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督的奧秘》前言3 - 重啟一扇古老的大門
2024/12/04 08:18:37瀏覽607|回應3|推薦9

《基督的奧秘》是美國方濟會士理查·羅爾神父 (Richard Rohr, OFM) 所寫的 “The Universal Christ” 一書的中文譯本書名,由周明芹先生翻譯,胡國楨神父審訂,啟示出版社在2023年12月出版。原書在2019年由 Convergent Books 出版。

前言(3) - 重啟一扇古老的大門

在前篇文章中羅爾神父指出早期的基督徒對復活的「基督」有更寬廣的理解,不只是兩千年前耶穌復活的單一事件而已。他們相信基督從時間的一開始就臨在於萬事萬物當中。可惜這樣的理解在後來的西方教會喪失了。在前言的最後一部分,羅爾神父指出要重啟這扇關閉大門的鑰匙就是對「基督」有更深更廣的理解。羅爾神父承認這個目標可能太龐大,但是只要我們強調信仰中真正重要的地方,而不管細枝末節,實際上並不難做到。

在中文譯本的第43頁,羅爾神父說他願意做我們的嚮導,帶著我們去尋找這把鑰匙並且重新打開這扇信仰的大門,亦即陪著我們一起去探索:探索如何去理解「基督的臨在」,以及這個新的理解如何可以轉化我們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羅爾神父說他不會用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我們熟悉的事物,指引我們一步步地更朝目標前行。在這裡,羅爾神父用了一段優美雋永的文字來表達他的作法。我們無妨讀讀他的原文:

“I want to ground a conversation of such immense scale in the stuff of earth so that we can follow it like a trail of crumbs through the forest: from nature; to a newborn child with his mother and father in a lowly stable; to a woman alone on a train; and finally, to the meaning and mystery in the name that might also be ours.”

【在這裡,他借用了格林童話裡「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的故事,漢賽爾(Hansel)在走過的地方留下麵包屑,以便可以循著原路走出森林。就像麵包屑一樣,羅爾神父願意用我們生活中具體熟悉的事物,一步步更深刻地帶我們去體會神的臨在。羅爾神父舉了幾個例子:從在大自然中領略神的臨在開始,到誕生在馬槽裡的耶穌,到在倫敦地鐵車廂中的卡麗爾,最終,有一天,我們也被邀請去參與體驗「神臨在萬物」的代號 — 「基督」所帶來的意義和奧秘。羅爾神父想要表達的是:「神臨在於萬物」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經驗到的具體事實。】

羅爾神父說,一旦有了這個體驗,它能轉化我們日常生活的方式,以及對待萬事萬物的看法。接著在中文譯本第43頁有這麼一段文字:

「這將帶給你現代文明所缺乏、卻渴望的一種深刻而普世的意義。它有可能將基督宗教重新定位為一種自然的宗教,而非一種僅基於特殊啟示、只屬於少數幸運開悟者的宗教。」

原文是:”It can offer you the deep and universal meaning that Western civilization seems to lack and long for today.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reground Christianity as a natural religion, and not one simply based on a special revelation, available only to a few lucky enlightened people.”

【譯者把羅爾神父所說的「Western civilization (西方文明)」翻譯成「現代文明」。我自己的看法是:這不是「現代」或「古代」的問題,而是「西方」與「東方」的問題。西方文明中,神以「位格化」的形式存在,因此西方人要超越這個關卡需要一番努力。相對而言,在中華文化裡,「參天地」的思想,以及「與天地同喜同悲」的情懷,很自然的都在我們的血液中。為一個華人基督徒,不必為了在「位格」與「無(超)位格」二者之間選邊站而煩惱,我們二者都可接受、都可容納。也因此,我認為華人或許比較能夠接受羅爾神父的說法。】

【羅爾神父提到「自然宗教(natural religion)」,指的是「真理和神的臨在,都藉由受造物、人性和宇宙顯示出來」。相對而言,猶太基督傳統自認為是「啟示的宗教」。基督徒一般認為他們的宗教起源於四五千年前神給猶太人的啟示,而後有耶穌降世所帶來的救恩,只有相信耶穌的人才能得救。羅爾神父相信神的臨在不只在猶太基督傳統的啟示當中,人在整個宇宙萬物當中也可以領受到神的臨在。基督徒如果能夠領略到這一點,那麼他們所相信的救恩與神的愛就更是海闊天空。】

接著,羅爾神父這樣說:”But to experience this new understanding, we must often proceed by indirection, by waiting, and by the practice of attentiveness.”

【在這裡,羅爾神父告訴我們:要獲得這種新的領悟,我們不能以直接了當、像理性分析的方式去強求。相反地,我們要抱著一個開放的心靈,用等待、聆聽的態度,讓新的領悟自己進到我們的心裡。也就是說,不必對一字一句都要馬上清楚明瞭,允許它們暫時「保持著神秘」,羅爾神父把它稱之為「默觀式的閱讀與聆聽」。】

在中譯本第44頁,羅爾神父談到宗教的基本功能是將我們與萬物完全連結,這是為了幫助我們能把整個世界和我們自己看成一個整體,而不只是許多個別的部分。因為從「萬物一體」的角度去看世界,真正開悟的人看到的是「合一」,而不是給萬物貼上優劣好壞或上選落選的商標。

羅爾神父又說:「『浩瀚如同宇宙般的基督』(a cosmic notion of Christ),不與人競爭,不排斥他人,而是接納眾人包容萬物,讓耶穌基督最終成為配得上整個宇宙的『如同神明的存在』(a God figure),【而不再是侷限於基督宗教裡的神。】以這樣的角度理解基督宗教的訊息,感知到造物主的愛與臨在深植於被造的世界。如此一來,在思想上所謂「本性」與「超性」區分自然就瓦解了。」

原文是:”A cosmic notion of the christ competes with and excludes no one, but includes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and allow Jesus Christ to finally be a God figure worthy of the entire universe. In t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Christian message, the creator’s love and presence are grounded in the created world, and the mental distinc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supernatural” sort of falls apart.”

