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研讀心得2-4
2009/08/27 16:38:42瀏覽640|回應1|推薦6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研讀心得2-4

Morgan  2002/03/01於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主持的金剛經研經會

(二)去我執生實相

伍﹑大乘正宗分第三

經文: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一﹑【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諸菩薩句:即指發大心之善男女言*2

凡言菩薩摩訶薩有兩義*2

(一)為菩薩中之大菩薩:如稱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約一人而稱。

(二)為泛指多人而稱:乃謂菩薩,或大菩薩也。

諸:發心者不止一人,故曰。諸者一切之意。須知此經本是最上乘,則發心學此者,皆為大菩薩。然而根性不同,雖同發大心,1.有發得圓滿究竟心者,則可成大菩薩2.發不圓滿究竟心者,只可成菩薩矣。佛之說此,亦希望人人皆要發得圓滿究竟耳。何謂圓滿究竟?如發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則菩薩也。若知發心上成下化,而又知雖上成而實無所成,雖下化而實無所化,乃是無所成而上成,無所化而下化,則性德究竟,體用圓滿,而為大菩薩矣。如念佛法門,本是至圓至頓之無上妙法。乃僅僅只知自了,則最上乘之法,不但不足為大乘,竟成為小乘矣。所以只能往生下品,多劫不能花開見佛*2

(論止觀)所以學佛第一要開智慧;開智慧者,最初便是明理,如不明了真實義理,發心不能達乎無上;明理不是專在文字上剖解,必須修觀。云何修觀?即須多讀大乘經典,更須屏除外緣,收攝身心;若不先將此心攝在一處,何能依文字起觀照。故曰戒生定,定生慧也;戒以屏除外緣,定字有淺深,初下手時,必應勉強攝心一處,令心凝靜而不馳散,乃能起觀。迨至觀慧生,則大定即在其中,不待勉強。故止觀云者,止從觀來,觀成自止。何以故?觀成則妄想悉除,便是止故。總之,定慧二字,互相生起,如車兩輪;又曰即止之觀,即觀之止也,止觀是學佛緊要功夫*註二。

初發心人,何以便稱菩薩摩訶薩?*2

1.     以其能發大心,便有成菩薩摩訶薩之資格,故即以此稱之。

2.     佛稱之者,是令當人直下承當,不要自失勝利。

3.     世尊平等平等,其視眾生本來同佛。然則稱發無上心者為菩薩摩訶薩,又何足異。

如是:指下正明之文*2

*降伏其心:是令妄想不起,亦是使不覺者覺。上文先問云何住。佛之總示,亦先說應如是住,何故詳談時先說降伏乎*2

此中要義,當分三層明之:

(一)一切眾生,從來不覺,今雖發無上覺心,亦不過發覺初心耳。其不覺之妄習,分毫未除,安有真心可住。若以為初發覺時便見真心,即此一念,依然是妄想也。故初發心人,其下手祇有降伏。古人云:但求息妄,莫更覓真。即是此意。須知吾人之心,雖完全不覺,而實完全為本覺之所變現。所謂真妄和合,名之曰,是也。只要妄心分分除,真心即分分顯;迨至妄盡情空,則以其始覺合於本覺矣,故初不必言住不住也*2

  (二)不但初發心時,應從降伏下手已也,自始至終,亦只有降伏之功。乃至成佛,亦無所住。須知妄想無明,(無明即是妄想。)以破為鵠。修行至信位,但能伏,猶未破也。由十信進入初住,始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即是始見一分真心。)十成只得一成,云何可住名為住者,明其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耳。從此步步增進,而經十住而十行、十向、四加行而後登地,至於八地,始稱無學,無明向盡矣。而十方諸佛猶復殷殷勸進,應滿本願,廣度眾生,勿得住入涅槃。由是而歷九地、十地至於等覺,尚有最後一分無明。(可見至等覺,始破九分。)仍當以金剛智破之,乃成究竟覺,而仍然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也。可知位至成佛,還是住而不住,不住而住。如我世尊之示同凡夫,非住而不住之榜樣乎。然則始終皆無所住,只有降伏也,明矣*2

  (三)善現前雖先問住,而其目光實注重於降伏;蓋以欲住不得,故繼以降伏為問耳。否則但問應云何住足矣,奚必更贅一詞。而總示之既言應如是住,復言如是降伏者,意亦如斯。此則語有先後,意實一貫。除降伏外,別無進修方法*2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的中心思想或者教法,究竟在那裡*1

第一,降伏其心,並不是壓制而是引導,引導到另一個方面。妄想心的根本是我們有一個我的觀念,這是我,這是我所有的。可是佛所教的降伏其心的教法中,並沒有直接強調的說,你得降伏我見,你得將我的觀念壓制下去,或者消滅它。佛並沒有這麼說。佛說你得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們得到解脫,幫助他們去掉煩惱苦痛,了脫生死,所以不是消極的克制自己,而是積極的幫助他人。這一點是非常善巧的。各位請想一想,如果一切眾生都解脫了,都離苦得樂了,都了脫生死成佛了,你還會不會仍舊在生死中受苦呢?你也是眾生的一份子啊!所以所有的眾生都離苦得樂了,你也離苦得樂了。各位要曉得的觀念是一個人有生以來非常堅強牢固的,要想正面的壓制消滅它,是非常困難的,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把你的目標轉移到旁人的身上,而且還強調說你幫助別人,你會得大的福報,我們凡夫聽了,自然高興的積極幫人,等到眾生都離苦得樂了,你自然而然的離苦得樂,這不是很善巧嗎?以引導代替壓制,度人的結果就是自度,所以這條路,實在是我佛慈悲開導的善巧方便*1

第二,這段降伏其心的中心教法是福慧雙修。經文:「所有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句話是要一切眾生都得到好處,都得到解脫,都離苦得樂,都為他們好。這不是積福嗎?你幫人,就是修福。下面佛又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好不容易懂。各位!凡是好不容易懂的道理,就是智慧。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所以好不容易懂。正因為不容易懂,我們要去瞭解研究,進而明白個中道理,這就是修慧。所以這段降伏其心的辦法,不但善巧,而且是十足的福慧雙修*1

下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3263275

 回應文章

qwnxc
2015/07/04 09:08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