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佛天空新聞台》2020年10月03日聖尊蓮生活佛於西雅圖雷藏寺同修開示摘要
2020/10/05 10:19:00瀏覽113|回應0|推薦0

蓮花童子的能量等同阿彌陀佛的能量嗎?

《真佛天空新聞摘要真佛天空新聞台-評蓮生活佛盧勝彥密密密》
(本網訊/浚蓉 摘要報導)

2020年10月03日聖尊蓮生活佛於西雅圖雷藏寺同修開示摘要:
臨終接引及一心不亂,非常重要!
若臨終時,自身唸或旁人幫忙唸佛,只要能一心不亂,即能往生佛國淨土,是佛法裡的易行道。

有位同門的阿嬤一生從未修過法及唸佛,因身患重病無法吃、喝,這位同門教自己的阿嬤唸【南摩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的聖號及蓮花童子的心咒,並祈求根本上師超渡接引。
阿嬤雖然無法講話(無法唸佛),但仍聽從此位同門從旁引導,願意跟隨一起唸蓮花童子心咒及阿彌陀佛的聖號,同門在阿嬤身旁唸咒,阿嬤一樣跟著唸(心中持唸),連續七天。
唸滿7天,同門的阿嬤看到紅光,家人皆感應到蓮花童子及西方三聖前來接引,火化後,燒出七彩舍利子及舍利花,非常殊勝,也應證【阿彌陀經】中,7日一心不亂唸佛,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也因此度化了同門這位沒有信仰的祖父,願意唸佛!
阿彌陀佛也是最大接引佛。

【真佛經】內文中所述的各色蓮花童子放出的光,是指蓮花童子的能量嗎?
【真佛經】內各色蓮花童子放出的光就是阿彌陀佛的光(也是如來的十力),蓮花童子的能量即是阿彌陀佛的能量,也是蓮華生大士的能量,因為蓮花童子就是阿彌陀佛所顯化出來。
白蓮花童子現出『法界光』(最高的光明...法界體性智的光明)。
在阿彌陀佛身旁的七寶蓮池,皆是蓮花童子,在敦煌石窟,每一窟皆有蓮花童子;蓮花童子也是遊戲佛。
於【高王經】內文的『金剛藏獅子遊戲佛』就是蓮花童子,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蓮華生大士皆是蓮花童子;蓮華生大士本地為阿彌陀佛。
蓮華生大士為釋迦摩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三身所合起來的。
摩訶雙蓮池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淨土。
佛分為五部:蓮花部(阿彌陀佛所掌管)、佛部、羯摩部、寶部、金剛部。

何謂不捨一個眾生?如何做到?
因犯重戒,趕出真佛宗 -〉只要真心懺悔,皆可回來。
基督教的耶穌也說:愛自己的敵人。
修行要先將自身的仇恨心、忌妒心去除,身口意清淨。
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經常禁食,一天之中只吃一餐,還可修氣、修法嗎?是否有法是不能修的?
日食一餐只要不影響身體健康,修法都是可以的。
過去曾有阿羅漢日食一餐的戒律,過午不食,很高的戒律。

若每年吉凶都不同,是否密壇需每年轉向移動?是否有密法可解?
真佛宗壇城是形式為主,不需要每年轉向。
確實有密法可以解,可詳閱師尊早期的書及開示或親自至雷藏寺請師尊教示,不於網路公開教授。
風水屬於方便法,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了脫生死。

===============================

【道果原文】

一、甘露等勻之覺受
頌云:「五甘露與如來身等」,即以五甘露等勻而自加持,作為內緣起後、外所依之覺受有三:上品等勻為五如來,中品等勻為其種性子菩薩等,下品等勻為五色光等,隨宜而生。

『甘露』:身體有水的地方皆是甘露;人體中,有70%都是水。
舉例:菩提心月液(最上等)、尿液、關節之間潤滑、血、白血球....

『等勻』:健康、最清淨
『上品等勻為五如來』》甘露最清淨的時候
『中品等勻為其種性子菩薩』》前述五部種性,蓮花部、佛部、羯摩部、寶部、金剛部
舉例:
阿彌陀佛種性:有兩尊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藥師琉璃光如來種性: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日、月光遍照菩薩;
釋迦如來的種性:於華嚴境界裡,有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

『下品等勻為五色光』》舉例:阿彌陀佛放紅光、藥師佛如來放藍光、阿閦如來放黃光、寶生佛放綠光...

很多事情依照常規來看,是看不出來的。

佛教常說,戒淫、戒痴、戒嗔,但於【圓覺經】中,卻講到淫、怒、痴皆為佛法;以憤怒的心去修持佛法,會轉變為金剛;以淫的方式去修練佛法會轉為佛;以愚痴的方式去修練佛法,會轉為菩薩,此修練為非常危險之事,當自身的修行已有能力時,才可修行這類型的佛法,世俗人是無法做到的。

淫可以止貪、怒可以止嗔、癡可以止癡;金剛乘的佛法,到了修氣、脈、明點成為堪能者時,可以在淫、怒、癡中修行。

舉例:白教帝洛巴的祖師,於妓女院中修行,也殺魚;但被祖師所殺的魚,全部皆可被超渡,此為密教中的一種法,也為堪能者(密教祖師)才能修行的法,若不是,即會下金剛地獄。

更多內容請連結【真佛天真佛天空新聞台-評蓮生活佛盧勝彥密密密】首頁按讚分享喔!

https://www.facebook.com/nkingsky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lv&aid=15121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