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7 00:41:32瀏覽2872|回應3|推薦8 | |
一例一休的爭議,方興未艾,日前大學兼任老師適用勞基法的風波,仍在醞釀中....
新政府上台後,有一個轉型政策大盲點,就是只看到樹,卻未見整個森林。
政策對外後,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原因都在相同的盲點上,良法美意都成為一場無意間招惹的惡夢與幻影。
治病要找良方,不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後順了姑意逆了嫂意,裏外不是人。
先談兼課老師適用勞基法,享勞健保及依規定請假的權利,這群在教學授課上長期被忽視的族群,是值得被照顧的一群人,但勞動部預告2017年8月兼任教師將適用『勞基法』,卻成為一場惡夢,因為不用等到8月,有些不具本職的兼任老師就準備離開教職了。
兼任老師目前在校園裡大都是有實務經驗的教學工作者,如果沒有本職還願意兼職任教,教育的熱誠是支持授課的力量之一,許多課堂外的付出與投入,以及教學現場裡的師生互動,與專職師資專注研究與教學,一樣具有奉獻力,管他有沒有本職,還依此決定他的去留,這是荒謬的視野,也是對兼任老師最大的諷刺。
『高手在民間』,諸不知許多有才能與學識者,原位居高職不願屈就,寧可無本職兼任也不願造假本職保住飯碗,最後從來不計較自己要適用勞基法的兼任老師,反而成為最大受害者,誰該代他們請命呢?
我身為一位兼任老師,有幾次與學校高階校務人員的對話,令我感到不愉快,他問我的問題都是:『你可以養家嗎?』,兼任老師是學校聘任的,我能不能養家,是我的經濟問題,不是教學問題,他應該問我:『學生的上課情況如何?』,而不是評量我的經濟狀況,這位高階校務人員,詢問我的經濟狀況後,還有點憐憫的告訴我,他會幫我找一份好的本職,但只是說說,卻無聲無息!
而如果我就是有老本過活?或是我甘於現況呢?誰讓我們兼任老師標籤化?
這是我身為一名沒有本職的兼任老師真實的故事,原來沒有本職在校方的紀錄裡,是替代率很高的老師,只要專任老師沒課教,就擠壓兼任老師的課,那當年誰幫忙學校分擔了教學上的經濟成本?誰不計較替代了業界師資教學上的人力不足?
勞動部美意是讓兼任老師適用勞基法,但學校思考的卻是經濟成本的支出,即使教育部出面呼籲校方正視兼任老師權利,但新的年度因應少子化,有許多教學上的變動,連專任老師都會受到影響,遑論兼任老師的去留。
勞動部與教育部兩部之間,該更用心思考兼任老師在教學現場的貢獻?如果只談兼任老師適用勞基法的制策目標,只想擺在檯面上訴求的好看,讓執政歷史有功,過去做不到,現在新政府讓未具本職的兼任老師都適用勞基法了,說得好聽卻遠離真相,這就是見樹不見林的做法。
一例一休也同樣是見樹不見林的一種修法。
政策的改變牽動整體環境的變動,因為一例一休增加的成本,現在開始慢慢透過物價上漲轉嫁給間接受害的消費者,原本要被照顧的勞工,也可能收入反而減少,甚至造成勞資關係緊張。
本來是為了照顧勞工的美意,美意還沒傳達,就已經無意間製作了紛爭,老闆不照一例一休模式管理人力,就是違法,不違法是企業最高原則,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違法還能賺錢,只有漲價,或是更改服務模式(例如時間或是服務內容緊縮),這些難道都不是當初修法時該考量到的?
早餐店老闆說,他的飯糰要漲價了,原因是政府逼迫他們不得不漲,雖然只是玩笑話,但小老百姓很會看風向,沒學過大數據,也懂得數據經濟,預測物價波動很準,物價上漲還可能是一種跟風,群聚一起上漲,消費者只能不滿政府,對商家也莫可奈何!
如果按照這種盲點模式繼續下去,小英新政府恐怕很難收尾,凸顯政策施行的不夠嚴謹。
危機就是轉機,還有好幾年,知道盲點所在,就開始見樹也見林吧!
(註:新舊政府的通病,總是要政績擺案頭,數政績像數鈔票,愈多愈好,台灣執政團隊換了好幾批,到現在誰定了歷史功過?還不是告說各話,各擁主子?別再數了,到民間看比較準!)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