手在政治領域裡,發表同一立場言論,搶攻輿論主流,在藍綠二元對立的認同時代裡,可以靠意識形態集結,凝聚出高人氣,因此,人氣排名隨時都可能變動;但多元認同的時代裡,很多人並不容易相信、並不輕易被誘導、並不隨便就散發熱情,更可以同時認同多個價值,粉絲的多寡不代表價值的高低,粉絲的積極度與主動性,才是社群媒體產生力量及口碑效果的關鍵,『核心的粉絲』才是最需要爭取的對象。 如果馬總統面對的是一群核心粉絲排隊領紅包,我覺得人少沒關係,重點是彼此間有一種忠誠關係,這就夠了,人少彼此間的互動可以久一點,不會行禮如儀,也不會機械化運行,而這個紅包會被珍藏,也不會計較內容物。 如果馬總統發紅包的對象,並不是他的粉絲,而是真正需要春節關心的人,這個紅包也有它的特殊意義。 最後,如果馬總統卸任後,這種馬氏紅包與粉絲的意義仍繼續存在,就會跳脫總統職權身份的框架,更看得出馬氏紅包的珍貴性。 紅包與粉絲,都不能太形式主義,太高調作為,太重視量的概念,否則,最後又會變成對照組,『輸人不輸陣』是昔日的競爭策略,現在『重質不重量』才是新的戰略思維。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