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4 00:14:54瀏覽5427|回應4|推薦14 | |
2014年市長獎,獎落誰家?聽聽家庭選民看法! 今天上午走在文山區某國小校園旁,一位媽媽帶著國小學童經過我身邊時,彼此間說了一段對話,因為是不經意路上聽到的,或許語意上有差距,但剛好這也就是我一直想在這次選舉裡,讓更多人關注的焦點,那就是『小孩』怎麼看這次的大人選舉?選出來的台北市長將來可是要頒給學童最高榮譽獎項的人選,讓大人們省思吧! ------------------------------------------------------------------ 學童說:『媽媽我要考第一名,比柯文哲還厲害!』 媽媽:『當然囉!』 ------------------------------------------------------------------- 盼子女『成龍成鳳』,是為人父母能體會的道理。 柯文哲是台大醫科畢業,考試第一名,對小孩而言,他如果成為努力讀書超越的指標人物之一,多數父母親應該不會反對。 如果柯文哲當選,台大醫科畢業外另一章,他還能由醫轉政,真了不起,還是第一名。 小孩很天真,當年的阿扁旋風,造成扁帽的流行等等,也曾經讓小孩對貧困苦讀出身,成為一位第一名畢業台大法律系的市長,起了模範作用。 市長頒給校園學童『市長獎』時,某種程度就代表這是求學上的最高榮譽。 因此,市長是一個很重要的『家庭選民』看待的角色,也是求學過程裡榮耀的象徵。 這就是後來的馬英九、郝龍斌等等市長人選,不斷在選舉裡出線的關鍵原因之一。 國民黨當時如果是丁守中被提名,在『家庭選民』認知上,他仍然會被定義成『第一名』的市長,最後與柯文哲競爭時,在『家庭選民』的支持下,柯文哲很難攻城略地。 『家庭選民』是我主觀論述,『小孩』觀點,也是我提出創新的選舉切入點,這無關藍綠,算是未來選市長的人或政黨,可以多多觀察或衡量政黨人選的指標選項之一。 最後想說的是,『第一名』其實真是迷思,不過,台北市長參選人應該『正向』愈多愈好,才會讓『家庭選民』或親子間的對話,也能把選舉當成一個學習教材。 但普遍民眾感受『負面』勝過『正面』的結果,最後,其實誰勝選了,看起來代表誰或某陣營贏了選舉,但隱含的意義卻是政治愈來愈脫離普遍人民的生活面向與認知價值,愈來愈像一場殺戮選擇遊戲。 這次的北市長選舉,有許多人不投票的原因,並不是含淚,而是理性的態度。 換句話說,不投票只是不想被藍綠綁架獨立自主表現,不投票是對這次參選的候選人無言的抗議,我們有責任告訴小孩,誰是他們心目中最佳的典範。 告訴小孩的事,要很單純,要很直覺,他們天真無邪,聽不懂恩恩怨怨,也不計較有錢沒錢,請參選的市長們,給一個值得家長向小孩推薦您的說法! 每一個選舉語言,每一次的媒體叫陣,小孩與家長有機會一同在電視機前面觀看,一定會被迫要解釋這是O或X,因為這就是機會教育。 大人們總覺得選舉廝殺很慘烈,不到最後關頭難分勝負,但從家庭選民的角度來看,勝負在人選提名出來時幾乎就決定了。 台北市是中間選民決定了選舉的態勢,選前催票的力量很微弱,尤其『家庭選民』不會最後才告訴小孩,他想投另一個人,當然,已經告知小孩爸媽不投票的家長,最後改變機會也不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