【在這裡,羅爾神父說讓耶穌基督成為 ”a God figure”,而不直接說 “God”,我認為是因為在西方世界裡,一說 “God” ,人們立即就聯想到基督宗教裡傳統對神的看法。把耶穌基督說成『如同神明的存在』(a God figure),無形中擴展了傳統基督宗教對神的認知,亦即:基督是有時間以來就臨在於宇宙的萬事萬物當中。「基督」終於昇華成宇宙中無限仁愛、慈悲、創造與合一的代號。】

在中譯本第44到45頁,羅神父說他不希望這本書被認為是一本純粹的神學書籍。他說耶穌來到世上,為的不是只讓神學學者瞭解他的訊息並且精確地釐清一些神學概念;祂來,是為了讓普世眾人、天下萬物都能在祂內合而為一。

在中譯本第45頁,羅爾神父再度提到默觀式閱讀,(在教會裡稱之為「聖言誦讀」)。他說:默觀是耐心地等待著、讓不清楚的地方被釐清,而不堅持立即有現成的答案。

在中譯本第46頁,羅爾神父以這樣的一段話結束,與讀者們共勉:

「當我們一起努力去了解『基督』真正意義(遠不只是耶穌的姓氏)的時候,這樣的『默觀式閱讀』就是你我所要練習的。」

“Contemplation is waiting patiently …… And that will be the practice for you and for me as we work our way together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a Christ, who is much more than Jesus last name.”

羅爾神父對「默觀式閱讀」的重視可見一斑。


後記網友「讀者」問到〈前言〉的最後一句,到底羅爾神父要我們一起練習的是什麼?

我自己的理解是:羅爾神父要我們練習的是「默觀」和「默觀式閱讀」。我這個結論是根據〈前言〉的最後三句話。我們在這裡無妨把中英文一起參照著看。

第一句的英文:“Contemplation is waiting patiently for the gaps to be filled in, and it does not insist on quick closure or easy answers.”  
默觀是耐心的等候著缺漏的部分被補齊,它不堅持要求有快速的了結或是現成的答案。

第二句:“It never rushes to judgment, and in fact avoids making quick judgments because judgment has more to do with egoic, personal control, than with a loving search for truth.”
它【默觀】絕不倉促下判斷,而且事實上它避免做出任何輕率的判斷,因為輕率的判斷大多是出自於個人私心的控制欲、而不是出自於對真理懷著愛心的追求。

第三句:“And that will be the practice for you and for me as we work our way together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a Christ, who is much more than Jesus’s last name.”
而那【默觀】將是你和我要做的練習、當我們一起努力去瞭解基督【真正含義】(遠不只是耶穌的姓氏)的時候。

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句的主詞是「默觀(contemplation)」,第二句話的主詞是「它(It)」,指的是前一句的主詞「默觀」。最後一句的主詞是「那(that)」,還是接連前兩句的主詞,也是「默觀」。

希望這樣的解釋,幫助大家了解我為何認為羅爾神父要我們一起跟他練習的是
「默觀」和「默觀式閱讀」。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hiner&aid=181451060

 回應文章

讀者
謝謝
2024/12/14 22:37
謝謝你的說明,這樣就很清楚了。

讀者
羅爾神父要我們練習什麼?
2024/12/08 09:53
你在貼文中說羅爾神父要我們跟他一起練習「默觀式閱讀」,你是如何下這個結論的?因為我讀中文譯本的意思好像要練習的是:「瞭解基督所代表的,比耶穌的姓氏更為深奧。讓我們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樣的練習。
mushiner(mushiner) 於 2024-12-09 21:43 回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去看最後的三句英文原文。因為長度的關係,我將在貼文裡頭回答,謝謝。

讀者
2024/12/08 06:30
什麼是四十三頁中鋪著麵包屑的步道?
mushiner(mushiner) 於 2024-12-09 10:40 回覆:
讀者君,謝謝你的留言。這幾天也和一位朋友討論到同樣的問題,真巧。

這一段文字的原文是“a trail of crumbs"。”trail"有幾個不同的意思,它可以指在公園裡供人散步或健行的『步道』,也可以指『痕跡、踪跡』。在這裡,它說的不是『鋪著麵包屑的步道』,而是可循的『麵包屑踪跡』。在格林童話裡,壞繼母強迫爸爸把兩個孩子引進森林裡,想丟棄他們。第一次,男孩子用白色碎石做記號,循著碎石的踪跡,回到家。第二次,因為沒時間收集碎石頭,男孩子只好用麵包屑做記號,沒想到麵包屑都被小鳥吃掉了。雖然這樣,在西方文化裡,“breadcrumb trail"已經變成大家常用的典故,就像中文裡的『有跡可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