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年國教西方取經,取回一本偽經?
2013/06/02 16:32:18瀏覽2416|回應0|推薦10
【文/路仁教授】

總統大選前,聽雙英辯教育,再讀兩人教育白皮書,已見12年國教的黯淡未來。九年國教籌劃期短卻成功,不在經費而在人,翻歷史檔案,可見推動者閻振興的方案快又準,不多浪費一毛錢。

三年來,只見12年國教在燒錢,「高中優質化」計畫曾宣稱施行後高中均優、念哪所無差,燒130億後明星高中更閃亮。課程再造計畫,要老師上教授的課,只見會場睡成一團,還是在燒錢。

對學術圈的人來說,公共經費不花白不花,有此心態,註定失敗。閻振興曾闢滇緬公路,在黃河堵口治水,深知百姓事務不能偏信理論。「絕不能聽信專家、聽任委員會」他苦口婆心說。

教改18年,卻由專家與委員會指導,與現場脫節。在教育團體「教改失敗、都是公共化經費不夠」的論述掩護下,失敗政策未究責,主事者反擔更多責任、拿更多經費。

「治水失敗,百姓身家全無;電力計畫失敗,台灣全黑」有此如履薄冰心態的閻振興與孫運璿,才能治國,才不會盲目搬外國政策到台灣。「芬蘭施行12年國教,為何台灣不能?」這是典型的學者式思考。

走過芬蘭,可見地廣人稀,家長除送孩子去讀社區高中,難道要每日開半天車,送孩子去別社區?台北卻早藉捷運連結,淡水捷運站旁孩子,坐捷運去新店念,不見得比去三芝唸麻煩,社區高中如何定義、如何規畫?

「九年國教靠均質成功,12年國教為何不能?」這是另個學者式思考。父母養兩小孩,小學時買相同玩具與衣服,孩子便不吵,青春期後有自己需求、想法,還能靠均分擺平嗎?高中各具特色,才能分流學生。

但高中要特色化,得鬆綁老師教學,讓他發揮創意。前導12年國教的繁星計畫,卻採計高中校排名成績,在學生分分計較下,現在連平時考也全校統一命題,連音樂課也靠紙筆考試評分以公平,教學如何特色化?高中連選修課也不敢多開,怕學生修不同課、算不出校排名,如何特色化?

連招生都不能自主,得由教授命題的高中會有特色?連課程都不能自主,得通過教授的「特色化評鑑」才能掛牌「特色高中」的學校,會有特色?台灣將學者當神膜拜,拿諾貝爾獎便萬能,寫論文便可治國,讓學者盲目去西方取經,卻取回一本本偽經荼毒社會,12年國教是當中的一本。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770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