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永剛老師與我
2013/11/28 11:18:30瀏覽856|回應2|推薦63

  受「大甲河之聲」合唱團徐登志榮譽團長所囑為李永剛老師寫傳略,我的思緒跳回到27年前,在北投復興崗就學的那一段青春歲月。

 民國75年夏天我從鳳山步兵學校受完第一次軍事暑訓,返回復興崗繼續音樂科二年級的學程。這個新學期有一件大事,就是前系主任李永剛老師將擔任我們班上的「作曲法」課程。那時候他已經76歲了,必須坐著教書,我正好擔任教授班的班長,坐位又在他的正前方,上課時,手裡捧著李老師的著作〈作曲法〉,心裡有說不出來的崇仰和興奮,隱隱感覺到與歷史同在。……

 

  李永剛老師民國前一年出生於河南太康。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和南京中央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畢業。抗戰時期擔任河南信陽師範學校教務主任,1949年攜妻兒來台,擔任新竹師範學校教務主任。46歲應聘至政工幹校(政戰學校前身)任教,1967-1973年期間升任為系主任。

  就讀南京中央大學時,校長是羅家倫(其時,徐志摩、徐悲鴻和擅長美學的宗白華都在此任教),音樂系師資群中有留歐的第一代馬思聰(小提琴)、唐學詠(樂理);與張錦鴻(長三屆)、馬孝駿(大提琴家馬友友的父親)則是同窗,和主修鋼琴的周瑗之後結為連理。

  來台之後,與竹師的同事李澤藩先生(李遠哲院長的父親)常切磋網球球技,又為台灣一百多所學校譜寫校歌,習唱過的人口不計其數。他除了譜寫實用性的歌曲之外,最重視合唱曲,認為既可以獨立產生豐滿的和聲,又可以群體協調合作。另有〈指揮法〉和〈無音之樂〉、〈虎口餘生錄〉等文字著作。

  李老師不但是小提琴好手,亦是學生時代足球校隊的前鋒。我1986年初見到他時,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既不懂「復興崗」的時代意涵,也不特別喜歡軍事和思想課程,只是找遍所有能利用的空檔自修音樂(在例假日也不想外出,勤練著鋼琴、每晚爭取就寢後在潮濕的大浴室裡,坐在小板凳上以小燈泡夜讀一小時),到如今,技術已臻成熟,才發現人事的紛擾讓天真的自己嘗了大半生的苦頭。

  李老師當時應感受到二十世紀的音樂潮流來勢洶洶地轉向「現代樂派」,堅持調性原則的他勢必很受挫。回想起來,我曾在課堂上多次興致勃勃舉手追問有關新音樂的概念問題,他都笑而未答的緣故。

  從復興崗以音樂術科第一名畢業下部隊後,我連續幾年得到國軍文藝獎歌詞和歌曲獎,想來或許是擔任主審的李老師有特別的眷顧吧。

  在台灣,現代主義之後,1990年代尾隨的「後現代主義」又開始回歸傳統風格迄今,然而歷經兩次浪頭的沖激、融合,調性的概念亦非先前的古典「調性」風格了。而我也在1995年之後悄悄花了十年閉門鍛鍊調性理論和技術,慶幸沒有虛擲寶貴的光陰,從中淺嘗到了甜碩的果實。

  我想,李老師一身剛猛、文武雙全,歷經大時代風浪,以己身的沉穩練達,幫助過無數學子,然在晚年勢必也因無法大顯身手而感到悵然;往後幾年我見到他時,他依然和藹,從不多提早年事蹟,但眼神中難掩些許落寞。

  一直以來,李永剛先師都是一位熱忱教學,愛國且孝親顧家的好漢子。從他給竹師畢業生的贈言:「好老師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墾荒者的耐心、宗教家的熱心」,而他自己的座右銘是:「待人寬厚、和睦鄉里、誠誠懇懇處世、律己嚴謹、不事營求、平平淡淡一生。」他並且認為:「教育就是奉獻。音樂教師的工作、培育人才,是學術性的奉獻;學校行政工作、輔助教學,是事務性的奉獻。」由此可見其人格風範的高超。

   先師於1995285歲安逝於台北。距最後一次見到業師已經超過20年,這回為老師寫略傳所觸發的種種回憶,彷如又替我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

  所以,當我接到徐榮譽團長的囑咐,我比誰都高興業師所編配的客家合唱曲〈採茶歌〉仍被傳唱。一段長河的滔滔記憶,遂從渺遠的中原奔流至眼前,美麗樂音裡縈繞著時代的滄桑,揣想他當年在鋼琴前編寫時的心境,如今時光剪影忽忽又重返人間,我的心中不禁感佩又傷感了起來。

 

 

中華日報副刊  2013/5/3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ikaho&aid=9665696

 回應文章

陳惠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3 14:44
北師之後我跟李永剛老師再學過和聲學....
也思(musikaho) 於 2013-12-04 10:13 回覆:
和聲學我也在李老師那裏打下良好的基礎;剛知道您也是樂界的前輩,問好。

山水光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1 16:45

看見您青春的歲月中

充滿故事與美麗

也思(musikaho) 於 2013-12-03 10:40 回覆:
有一天,當我們回頭看過去的日子,已經將憂鬱、憤慨全放下,努力都得到了稱心的結果,那將是一個欣慰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