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性生活,歡喜修行(序列一)2-1 壹、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2015/04/09 11:20:19瀏覽2457|回應0|推薦8
 

知性生活,歡喜修行(序列一) 2-1

壹、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Morgan 心得與整理

2015 02 10講於達彌儒道台北市政府大班法會

隨緣,

隨順因緣?

如何隨順因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隨順因緣,究竟是正面、積極、主動;抑或是負面、消極、被動的?

因果昭彰,絲毫不爽?缺緣呢?

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緣起性空,當體即空;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台語,夫妻離婚,稱離緣。緣聚婚結,緣散婚離)

在生活上,在修行道上,

隨緣不變,隨緣?隨那些緣?( 從用歸體)

不變,那個不變?

不變隨緣,那個不變的,何以能不變?( 從體起用)

既不變,又如何隨緣? (從體起用,從用歸體)

 

(知性生活,歡喜修行)

生活要知性,要感性;修行要歡喜,時時刻刻,應用您澄明本然智慧,來知性生活,來歡喜修行,則必身心自在。

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將兩者融為一體,則無時無刻不在修行,何愁道業不成?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示人。

-宋蘇軾〈廬山東林寺偈〉

 

大自然雖然四時運行,卻隨緣時時說法,成住壞空,萬法無常,本在其中。能仔細觀察,細心體悟,道就在其中,了脫生死就在當下,那愁道業不成?

投影片中的影像,是當紅的櫻花美景,它確如「溪聲」、「山色」,都是如來、大自然在說法,請共賞、聆聽。

 

【大乘起信論】佛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先來說個【故事】*4:

古時候有一位老修行人,在大眾寮房下住了多時,他度量很寬,待人厚道,一邊修行,更常能勸人「放下、放下」;*4

有人問他:「你這樣勸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沒有?」*4

他說:「我在三十年前就斷了『無明』,還有什麼放不下呢?」*4

後來覺得住在大眾寮房內,還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這回獨宿孤峰,無人來往,自由自在,以為就真無煩惱了。*4

誰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時,聽到門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鬧鬧地說到庵裡去看看。有說不要動修行人的念頭,又有說既是修行人,念頭是不會動的。後來牧童都進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團沒有理他們。*4

牧童們找吃的、找喝的,鬧個不休,老修行就是不動、不聲、不響。

牧童以為他往生了,但搖他也不動,摸他時身上卻還有溫度。

有人說:他入定了!

有人說:我才不相信。

於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還是不動,挑他的手也不動,挑他的肚臍也不動,挑他的耳朵亦不動,最後再挑到他的鼻孔。

老修行終於忍不住,打了一個大噴嚏,

於是大罵道: 打死你這般小雜種!

那時觀世音菩薩在空中出現說:你三十年前斷了無明的,今天還放不下嗎!

可見說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真不容易! *4

 

 

【大乘起信論】佛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八個字是我們常常聽到*5,也經常掛在嘴邊,但我們真的,能在生活上、修行道上,應用自如,隨心所欲嗎?我們真的就理解其真意嗎? 又「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究竟有無順序?有謂,一般而言,新手先以「不變隨緣」(了悟不動澄明真如本性),進而才能「隨緣不變」(隨順內外因緣,但又能保持真如本性不動),而老參則運用自如。

說明「隨緣不變」與「不變隨緣」之前,要先瞭解:什麼叫「不變」?什麼叫「隨緣」?*9

1.什麼叫「不變

不變:是畢竟平等、無有差異、變異的意思。5不變是對我們「凡夫」、眾生體內都有不變的東西,那就是與生俱來的本性,也稱佛性、真如。故不變就是指如如不動、本來清淨的的真如本性、佛性,亦即萬事萬物(萬法)的「本來面目」;亦即「佛性」「真心」、「本體」...等等)。*9

不變,就是本性、佛性不變 (六祖在聽五祖為他說金剛經而悟道時,他描述本性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復觀所謂本性,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中庸說:「天命之為,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老子道德經說:可道,非常道....」;佛教說:「明心見」;儒家說:「我欲,斯仁至矣。」,其中之明德、性、道、性與仁,各家名字隨不同,但皆是指「真如本性」、「佛性」。

