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章精選》「觀空咒」到底有什麼作用?有什麼法力?其意義是什麼?
2020/12/27 17:21:10瀏覽1043|回應0|推薦1

「嗡。司巴瓦。速達。洒爾瓦。達爾嗎。司巴瓦。速朵杭。」觀空咒,是一個很重要的咒!不可以再匆匆唸過了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章精選》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蓮花童子問:「靈魂出竅」與「大空之觀」有什麼差別?】

觀空咒的含意是:「一切自性清淨,我亦自性清淨」此咒就是「令自他悉皆清淨

有「變空」之意有「觀空」之理由此真言的加持,即得《大空之觀》,異常深妙。

可在天上飛行可以踏波而歌可同仙人遊玩一念可千萬里可隱身在風裡也可乘風飛行五行來去自如可在岩漿中逆泳可以騎著白鶴,飛翔仙山之間可見文殊師利菩薩,並聽聞妙法⋯等等。

我說,密宗所有的大大小小之法,其最後的心要,不離《大空之觀》,此《大空之觀》若得證悟,則「佛國淨土」就出現在你的眼前「悉地」即可證得也

蓮生活佛的黃教傳承祖師「吐登喇嘛」在生前,常常要弟子們習《觀空法身成佛法》,其程序是:
1. 三寶化光入自身。
2.地大歸水大。陽焰。
3.水大歸火大。煙。
4.火大歸風大。螢。
5.風大歸識。燈。
6.識盡入白。秋月。
7.白盡入紅。紅白。
8.空。紅白相碰。靈魂出竅。清涼。
9.圓光。成佛。

在這「觀想」之前,要持「觀空咒」加持。

我把修《大空之觀》的程序寫了出來,這是人死時「四大分離」的次第,先「地」,次「水」,次「火」,次「風」,再達「空」境,各有一種境界及現象,這是《四大分離觀》。

而欲學習「母子光相會」,欲學「出神」(靈魂出竅),我告訴大家就是要學《四大分離觀》,若修習得了成就,就是道家的「出元神」。

《大空之觀》是以《四大分離觀》為其要訣❗️這是「蓮生活佛」修習密宗十多年的真正心要

修這《大空之觀》其觀想力大,就可以真正的入「三昧正定」三摩地,即法身無上的大成就,也即是「法身成佛」。一直到「自光」與「法界清淨光」,即「子光」與「母光」相會,互相融入,就是「圓光」。

修習《大空之觀》我略述之下:

觀空咒:「嗡。司巴瓦。速達。洒爾瓦。達爾嗎。司巴瓦。速朵杭。」

觀三寶化光,灌入梵門頂穴,融入全身,成「光蘊」。

觀全身「光蘊」漸漸隱沒,歸「吽」梵字。

觀「吽」字歸「阿」。

觀風大入於識。

觀頂上白色父種降下入心,外境晴空月映。

觀臍中紅色母種升上入心。

觀紅白會合,越過心間,而靈魂出竅,出神。

觀神入圓光中,得「大空三昧正定」。

出定後,誦讚:
一切諸佛攝聚身。勝持金剛之自性。
最極稀有出神法。融入大空圓光鏡。

這《大空之觀》非比尋常,一般的密宗行者尚無法知也欲學習的真佛宗弟子,須由根本金剛上師講解其中的細部修持心要,才可以意會。

蓮生活佛證得《大空之觀》,顯化甚多,天上有「妙音菩薩」唱曰:

神出頂竅有靈威,百年一會今來歸。

盧勝彥啊盧勝彥,何須塵世惹是非。

可以飄飄然的在天上飛行。可以在海面上踏波而歌。

可同空行的仙人一同遊玩。可以一念之間來回千萬里。

可以叫山開,躲入山中。可以叫水開,潛入水中。

可以隨時高興進入弟子們的夢中。

可以隱身在風裡隨風遊蕩,乘風飛行。

可以騎一隻大鯉魚,自由無礙的到龍宮寶殿。

元神是可以通變化的⋯⋯

可以變成一位玄鶴道長騎著白鶴,飛翔在仙山之間。

可以用意念來服食天上的仙棗。

可以變成髮白齒落的老頭子,混跡在塵世丐群之中,捉蝨子。

可以變化成姿容如花的少年人。

可以喝酒,酒如水,千杯不醉。可以五行之中,來去自如。

可以將元神變大,也可以變小。可以入水不濕,入火也不燃燒。

可以高興生就生,高興死就死。可以龍虎猛獸變成了護法。

草木瓦石就是我的居處,珠玉金銀也能容身。

千萬里外的事就在目前,這些都是自由自在,毫無拘束。

這是永遠自在如如的元神啊

元神出竅,就如同白雲飄渺,或清風盪漾,在柔美的夜空一樣,那燦爛的開頂,就聽見一聲霹靂,隨著有一道強光,像閃電一樣的激射出去。

這是第一次,而以後,雖也是灼灼逼人,但祇有「光而不耀」,元神出竅,祇是曖曖內含的光芒了。

當大雨雷電時,我在電光閃耀處。

當有颱風時,我在風眼中臥眠。

當有地震時,我在崩土斷層之下。

當有火山爆發時,我在岩漿中逆泳。

我的神奇是「高飛遠揚」啊!

「蓮生活佛」元神出竅⋯⋯

曾至仞利天宮,彌勒內院,聽彌勒菩磋講經。

曾至「廣博莊嚴淨妙境界、勝妙光明琉璃境界、金剛窟。」

見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坐獅子寶座,正演妙法。

文殊菩薩見元神至,舒展金手,長丈餘,愈伸愈長,摩元神之頂,曰:

「蓮花童子,因無上正等菩提故,因擊大法鼓,吹大法螺,傳授無上正等正覺故,自能成佛。」

我參閱《金剛般若秘藏》,食七寶果,遊歷樓觀重疊,殿宇連綿。我這親證《大空之觀》,有記述如下:

我到這世間來,所為何事?

其實,一事也無,一物也未得,智慧如海的寶藏,其實全在自性之中,完全是自在無礙的,這是照用無方啊!要得這個真理,須要無念,無念才中。

瑞相神光,乃至金光閃爍的金身,全是外相,一切化現的佛菩薩亦是外相,只是善導真相化為佛身,全是教化設施而已。為利樂眾生,同生安養的是稱為「善」。

若欲得真理真相,法緣在彼,貫通圓融,妙達指歸,乃無智亦無得,無修無證,不生不滅,第一義諦。

這偈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靈魂出竅」是因緣所生法,是外相。

《大空之觀》是成佛,是究竟圓滿

⋯⋯⋯⋯⋯⋯⋯⋯⋯⋯⋯⋯

(摘自盧勝彥文集068密藏奇中奇/大空之觀)

完整文章網址請看【真佛般若藏】
https://reader.tbboyeh.org/#/mybook?id=138

也歡迎大家留言心得,多多上網站搜尋更多內容。

⋯⋯⋯⋯⋯⋯⋯⋯⋯⋯⋯⋯⋯⋯⋯⋯⋯

前題答案:「八層」。

⋯⋯⋯⋯⋯⋯⋯⋯⋯⋯⋯⋯⋯⋯⋯⋯⋯

歡迎蒞臨【 真佛天空新聞台總網站】
http://blog.udn.com/mylv/article?f_UA=pc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15490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