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9 18:09:25瀏覽1180|回應0|推薦11 | |
【文/路仁教授】
海峽左岸的大陸,出版業從編輯、印刷到銷售是一條鞭,共產黨握鞭為控制思想,難以放下或與台灣分享。右岸台灣,出版業從解嚴後依右派自由競爭主義發展,分工越來越細。 「怎麼員工這麼少?」走進大出版社,你可能只會遇見幾個編輯。書的封面設計、排版、製版、印刷多委外,滿足客戶需求者訂單多,不符者淘汰。大陸出版業來台灣,看見如此精美書籍多驚嘆,甚至還會久久凝視那充滿創意的封面。 台灣書籍銷售,更是華文世界奇蹟。從北到南,逛每一家誠品書店,擺設都不相同,卻都呈現獨特氣質,吸引港客來訪。從出版到銷售的獨特文化,是郝明義發聲要捍衛,以免因兩岸服貿協議帶進大陸一條鞭文化而變質。 台灣出版業會擔心,是因體質弱。台灣出版文化如此多元活潑,卻缺乏最重要的作者與讀者,這真是詭異,如在說餐廳經營佳,但只缺廚師與顧客。在台北捷運上,乘客總是東張西望,坐電車旅行東京,可見人人低頭閱讀,閱讀文化撐起日本出版市場。 有人怪罪台灣學生為考試讀書,未培養自發閱讀習慣,但日本升學主義嚴重,為何他們仍愛閱讀?也許是因日本有非常多新銳作家,常發表精采作品帶動新風潮。台灣的出版業,則非常依賴一些名人反覆出書,若文筆不夠細膩或觀點太相似,很多人也看膩了。 日本新作家,很多出自新人賞,像「群像新人文學賞」頒給村上春樹,讓無名者有出頭機會。台灣文學獎更多,獎金由各級政府提供,所以很優渥。但日本文學獎是一座橋,得獎者後來的作品,會引起市場更大回響;台灣文學獎像天梯,得獎代表獲得地位,但後續作品卻常高處不勝寒,無法引起大眾的閱讀興趣。 根本原因在於台灣文學獎多靠政府支持,最後決定文學方向的是少數文豪,他們不必面對競爭壓力,口味會漸與市場脫節。日本與歐美的文學獎多由民間團體主辦,能作為產業與新人間的橋樑。其實不只文學獎,像美國的奧斯卡獎、艾美獎,也是由電影、電視相關從業人員組成、有上萬名會員的協會,以票選產生的。 面對對岸進軍,台灣出版業緊張,甚至有人發起組織協會。也許這是好起點,讓多元活潑的出版文化從編輯、印刷、銷售,蔓延到創作,再以新創作帶動台灣閱讀文化,那是一條鞭的對岸出版業,以再多資金也打造不出的自由基石。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