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8 22:38:34瀏覽2570|回應0|推薦28 | |
《人神之間》 (Des hommes et des dieux,英譯 Of Gods and Men) 這部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法國影片,是根據1995年發生在北非阿爾及利亞的真實故事改編的。 故事的背景是1990年代的阿爾及利亞內戰,1991年12月,阿爾及利亞政府因為在首輪選舉中輸給回教解放陣線黨,而決定取消第二輪大選,並且逮捕回教解放陣線黨的領導人物,回教激進武裝派乃起而叛變。其時阿爾及利亞政府大權操縱在軍人手裡,陸軍領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廢了原有的民選總統,自己當政起來。 這場內戰一打就是十年,一共死了15到20萬人,當時阿爾及利亞的人口也不過只有2千5百萬人而已。 電影的故事就在阿爾及利亞鄉間,一個村莊附近山上的隱修院展開。這是一個有八位法籍隱修士的熙篤會(Cistercian)隱修院,隱修士們在院長克里西昂(Christian)的領導下,過著和平安靜的隱修生活。電影一開始,平鋪直敘地把隱修士們的日常生活描繪出來,從凌晨的頌唱日課、到彌撒聖祭,之後的讀書、種菜、養蜂、洗衣、做飯,在在顯示著這是個很平常的隱修院。 只有當鏡頭對著山谷中的村落,看著阿拉伯臉孔的村民,我們才被提醒這個看似平常的隱修院並不平尋常。 不尋常的原因來自隱修士們和村民們的背景差異。不只是法國人和阿爾及利亞人的差異,也是基督徒和回教徒之間的差異。 歷史上,阿爾及利亞曾經是阿拉伯奧圖曼帝國的屬地,當時的阿拉伯海盜利用北非的海港做基地,不只搶劫地中海來往的船艦,而且到歐洲沿海的村落,把整個村子的成千基督徒居民一網打盡,變賣到土耳其、埃及等回教國家做奴隸。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派軍入侵佔領阿爾及利亞,鼓吹法國人移民,而且把它作為一個省份,完全成了法國的一部分。 這個局面維持了一百多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阿爾及利亞人要求獨立,展開了一場為期八年的血腥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從1954年打到1962年,死亡人數高達一百萬人。戰爭的結果,移民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後裔大概都盡數回到法國,阿爾及利亞人中的親法派不是被殺就是流落天涯。 基督徒和回教徒之間,法國人和阿爾及利亞人之間,就是有這麼多的恩恩怨怨。 有了這個背景認識,讓我們對隱修士們和阿拉伯村民們之間的和平相處更加覺得驚奇。村民中有人在修院工作;修士中有一位是醫生呂克,每週一次為村民們義診,除了治療病痛之外,也照顧了村民們日常生活上的許多需要;修院出產的蜂蜜,也拿到村上每週一次的市集販賣。修士們和村民們友善往來,參與村民的家庭活動的時候,不止和他們一起歡慶,也很自然地和他們一起參與回教禱告。
慢慢地,在電影的無聲鏡頭和不多的對話裡,導演讓我們知道這個友善關係其實是靠著許多人為善意的努力培養出來的。例如院長辦公室的書桌上,擺著一本屢屢被翻閱的回教可蘭經;例如在談話中,我們知道修士們並不像一般傳教士企圖改變村民們的信仰,他們只是要做村民們的好鄰居,為他們服務。在他們的看法中,所有的人都是上主的子女,和平相處、彼此照應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觀賞電影前半個鐘頭的描繪,如果有了這些背景認識,可能就有更深的體會。 這個和平的局面不久就被回教激進派游擊隊的殺害外國工程師而打破,而電影的劇情也由此急轉直下,開始描寫隱修士們的互動,以及每個隱修士內心的思考。 先是村長的到訪,他很善意的徵詢院長,要不要請部隊派軍來保護修院,卻叫院長委婉但是堅定地拒絕了。這事在隱修士之間引起了一些討論,有些修士認為這麼重大的一件事,院長不應該沒有徵詢大家的意見,就自己做了決定。有一位老修士很直率地說:「 克里西昂,我們選你做院長,但是這樣的事並不需要你一個人做決定。 」 從修士們的討論中,我們看出有的人覺得應該留下來;但是也有人覺得不應該坐以待斃,應該盡快的疏散到比較安全的修院;也有人認為走著瞧,看看局面如何變化再說。 之後,隨著游擊隊的闖入,警察的搜素等等事件,我們看到修士和村民們的商榷;看到修士們內心的變化;看到他們之間的互動討論;也看到院長對每個修士的聆聽關照。這些內心戲演得非常深入,相當感人。 後來,每位修士都達到了內心的平安,自願留下來,與村民們共存亡。 在一個雪夜裡,來了一批游擊隊把他們當人質帶走,當鏡頭拍著他們在雪地的山坡上舉步艱難地前進時,旁白裡講出院長事先寫下來的一封信,裡頭不止解釋了他們的決定,也表示了他們的關懷,包括了劫持殺害他們的游擊隊在內。這篇旁白為整個電影做了最好的註腳。而電影也在他們蹣跚的背影消失在紛飛的雪花中結束。
每個基督徒在領洗的時候,都有一顆願意跟隨耶穌的心。但是跟隨耶穌並不容易。耶穌自己在福音裡就預先警告過他的門徒, 「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 」 (瑪竇福 「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瑪竇福音 跟隨耶穌,就是走耶穌的路,按照他的福音精神過日子。耶穌傳揚的是一個大愛的上主,祂愛的並不是只有好人,惡人祂也同樣愛了, 耶穌「愛仇」的教訓不是一樁容易的道理。 「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 這樣的道理在平日裡已經不容易跟從了,到了被迫害的時候,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如果想到自己,也不是隨時隨地都是完美無缺,正如聖保祿講的:「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 (羅馬人書5:8) 每思及此,愛仇的可能性就提高了許多。
有些人信教或是參加修會是為了某一個特定的理由。比方電影裡的克里斯多夫,他參加隱修會,來到阿爾及利亞,原是為了過一個平靜的隱修祈禱生活。但是世事難料,如今卻要他走上可能殉教的路子,經過許多的爭扎,他終於了解,生命的真意並不在選擇某一種生活方式,而是選擇了跟隨耶穌的道路。就像耶穌對聖伯鐸(聖彼得)講的話: 「 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 剛過的復活節,基督徒紀念耶穌的受難以及復活。耶穌的復活也是一樁不容易理解的事。但是為千千萬萬的基督徒,這是他們信仰的基礎。保祿就這麽說過: 「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 每個基督徒也相信,他們在領洗的時候,他們的舊我也同基督一起死亡,然後一個新的聖神內的生命開始在體內茁壯成長。其實這個皈依的過程,這個死亡和復活的經驗,在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中都不斷地重演著。不,其實不止是在基督徒身上,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這個自我空虛的皈依經驗都在持續地發生著。 也就在這種體驗當中,我們在每個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基督的影子,我們在每個人身上都可以察覺到上蒼的大愛。 每個人都是在「人神之間」。 電影中的配樂都是隱修士們在唱日課祈禱以及參與彌撒中的頌唱,唯一的例外是在受拘捕的前一個晚餐中,呂克為大家播放的柴可夫斯基天鵝湖音樂。這篇短文也就以天鵝湖配樂做結束。 Swan Lake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