據宋子璿《起信論疏筆削記》,真如有二義,一者不變,二者隨緣。其中,不變」指真如為一切諸法之真實體,乃超越時空、不生不滅、無為常住之存在。*11不變,不是墨守成規、冥頑不化,而是要擇善固守。*11

2.什麼叫「隨緣

隨緣:就是守住前述所指「佛性」「真如」、「真心」、「本體」的本性,而又能隨順著各種因緣、機緣、外在環境(條件)的不同自然而起的變化*9而隨機應現,隨機變化或隨機教化。但所謂的本性(佛性)是「真空妙有」,因「真空」,故能「妙有」,而顯現一切。看看我們凡夫、眾生的心經常都變來變去、無常,今天這麼想、明天那麼想,隨著外在的環境變化與自己的情緒波動而幻化萬千,都是一種無常、散亂的心。*5如水加熱變成水蒸氣、海因風而起浪、人因歲月的流轉而蒼老等等。*9

據宋子璿《起信論疏筆削記》,隨緣」指真如能全其不變之自性,隨染淨之緣,全體起動,顯現森羅萬象*11隨緣不是隨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隨順當前環境因緣從善如流*11

隨緣是什麼?在一切境緣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隨緣,隨緣就自在,隨緣就不起煩惱。*12

所謂隨緣,是積極地運用智慧與經驗,以檢別因緣、選擇主法*12隨緣是一種積極的面對,雖然不強求,但那是在運用智慧與經驗的分析判斷之後,了知一切人、事、物、境內在因緣的不可抗逆性(人機、時機、處機、法機等等,一時無力扭轉),從而避免了無謂的抗衡與勉強。*12

隨緣,常常被一些人理解為不需要有所作為,聽天由命,由此也成為逃避問題和困難的理由。殊不知,隨緣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人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依然擁有恬靜的心態,冷靜的頭腦;隨緣是一種修養,是飽經人世的滄桑,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透支人生的頓悟。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隨便馬虎。需要很多條件才能成立,若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這才叫隨緣*12

但是,*3進一步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本來是一體的*3,就像我們的「心」「性」一樣,性是本「體」,心是作「用」,顯現在外的萬事萬物就是表「相」:

1.不變而隨緣,這代表起用*3

2.隨緣不變,就是歸體*3

何謂「從體起用,從用歸體」*3?就像我們照、看鏡子(本體,大圓鏡智、本性、佛性;) 鏡子是如如不動,但卻能人來影現,物來物現,這是「不變隨緣」,也就是說不變的鏡子(本體),但因從性體上起作用,而隨機應現()影子(),但當影(用、相)除時,則鏡子本體仍不留影跡。申言之,鏡子(不變之體)因物來(隨緣之用)影現,裡面就映現出影子(起用,如心,影子是相,心用而生相);但假如鏡子(本性)不變,則鏡中「隨緣」顯現的影子也就「不變」(不會改變),這就是歸體

一、不變隨緣*1(從體起用)

什麼叫做「不變隨緣」?*5

不變隨緣:此是仙佛菩薩在十法界教化、示現眾生*5 (:十法界分為四聖與六凡,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聖者的果位,乃聖者之悟界;六凡則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及地獄等六界,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輪迴的世界。),應機說法,隨類現身*5教化眾生。不墨守成規,既堅守佛法的真義,維持佛真如本性、如如不動,亦能順應當下的環境而應變示現,就是「不變隨緣*5

不變而隨緣,不變代表定力(佛性)不動。常靜常動,不動不遷,就是我們的佛性。雖然是含藏萬法,但本身不隨萬法轉,不隨萬境轉,不隨萬相轉。的意思,就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有無常之相。我們的佛性如虛空一樣,不動、不變、不遷,但是不動不遷當中,又能夠隨緣自在。這表示不動的本體,不是呆呆板板的斷滅,不是真像虛空裡面,空空蕩蕩的。*3(:真空妙有)

不變隨緣「水」(本體、本性),雖然各「隨」因「緣」,展現出不同的面貌(相 - 氣體、液體、和固體); 但是它們的「水性」(本性、體,氫氧的化合物)還是相同的(不變)。*9

二、隨緣不變(從用歸體)

什麼叫做「隨緣不變?

