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3 16:36:41瀏覽841|回應0|推薦33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研讀心得6-1 Morgan 2002 05 31 於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金剛經研經會 壹﹑前 言
本次討論第第九分「一相無相」、第十分「依法出生」兩分,以進一步談到不管小乘聲聞或大乘菩薩,甚至佛等,均是因修行時不落兩邊,一切均捨(放下,當然亦無放下的念頭),方能見如來(證道),但其於法實無所得(實無所證)。又為了顯實像,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達真空妙有中道實像。
第九分「一相無相」重點在以小乘聲聞四果為證,四果均離相(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阿羅漢-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必須兩邊不住,才能證果。亦與前討論的不應取法取非法、不可取、不可說、佛法即非佛法,遙相呼應,(1)得而無得,不取法也,所謂即非佛法也;(2)無得而得,不取非法也,所謂佛法也。得而無所得,無得即是得,即心行滅,言語斷。何可取,何可說哉!
第十分「莊嚴淨土」,重點在「於法實無所得」;「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釋尊教誡菩薩應該要這樣修法,淨明經云:「心淨則佛土淨」。心要怎樣清淨呢?不住就清淨。住就是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心就清淨;一有分別、執著,心就不清淨。又『莊嚴佛淨土』中『淨』字最要緊。土如何淨?由心淨耳。既須心淨,所以莊嚴不能著相。若心取相,便不清淨矣,故「莊嚴佛淨土」,就是莊嚴自己的清淨心。自己心果然清淨了,佛土就清淨了(假如自己心裡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眾生壽者,那怎麼能莊嚴淨土?)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心如不清靜,那來效果呢?
又初發菩提心,如何便能清淨心現前?我們應知道就是因為其不能,故我們應「如是」而修。究竟要如何修呢?就是所謂「應無所住」也。要如何無所住?佛教我們「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指示無住之用功方法。
前已討論「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兩要句。而「應生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係其點睛處。蓋前兩句,是分開來說。至此則將兩句之意,合而為一說之。因為:
1.應無所住:就是「不應取法」;生其心:就是「不應取非法」。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是說不但「不應取法」,亦應「不應取非法」。前幾分談到不取法,應以不取非法為界,正是從此處悟得者。所以獨揀「持戒修福者能生信心」,亦因其絕不致於取非法相,方能修此不著相之般若法,故我們必應1.先將「非法相」一面,關得緊緊,絕對不取。2.然後再修習「不取法相」,方合佛旨,而生般若正智,以證般若理體。又觀「應生清淨心」句。清淨即是無所住,「應生清淨心」猶言應生無所住心也。而(1)「無所住」,是「不取法」;「生心」,是「不取非法」。「應生清淨心」是言「清淨要在生心中顯現」(但清淨,不生心,便是死水,為佛法所不許。)豈不是說「不取法」,要在「不取非法」中做出乎*2。
換言之,1.「不取法」,空也。2.「不取非法」,有也。3.「無所住而生心」--明空不離有。4.「生清淨心」--明空在有中。是故(1.)空不離有,猶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心經),不離、不異漸合矣,然而空還是空,有還是有,是猶一而二也;(2.)若空在有中顯現,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空有相即,則二而一矣。此之謂空有同時。必能如是,方為兩邊不著。
總而言之,明了「無所住而生心」之真實義。則所謂「生」者,乃是任運而生。所謂「無住」者,無妨隨緣而住。隨緣而住者,無心於住,雖住而實無所住也;任運而生者,法爾顯現,曰生而實無所生也。如果能如此,則法法都顯無住真心,物物莫非般若實相。
從本兩分中,就近脈而言,1.上來先明四果,各各得果無住;2.次須菩提自陳得果,亦無所住。此皆小乘也;3.再次世尊復就自身往事,以明於法實無所住。(經云:於法實無所得。即是於所得之法不住也。)此言大乘矣;4.最後更就菩薩修六度時,於莊嚴佛土,亦無所住。則非句,不住法相也。是名句,不住非法相也,則專說大乘因地。 (下續)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