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4 21:04:41瀏覽2519|回應5|推薦32 | |
每天上午七點十分,我就得背好書包和水壺,站在父親服務的結核病防治院大門口,翹首盼望那台咖啡色廂型車,從宏恩醫院後面的巷子拐出來,再穿過仁愛路駛來。 車總是慢慢地開,右側的方向燈先閃起,接著緩緩滑行過來,分毫不差地在後車門把正對著我的眼睛的時候停住。我跨前兩步,魏媽媽就會推開車門,把我拉上車。那是三十年前台北市仁愛國小的校車,三十年之後,每每回想起那個影像,心還是溫暖不已。 其實,從防治院走到仁愛國小,大概只要十五分鐘路程。剛剛從花蓮轉學到台北市仁愛國小的時候,過了一段走路上學的日子,但父親算算一個月四百塊錢車錢,不算貴,於是讓我坐校車上學去。 這應該是魏爸爸和魏媽媽自己的車。那時的魏爸爸,大概五十歲左右年紀,頭髮已經極稀疏了。他聲音宏亮,人也隨和,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喜歡車上的小朋友跟他一起張口說:「主耶穌」。魏媽媽的模樣,我幾乎要忘光了,但她的好,永遠也忘不了。 她幾乎可以記住每一個搭校車小朋友的名字。車上有三排長椅,放學後,搭校車的小朋友出了校門,一個個走向停在校門左邊的那部廂型車,找長椅的空位坐下。魏媽媽只要向車裡望幾眼,就知道哪些小朋友還沒有上車。她會東張西望,念著他們的名字,詢問我們有沒有看到這些同學的身影。他們遲早都會出現,但魏媽媽每天都要重複那些充滿關愛,多年後想起還無比窩心的動作。 雖然我住的地方離學校最近,但因為路線設計的緣故,魏伯伯要先繞一大圈,回程時才來載我,因此放學後,我也總得跟著校車繞一大圈,最後一個下車。然而我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因為每天都可以坐車繞一大圈,在汽車普及率還不算高的那個時代,是件難得的樂事。 放學後,校車會循敦化南路往北邊走,許多同學住在敦化南北路和忠孝東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現在統領百貨和SOGO百貨後方光武新村一帶的巷子裡,這裡也成了我每天固定造訪的觀光路線。 當時的仁愛圓環旁,只有老爺大廈一幢高大建築,敦南SOGO當時還是仁愛游泳池,復旦橋還沒拆掉,忠孝東路四段上只有阿波羅大廈等少數高樓,甚至還看得到稻田。 我們班上有三個人坐校車。路光麗住在敦化南路西側鐵道(現在的市民大道)南邊的第一個巷子裡。她總是燙一頭捲髮,漂亮又活潑,小學四年級沒讀完,就移民美國去了。好多年後,我在一本美國僑界通行的雜誌裡,看到路光麗父親的消息,也知道她的近況。她的父親是賓士汽車公司亞裔部經理,路光麗藝術學院畢業後,參選華埠小姐或華府小姐什麼的,拿了第一名。 另一個一同坐校車的同學是應亞娟。同學們一個個下車後,車裡通常就只剩我和應亞娟。如果當時那種「喜歡」的感覺也叫初戀,她就是我第一個初戀。應亞娟長得白白淨淨,瓜子臉,住在防治院對面巷子,校車來,她才從對面走來,跟在我後頭上車。 每天早晨,除了期待校車,我也經常心頭小鹿亂撞著,期待著那個瓜子臉蛋,一起上校車的小女孩。三十年後想起那「初戀」,還有甜蜜在心頭。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