萬法的本體(真如)雖然「不變」,但是「隨緣」則發生千變萬化。

真如者,其體雖為不變,然觸緣則生起萬有,故曰隨緣不變*12

例如一:同樣都是氫氧化合物的水(不變、不變之理體),遇到不同的溫度,就有氣體的水蒸氣、液體、和固體的三態變化(隨緣)。*9

例如二;台灣國道高速公路都採使用者付費(不變),但過去使用人工收費,造成公路在收費站阻塞難行,為解決此問題,近隨緣全數改用ETC自動扣繳,既方便又快速,也讓公路暢通(隨緣)。當然,佛家天臺宗所言就「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例舉十喻:水與冰、器與空、水與波、海與漚、月與水、日與火、風與空、色空、金器、陽春。*8

如三: 海與浪,海為(不變)之理體,因隨風之因緣(隨緣)而起浪,風停則浪平(所為風平浪靜),但其海水之理體仍是不變。同理,水與波也是一樣,都是當體不異。

隨緣不變」的要訣是要在「隨緣當中去學「不變」怎麼個學法?這就是,當您看東西時,你要會看;你聽時,你要會聽。會看、會聽的人怎麼樣?他看到不變,在「變化」裡頭看到*2 (體悟到本性)「不變」*2聽,在「變化」音聲裡面聽到(體悟到本性)「不變」這樣會看、會聽,這是我們這些修大菩薩行的修行()人。*2

您真的快樂、幸福?沒煩惱?真的身心自在嗎?

  其實,在這世界上,一切隨緣但不執著,普通人隨緣即變,而得道者隨緣不變! *2故除了佛陀所說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2,淨空法師特別強調我們凡夫眾生是「隨緣隨著變」,他說:既不會看、你也不會聽,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境界裡打『轉』」*2,追逐財色名食睡「五欲」與「六塵」,隨著境轉,永不歇息,更不知出「離」,煩惱當隨著而來

因菩薩、得道者是會看、會聽,六根用得很恰當,他在「塵緣*2不隨境轉,當中見「性」塵緣是「」,「隨緣見性,這是真本事*2 (:這是實修、老實修的功夫)所以他*2因本性顯露,而大開智慧*2。而我們的心因是隨緣隨著變,心被外頭境界時時打轉,「隨緣隨變的心就容易生「煩惱*2,而無法身心自在。「隨緣不變」的心就容易生智慧*2而人能洞察人生、了悟宇宙萬相。(佛的不變,是本體如空,不受輪迴相的染著、不受生滅相的遷滅、不受一切世間法的遷流,得大自在,得定自在,這個叫做解脫自在*3)

我們凡夫就是在自在本體上,去捏著外相、去馳騁外相、去沾染外境執外境為實有,外境怎麼樣,顯現內心就怎麼樣感觸。壞的就要厭惡,好的就驅鶩,而有心念現象產生。有心念現象產生,就有憎有愛,產生種種的排斥,產生種種的貪愛,這就是隨境轉的關係,心就不自在。不自在,當然就時時刻刻被外物所轉(起惑、造業、受苦)。所以要能反觀自性本不動(觀,自在)反觀自性本清淨,不隨生轉,見性不隨色轉,鼻不隨味轉,舌不隨嚐轉,不隨味道好壞轉(六根不隨六塵轉,斷絕根塵識作用,而見性),能夠把意根歸回自性,那麼六用不行,外面的六塵境界就不會起影響。*3

在六祖壇經中,惠能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而今天假如是您,如果要見到五祖的話一定想說:弟子心中常生煩惱*2「弟子心未安,請師父為我安心」(禪宗公案:二祖惠可斷臂求法)

我們為什麼常生煩惱呢?那就是我們的心「隨緣隨變*2,而有貪瞋癡三毒來害;

菩薩為什麼不生煩惱而生智慧呢?因為其「隨緣不變*2性顯而已。

我們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是修造,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這心是怎樣的呢?*4聖言所表,心如虛空*4;空有頑、真之分。*4

頑空:就是我們眼所見的虛空;*4

真空: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靈明妙用,隨處自在,能含一切萬物的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這樣的真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見無疑,就是見道*4

我們需有澄明的智慧看到境界裡頭「不變」,「變」中有「不變」*2(然後)自己也「不變*2(雖然)自己的根身在「變」,剎那剎那在變,中之「絕對「不變」。*2 (從用歸體)

簡言之,當我們(「心」)看到世間萬法的「表相」時,能有「覺性」,了悟它是從「本體起用」,而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這些表相非實有,也就是心經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而能不執著,悉能全然放下,所謂「歇即菩提」,則在生活上,在家庭上,在職場上,在修行道上,在道場內,必可運用自如!

