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上更該做功德
2017/11/24 21:05:02瀏覽4040|回應1|推薦21

政治才該『做功德』吧!

先還原賴院長有關『做功德』一開始及後來的說法:

1. 照服員然只有三萬元的薪水,與工作實質內容相比,好像不划算,但是他要勉勵照服員要功德台灣。

2.他相信很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付出遠比薪水能夠支應的價值,像是現場的新聞從業人員也付出公司給予薪水更多的力量,也是做功德的一種。

3.每一個人碰到困難、碰到壓力的時候,我們在面對這種困難心理會產生一個機制出來就是昇華,所以在政府給予的薪水盡量提高的狀況之下,也可自我認定為這是在做善事、是在做功德,我們從來沒有說要求第一線的照服員以做功德,然後來取代應該給予合理的薪水,從來都不是這樣子,我想先後秩序必須講清楚。


心理昇華,為何是『做功德』?

行政院長賴清德對於長照政策下照服員三萬薪資的功德說,與前行政院長林全五月間呼籲學生『追求興趣,不求名利』,恐怕是一樣的態度與邏輯,也就是要人民找尋自我安慰劑,高薪資與名利,如果追求不到,就解釋成追求興趣價值與做功德角色,用宗教與心靈價值,來自我期許。

賴清德把新聞記者也解釋成做功德的角色,這是最最不恰當的一件事。

新聞記者是第四權,是監督政府,不僅不能以做功德的心態提筆紀錄,更要以『筆鋒利、爭新聞』方式,面對自己的角色。

如果新聞記者因工作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採取的做法只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轉行,第二種就是繼續扮演角色,而非以做功德自許。

不管是消防員捕蜂或是任何一項危險的工作,都變成做功德,如果這是一種心理的昇華機制,那為何昇華機制叫做『做功德』?

根據網路對功德的定義是,『修行是功,身心清淨是德。滅除內心的愚癡是功,智慧現前是德。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

做功德可以去貪心,可以修成福報,但與一份工作有何關聯?工作就是一份養家活口的收入,至於做功德可以奉獻在許多事情上,為何要與工作標籤在一起。


許多寺廟放一個讓人奉獻的箱子,名曰:『功德箱』,寺廟有神明,要人發心奉獻才有此做法。公務員系統的大家長賴神,難道也是一種神的化身,凡事都要說上功德兩字,讓人置身寺廟政治文化裡。

為何是『做功德』?而非『求恩典』?

如果真要隱喻宗教裡的名詞形塑價值觀,為何談『功德』,而不是談『恩典』?如果萬事的考驗都當成主的恩典,不是也同理可證。

如果照服員是天主教或是基督教徒,應該說成『求主恩典』才切適吧!

政治工作者與宗教界的關係相當密切,治國理念或是政策說明時,所引用的社會規範或儀式,最好還是用較中性的文化用語。

『做功德』已經有共通的定義,那是宗教界的用詞,就像恩典一樣,是嚴肅且專有的,不可代借舉例,更不宜掛在口中,反覆使用。

真該做功德的,其實就是政治人物,而非老百姓。

這才是積德,讓政治更像眾人之事,而非政黨之『箱』,這才像是『做功德』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109171708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26 16:32
寫得好。
陳念初(niennien1234) 於 2017-11-26 17:09 回覆:
謝謝,不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