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霸凌事件回看艋舺電影情節
2010/12/22 00:48:29瀏覽1102|回應0|推薦2

『道義』與『黑道』都是『道』,但『兩道』必須嚴格劃分!


最近校園霸凌事件頻傳,各種霸凌新聞充斥媒體,教育部長親赴桃園八德國中學校溝通,學生反嗆鼓譟場面尷尬,霸凌(Bully)已經不是個別學校個別學生的脫序行為,而是各校園集體的危機,霸凌黑數到底有多少?一定要變成社會恐嚇事件或性侵害案件,才凸顯霸凌的問題嗎?

筆者前一篇『霸凌是社會的責任』提到,整個社會給了錯誤的價值觀,才是校園霸凌的關鍵,前幾天看到公視『爸媽冏很大』節目,許多年輕人說『金錢才是王道』,這個社會有錢才是老大,才會讓人看得起,對照校園霸凌事件,也不要太稀奇,因為學生的價值觀已經慢慢被社會影響,不擇手段達成目的或是認同金錢或暴力可以左右一切的價值觀,不再是黑道文化,而變成校園次文化。

黑道在電影劇情裡,被形塑是比較講究道義的,所以,黑道從單純的校園下手,容易激起學生的認同,台灣破碎家庭或離異家庭問題嚴重,原本『家』是學生最重要的價值觀養成搖籃,學校才是其次,但幫派可能取代了『家』的地位,學校要靠教育與輔導修正,真的有點難!

筆者日前針對『艋舺』電影播出,被國內的名人(包含馬總統)相繼支持,就持反對意見,我不是反對支持國片,而是反對這種型態的國片被大力提倡,國片的環境艱辛,但如果無視『艋舺』電影造成的校園黑道風,而僅從文創角度看待『艋舺』,那對於社會風氣及價值觀的扭轉,政府是不夠用心與敏銳的。

筆者在艋舺電影播出時,就預期教育界及家長的恐慌一定會發生,校園學習模仿事件或是艋舺式的行為再認同一定會發生,果不其然,校園艋舺新聞出現了,更有家長及學校站出來提出更多警訊,我記得我當時寫的文章內容如下:

『艋舺是一個電影故事?還是一個校園霸凌次文化的強化與制約?我帶小孩看了這部電影,我不得不也提出呼籲!』

『我擔心的是小孩看完這部電影留下的電影劇情外溢效果,它真的只是一部寫實的艋舺幫派電影故事,還是一個劇中角色產生社會渲染的開始,主角是年輕人的偶像,義氣故事及語言是年輕人可以懂得,校園霸凌事件及剛發生的某陳姓名人小孩疑涉校園簽賭案件,已經造成家長的擔憂及不安,這部國片播映的時間點與社會對疑似校園簽賭新聞記憶的連結點太近,是強化甚麼?還是制約甚麼?』

『政治人物支持艋舺,是想要告訴民眾甚麼觀念?是拒絕盜版還是要講義氣?我們可以想想"不能沒有你"這部電影傳達的精神,它與政府公務員的服務有關,"海角七號"傳達的精神被支持也令人同意,但艋舺電影不一樣,它有負面的情節及太聳動視覺效果,做為一個商業電影ok,但變成政治人物都跳出來對外鼓勵及激勵的題材(即使訴求的是反盜版),個人覺得就是不妥。』

『可不可以召開一個電影研討會,從該電影傳播的涵化效果及偶像明星結合幫派社會腳本的形塑文本,去正視這部電影造成的影響。』

現在霸凌問題終於掩蓋不了浮上檯面,立法反霸凌是中長期規劃,那現在呢?校園裡這個不良次文化是因此被壓抑?還是出現更多集體認同?就像筆者上篇所寫的,校長烏紗帽摘了又如何?能完全防堵嗎?除了從校園及社會教育面相去反省檢討外,最重要的,要回到最原始的價值觀養成搖籃『家』去思考吧!國內外歷史告訴我們,『戰爭』之後『家』破碎,幫派及組織會林立,宗教勢力也會進入,其實,都是為了重建『價值觀』,每一個家長從現在起,多關心自己的孩子,透過親子互動建立正確價值觀,幫派絕對取代不了家庭,毒品也無法侵入幼小心靈,而艋舺更可以只是『文創』了!

筆者上一篇有關霸凌文章

霸凌是社會的責任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472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