最後再來說個【故事】:鏡子教你的智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7

『鏡子可以為師:鏡子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體不動用常顯用常顯體不變。』*7

  【故事】*7

徒弟擦一面鏡子,邊擦邊說:「這鏡子可真便宜,幾十元可以買到這麼大一面。」

  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覺得很有趣,「不知這鏡子老師將如何教我呢?」

  師父問:「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在鏡子面前,它都能映得出來嗎?」。

  徒弟回答道:「那是當然!」。

  師父問:「那麼東西移開後,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

  徒弟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怎麼會呢?」。

  師父說:「這叫『物來則應,物去不留』,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

  徒弟搖著頭說:「不能。」,「想不到這鏡子還真有點意思。」

  師父又說:「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子,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加倍細心嗎?」

  徒弟答:「不會。」。

  師父:「如果是乞丐、棄兒來照鏡,鏡子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嗎?」

  徒弟:「徒弟不會。」

  師父:「這就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

師父:「你做得到嗎?」。

  徒弟想了想,回答道:「我做不到。」。

  師父:「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變成綠色的?」

  徒弟:「不會。」

  師父: 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是不是?」

  徒弟: 「是,這叫什麼?」。

  師父: 「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

  徒弟迫不及待地問:「做不到,還有嗎?」。

  師父: 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這叫『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嗎?」*7

憨山大師《費閑歌》說:「講道容易修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間塵勞常掛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我們既為修行人,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說,也是無補於實際的。*4

【例子二】懂得隨緣不變和不變隨緣的道理,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啟發呢?請看底下的說明:
  甲、眾生雖然因為業力而輪迴六道之中,一會兒做牛馬;一會兒變鬼神;又一會兒投胎做人,生生世世形貌都不相同(隨緣),但是成佛的本性,卻始終無二,都是晶瑩潔淨的(不變

所以,我們不必自卑,也不必自漸形穢,因為佛和眾生的不同,只是聞道有先後,悟道有早晚罷了。
  乙、人的一生,剎那變異、起伏不定:有時風光,有時失意;有時富貴,有時貧賤;昔時年少,今日老邁……隨緣),但是不論處何境地,現何模樣,這些角色都是人自己扮演的(不變)。所以人不可以嫌棄這;偏愛那的,總是要以豁達的胸襟去全體包容,以坦然的心情去整個面對才行。

2 真正學佛的人,心決定是清淨平等。心清淨平等,般若智慧就會現前,無論你是生活、工作,你都會得到圓滿。圓滿是身心安樂,自在隨緣,那是真圓滿*12

3 在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是修什麼?清淨心。心清淨,你有智慧隨緣,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你就超凡入聖。*12

最後,我用修行者修行者對山水之三個層次看法,來和大家共勉:

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假相)

至親見知識,有箇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得箇休歇處: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中道實相,破空、有兩邊)

 

參考文獻

1.    不變隨緣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131.htm

2.    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20898.html

3.    力空金剛上師開示 隨緣不變與不變隨緣() http://www.dyjworld.com.tw/guruView.php?itm=DmgGYlA8

4.    虛雲法師 騰訊佛學 http://www.zhibeifw.com/big5/fjgc/xdfxn_list.php?id=13844

5.    學誠大和尚:不變隨緣,隨緣不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g6mp.html

6.    星雲大師《隨緣不變是最好的性格》http://www.fodizi.net/qt/xingyunfashi/448.html

7.    吉祥法師鏡子教你的智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http://www.wise99.com/shtml/1/2011/201112/17281.shtml

8.    界詮法師:隨緣不變與不變隨緣 http://www.nanputuo.com/wz/html/201501/1915365673499.html

9.    何謂隨緣不變與不變隨緣?http://www.928n.com.tw/LIBRARY/foxue/xf/foxue62.htm

1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4%B9%98

11. 【不變隨緣】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131.htm

   12. 隨緣不變 - 辭典注釋 http://www.baike.com/wiki/%E9%9A%8F%E7%BC%98%E4%B8%8D%E5%8F%98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21920522