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2 13:51:48瀏覽837|回應0|推薦1 | |
甘願作 歡喜受 以前, 若有人問我,何種事業穩賺不賠? “蓋廟!” 這不是隨便說說的, 約20年前同事曾取締四獸山保安林地一座違建廟, 後因雨致該廟前駁坎滑落, 而後,未滿一周,該廟竟募得數百萬香油錢…。 在這次世界金融海嘯,百業蕭條時節由紐返台, 三月的某周六,隨某公司到南投竹山藥草園觀光, 行行復行行,遊覽車兩度分轉進到財神爺廟, 但見一部部遊覽車並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某仍是鐵皮屋搭蓋的財神廟,動員許多志工, 力遊說客人認個瓦蓋廟,轉個運捐點香火錢; 而另座據說神驗無比的財神爺廟,更是人擠人, 幾乎挨不近擲筊的神壇, 後知該廟近20年崛起,擁有極寬廣的廣場, 處處是土產販賣店,是大觀光市集,但積極做公益事業。 我深深感觸到民間信仰力量的浩大, 尤其在這無助、失業率高升的金融海嘯時期。 * * * 香火鼎盛,遊客如織的台北行天宮恩主公廟, 20年來總是匆匆路過,雖偶而也進入參拜並祈福一番, 但就是這麼問訊、祝禱….,仍總是匆匆。 這次返台近月,雖仍路過,但也隨友駐足進入參拜, 仍是人擠人,香客如織,卻感受到另一番景象, 但見誦經者,心無旁騖專注誦經, 參拜者,人手一炷馨香,誠心正意的祈求、祝禱, 替人收驚志工,至誠無私的為人收驚消災解厄, 這景象讓心裡深深升起不一樣感覺,但卻不知是何緣故。 離宮前隨手拿起一本該宮出版的「萬般隨心」, 創辦人玄空師父開示錄,一翻開, 即見標明該宮秉持創辦人之 「四不原則」正信理念與建廟精神: 不焚化金紙,以冒瀆神明, 不酬謝金牌,以巴結神明, 不演戲酬神,以戲弄神明, 不供奉牲禮,以誣陷神明。 此外, 不設功德香。 我終於了悟,這就是感應到行天宮與其他廟不同的原因。 原來該宮創辦人玄空師父(黃欉居士,1911年生), 為白雞山礦業鉅子,1943年前往行天堂參拜, 受到恩主公感召,從此後宣揚 關聖帝君大教, 整飭人心,匡正世風。 1958年毅然將如日中天的煤礦事業,託付下屬經營, 全心、全身投入弘法濟世之利生事業。 從1956-1967年間,先後挹注個人龐大資金, 購地、租地與工程營建費, 次第完成北投分宮、三峽分宮行修宮及台北本宮之建設。 開創行天宮繼往開來之基業; 更於1969年完成「財團法人台北行天宮」登記, 堅辭董事長職務,將三宮貢獻社會。 而後,他更弘法利生,戮力禪揚五倫八德、 正信聖教,教化社會人心。 而今,黃居士雖於1970年往生, 但他一生的財施、法施、無畏施,普及眾信徒; 讓繼任人,秉持其精神,致力於弘法利生志業, 該宮以 「濟世助人之出世精神,落實入世之社會服務, 匯集十方信眾之善心善念,默默耕耘 -宗教、文化、教育、醫療、慈善五大志業」。 而今皆有輝煌成就,真是利澤眾生。 黃創辦人之 「甘願做」三輪體空布施*註, 「歡喜受」利澤眾生之成就。 佛說: 萬法惟心造。 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 而修行之道,不就是 如何讓這一顆攀緣的生滅心停下來。 所謂: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也許,若有人再問我,何種事業穩賺不賠? 我的答案將不再是「蓋廟」,而是 「甘願作,歡喜受!」 因為,如此 您必賺得全世界,必贏得您的今生與來生。 註:所謂三輪體空,就是您在布施時,沒有「布施的我」、「布施的物」、「布施的對象」的念頭,以平常心、平等心、無分別心的作財施、法施、無畏施的布施。 (2009 04 19 於台灣台北)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