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8課綱的23個亂象
2022/04/07 23:04:42瀏覽11852|回應0|推薦18

我實際到高中,與高中生對話,發現由兒少代表所提的「108課綱觀察報告」,確實針貶了108課綱在教育現場的問題。我將報告內容,精簡出以下的23個亂象。

1.記錄學習歷程 志向不明確學生惶恐度日

少部分學生進高中前已知要念之科系,更多學生本要利用高中時做自我探索。嘗試錯誤應在無壓力下進行,當學生發現探索過程被記錄、並且影響升學後,探索的樂趣被惶恐的感覺所取代。

2.準備學習歷程 抓不到教授想要的方向

縱使學生在高一,就確定要讀的科系,但未來要念的科系,卻分布在不同大學,而同系內也有不同教授,誰會看他的歷程並不一定。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教授的認知不一定相同。學生在校準備上課報告,至少還了解高中老師,對準備歷程給不知是誰的教授,許多學生因而茫然缺乏方向。

3. 學習歷程平台不安全 出錯只會怪學生

學習歷程檔案,當初統一給暨南大學管理,在管理出錯而造學生檔案遺失後,教育部的究責幅度卻很小,難以建立學生對此制度的信心,甚至還怪罪到學生未先備份,更是負責者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4、學習歷程檔案限制多 學習樣貌被撕裂

上傳學習歷程時,教育部對於檔案數量與資料內容的多少做了限制。當學生擷取片段去上傳時,教授看到的只是學習的片段,並無法反應真實歷程的樣貌,甚至可能因為片段而對學生產生誤解

5、學習歷程惡化軍備競賽 擴大城鄉差距

學生為了增加學習歷程中,多元表現的豐富性,因而參加一了堆營隊。這些營隊都需要錢,增加了家長開支的負擔。另一方面,鄉下學校並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辦活動,讓學生列入學習記錄;反觀都會區的高中,還可以和明星大學結盟,共辦活動去豐富學習歷程,也擴大城鄉間的差距

6.學習歷程自由採用 教育部築空中樓閣

教育部說在高三時,學生能夠依自由意願,選擇要準備學習歷程,或者高三才提交備審查資料。但教育部卻同時要求大專院校,必須要配合教部剛上路且具有爭議的政策,讓自由選擇如空中樓閣。

7.學習歷程沒特色 處處多是模組化

學習歷程標榜要呈現個人學習特色的亮點,但許多第一線的學校、教師、學生,卻因此感到不知所措,而採用模板化、格式化的方式上傳檔案,最終與原目標背道而馳。

8.學習歷程平台不安全 學生個資會外洩嗎?

臺中市三年級的學生,看到了該校的學習歷程平臺可以簡單地透過網頁開發功能,輕鬆駭入網站並修改學生資料,與校方反映多時,卻從來沒有得到重視。其它各校的平台安全嗎?

9.學習歷程負擔多 紓緩壓力說說而已

教育部規劃學習歷程檔案,是為減少學生在高三下製作備審資料的壓力, 把這些負擔分攤到高中各學期。但各大學多會要求學生在繳交學習歷程檔案時,附上「學習歷程自述」,包含自傳、學習動機和未來規劃,與原先的備審資料相差無幾。

10.學測考題與課本內容脫鉤 學生程度更M型化

目前學測難易度與課本內容差太多。老師若依課本內容教,部分學生只能求助補習班,過程增加家長花費;無錢補習者則淪為學習的新弱勢。

11.自主學習時間短 學生並未自主

自主學習一週只1-2小時,學生難以自主學習與探索。當學生外出學習,安全責任由誰承擔?而在校內資源環境有限下,如何多元學習?

12.課綱刪古文學測卻加考 學生無所適從

課綱刪除古文篇幅,但測卻以大量古文入題,使得學生要花更多課外時間去閱讀古文,而要讀哪些古文也造成學生困擾。

13.文言文編排碎片化 文學涵養難孕育

高中課本的文言文編排碎片化,在去脈絡化前提下,學生並無法架構出文學的演變過程,也就更無法理解文言文存之意義,難以培養對文學欣賞的能力。

14、本土文學選文有問題 意識型態污染文學

本土文學中的《鹿港乘桴記》、《畫菊自序》等古文選文,並不具有被放入國文課本的價值,似乎是意識形態下的產物

15、英文課本太簡單 應付大考靠自己

英文課本內容太簡單,與大考的英文並未深入掛勾,熟讀課本也無法應付考試,使得學生必須花更多時間閱讀課外讀物,或者去補習班補習

16、主題式歷史教學 無法建構完整知識脈絡

時序式的歷史架構,讓學生有對歷史有完整認知,主題式難讓學生吸收相關知識。關於東亞三國歷史的課本內容相當淺薄,讀後對東南亞史無太多的了解。選修課本內容太簡單,只是將必修內容以不同方式整理。

17.公民課本內容不連貫 學生難以消化吸收

舊課綱的公民課本第一冊上政治、第二冊法律、第三冊經濟,現在卻讓各領域穿插,學生難以吸收連貫性概念。

18.自然科課本太簡單 學測考題卻很難

自然科課目刪去太多的名詞解釋,甚至也刪去能連貫不同單元的重要觀念,如有機體等,讓學生在學習時有斷裂感,需要另外補充相關知識。

19. 分科測驗不考英數 學測那次壓力超大

原本指考提供申請入學表現不佳者,另個努力的機會。如今,指考改為分科測驗,又不考英數,使得學測的英數考試無比重要,惡化一試定未來的壓力。反觀,歐美國家入學相關的考試,多能一年考多次,而擇優申請,減緩學生壓力。

20、學測數學分兩科 學生一個頭兩個大

有些學生要申請的同一科系的不同大學,分別要參考數A與數 B,導致學生必須跨考兩科,徒增念書壓力。

21.繁星入學更煩心 高中生蠟燭兩頭燒

繁星加入第五學期成績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高三有更完整的學習」,然而也因此加重了學生負擔,不少人在平時成績和學測準備間蠟燭兩頭燒,而段考題目也以學測範圍為重,與期待中的「高三完整學習」相距甚遠。

22. 個人申請面試與放榜時間延後 高中生慢性折磨

延後個人申請面試與放榜時間,是為讓學生在高三有更完整的學習,但學生因此要承擔準備個人申請面試和分科測驗的雙重壓力,再度陷入蠟燭兩頭燒的局面,被逼迫兩邊兼顧無法取捨,但也擔心會因此落得兩頭空。

23.素養題沒素養 只是考題變長

素養題將所有考科的題目敘述都拉長,在作答時間有限制時,學生必須要先理解題目才有辦法作答,無法測出學生對於該考科真實的學術能力。各科出題老師的國文能力程度不一,學生常會發現題目敘述邏輯奇怪,並有語法架構、語意表達的錯誤等問題,讓學生難以順利作答。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17313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