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學巷弄的星火
2012/11/02 15:43:19瀏覽829|回應0|推薦13
【文/路仁教授】

台灣的書店,如今暢銷的常是理財等實用書,但回首我們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字是在承載美善的體驗,跨越時空敲開華人心窗。從最古老的詩經,文字藝術歷經改朝換代的演變,走過唐詩宋詞的璀璨歲月,始終藏著美的律動。

直到五四運動革文字的命,將無病呻吟的庸俗腐肉切除,卻也切走了中文字的美感靈魂。少了音韻旋律,所謂的新詩其實不好吟詠,不易迴盪在腦海,也不再被傳唱,逐漸消失於市場。

而文以載道的善呢?社會中堅的知識分子,已少人著墨,多數困於研究室內,沒眠沒夜地撰寫那些強調數據的論文。在學術象牙塔裡,字字冰冷但可化為學者的獎金或資歷,從塔尖冒出幾絲名利的輕煙。

於是,文學的美善終於消失殆盡了嗎?月圓的夜晚,窗內的我閱讀雜誌,赫然發現在學術殿堂外,島嶼的鄉村巷弄內,竟閃爍文字的火花。我推開窗,遙想著那是否是將燎台灣文化草原的星火?

島嶼東北角宜蘭的太平山脈,閃爍火花回應我,在古老的羅東林場。曾經,在林業發達的日據年代,有過太多的繁華與故事,記錄在她的日式宿舍裡。沿著宿舍旁的巷弄走,會走過老樹、鐵道、百年畜木池,甚至可見老火車,於夕陽西下時,染成一片思古的幽情。

雜誌翻頁,歷史頁面鋪上一層濃濃文學氛圍。知名的宜蘭文創中心將進駐這片土地,將其改造為文學巷弄,從此沿著宿舍而走,牆壁不再是脫落的油漆,而是一頁頁太平山脈,繽紛多樣林木的影像,是宜蘭畫家著墨的風景畫。

沿著巷弄而走,在風景畫旁,可以隨時駐足讀詩,那是宜蘭詩人呼吸大自然靈氣後,所吐出山林詩歌。走到巷弄底,可見到一座百年舊書攤,那是用太平山的漂流木,一根根所堆成的愛書人的天堂。

在桌上閱讀雜誌,想像著葛瑪蘭的文學星火,會繼續燃燒嗎?走過太平山多回,還未踏過這片古老宿舍的巷弄,難以說的定。但我,確實慕名走過台灣許多詩路,看見石階美麗,路旁大理石刻著一排排詩歌,許多遊客卻匆匆走過,或者在短暫駐足閱讀後,一臉狐疑地走。

也許,文學巷弄或詩路,能否打動人心,仍在於詩歌是否優美。偏偏許多台灣新詩不是曲高和寡便是過於庸俗,我還盼望著,順口又有美感的文學詩詞,能出現在太平山頭,讓走過文學巷弄的人,忍不住地反覆吟詠,在歸鄉的路途上。

也許,這樣的文學詩歌,只能誕生於生命交流的舞台,像李白、東坡隨著古琴樂音,吟詠浪漫詩文。

所以,漂流木的舊書攤,能在每週特定時分,成為詩人的舞台嗎?就讓唐詩宋詞的年華重返,讓詩人在吟詠中感受眼神的讚嘆或傷感,體會文字如反覆的潮汐,撥弄台下觀眾的心靈沙灘。

倒杯咖啡,再次翻動著手中的雜誌,目光從島嶼東北,飄向南方的文化古都。在台南的新化老街,有條古老小巷弄,很多年以前,跟彰化鹿港的「摸乳巷」並論,成為笑談。

但新化的文史工作者,走過這條巷弄後,卻感受到一股文學靈氣在瀰漫,歷經多年考據後,他們竟發現那裡曾文風鼎盛,讓許多讀書人絡繹於途。在遙遠的清朝,這條巷子曾出現一位秀才,設私塾傳授文學,慕名而來的有數百人,是台灣一條重要的文學路。

文史工作者還發現,靈氣讓巷弄曾綿延五代出現文學家,如關心台灣社會的楊逵、台灣師大台語所所長、台北教育大學中文系教授等等。於是,他們戮力為巷弄正名,並合手畫出文學地圖,串連五代文學家的家,鼓勵大家按圖索驥,走一條特別的文學路。

手握雜誌,我離開桌子在廳內踱步,跟著故事走回歷史的百年前,走過清代秀才的私塾,背誦聲在耳畔響起。忽然,死記知識的不悅感,在我心頭蔓延。

但也忽然,道德靈氣卻在文字夾縫中散發,至少在那樣的年代,讀書人求知,是為了道德,為了服務社會,是為了替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船堅砲利的聲音響過耳畔,將東方的知識體系也在西化潮流中,褪入歷史的海洋,西洋的功利主義漫入東方土地,所謂「文以載道」竟成為歷史的空響。但走至如今的台灣,物質已不再匱乏、人心不再那麼崇洋,文字的善可以再回來嗎?

在社會紛亂的台灣,學者願走出象牙塔,效法歷史的古聖先賢,以文字針貶時政嗎?走入巷弄,除了聽見父老、婦孺論八卦,讓社會更污染外,也能見到有人在品味學者的精粹文字,在巷弄的對話空間裡,談論如何讓社會更美好嗎?

雙手覆上雜誌,將故事放至書櫃內。走近窗旁,關上窗戶、拉上窗簾,期待一夜的好眠。

躺在床上,島嶼東北與南方巷弄的星火,卻從遠方亮起來,穿透我朦朧眼簾,漸漸照亮無數台灣的巷弄,星火匯成大火,引著中文字從詩經,走過數千年的歷史路,敲開中華文化墔燦新紀元的門。
( 心情隨筆心靈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700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